字號:
      孔子后世

        時間:2009-09-22 10:11    來源:東方圣城濟寧新聞網     
       
       

        孔子誕生至今2560年,他的后世子孫遍于海內外。

        歷史上,孔子的嫡孫居住在曲阜孔府。宋朝時宋仁宗下令46代嫡孫孔宗愿的封號由文宣公改為衍圣公,世襲罔替,并正式建造了衍圣公府(孔府)。衍圣公這一封號由46代孔宗愿傳到77代孔德成,延續了31代,歷時近千年。

        末代衍圣公孔德成的父親,76代衍圣公孔令貽幼年喪父,是獨子,沒有兄弟姐妹,5歲襲封爵位,1919年去世,享年48歲。

        孔令貽有二女一子,即77代嫡孫:長女孔德齊(早年去世);次女孔德懋,現在北京;子孔德成,現在臺灣,均是一母所生。孔德成是遺腹子,出生百日即襲封爵位。孔德成和其胞姐孔德懋在孔府一起生活,上家學讀書,在孔府長大。孔德懋出嫁北京,“七七事變”前夕孔德成遠赴重慶。

        從孔子到孔德成,77代嫡孫中,只有三代離開故鄉曲阜。一是第8代孔鮒,當聽說秦始皇焚書坑儒要來曲阜時,他連夜將祖傳經書藏于夾皮墻內,只身去嵩山投奔陳勝起義軍,被尊為軍師。以后因病死在軍中。二是第48代孔端友奉命隨北宋皇帝南遷,定居浙江衢州。金朝金太宗封仍在曲阜的孔端友之弟孔端操為衍圣公,由此分為南北兩宗100多年。

        元朝統一中國后,元世祖認為只應有一個衍圣公,南宗的孔洙讓爵位給北宗的孔治。以后改為翰林院五經博士,世襲400多年。三是第77代孔德成,國難當頭,不被敵人所用,離開了千年祖業和故土輾轉到后方,路經武漢時,即在報上發表了《抗日宣言》。抗日勝利后,孔德成隨當時的中央政府由重慶遷都南京,接胞姐孔德懋及其子女到南京官邸共同生活,后因時局變遷,又兩岸相隔數十年。終于天遂人愿,姐弟得以團聚。

        孔子后世一律都要按照字輩取名,否則不準入家譜。字輩的字先是明朝明太祖朱元璋欽定10字,以后崇禎皇帝又欽定10個字,清朝乾隆皇帝又欽定10個字,民國時期,76代衍圣公孔令貽又續定20個字,報經北洋政府批準,由北洋政府下令各省縣將這50個字布告周知。即:(從56代至105代的字輩)

        希言公彥承 宏聞貞尚衍

        興毓傳繼廣 朝憲慶繁祥

        令德維垂佑 欽紹念顯揚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益常

        裕文煥景瑞 永錫緒世昌

        由此,盡管孔子后裔人數眾多,相互不認識,但只要根據名字,就可以從大的方面確定輩分。孔子后代繁衍年代久遠,支脈繁多,但都和孔府有血緣關系,孔氏家族如一棵參天大樹。孔府是孔子后世嫡系長孫即衍圣公居住的地方,他就是這棵大樹的主干。而歷代衍圣公的弟弟長大后,按照孔府規矩是要分出另過的,隨著他們子孫的繁衍也就像這棵大樹上生出的許多分支。要了解這支的始祖是誰?是在哪一代分出的?以及世系如何發展?這些在《孔子世家譜》上皆有據可查。《孔子世家譜》兩千五百年譜系不亂,支脈清楚,實為舉世珍寶。

        據2008年的數字,孔子世家譜續修工作協會統計,第五次修訂的《孔子世家譜》最新收錄的孔氏族人預計將超過200萬人。

        受國際儒學聯合會的委托,1998年孔子第七十七代孫、末代衍圣公孔德成的堂弟孔德墉在香港注冊了孔子世家譜續修工作協會,開始收集族人資料,進行第五次修訂。此后,協會在世界各地建立了450多個續修機構,9年間,陸續收到130多萬孔子后裔的資料。目前,資料登記工作已全面結束。

        據續修工作協會有關人員介紹,這新增的130多萬人是根據繳納入譜費人次計算得出的,已故孔氏族人可免去這一費用,并不包括在這一數字內,加上最近一次修訂的民國譜中的近60萬名孔子后裔,新譜最終錄入人數將可能超過200萬。

        按照明朝以來的慣例,《孔子世家譜》60年一大修,30年一小修。但受歷史條件限制,只大修了4次,分別在明天啟年間、清康熙年間、乾隆年間,最近一次是在民國時期,收錄近60萬人,由孔德成主持。

        孔子世家譜續修工作協會《孔子世家譜》編輯部主任孔德威說,到2004年底,續修協會已收到至少100萬份后裔資料,本打算停止登記,但后裔入譜愿望強烈,從世界各地報送材料的人數越來越多,協會不得不將登記工作延長至2007年底。

        根據目前已登記的后裔資料證實,孔子后裔已繁衍至第八十三代,輩分最小的是“念”字輩的一名10多歲的女孩,現在遼寧省。

        有著2500多年歷史的《孔子世家譜》,不僅反映了孔子后代繁衍的圖景,而且它本身的悠久和完備程度超出了一般家譜,在中國家譜中占有特殊地位。

        孔德墉說,續修《孔子世家譜》是為了家族,更是為了傳承文化和歷史,是孔子后人必須擔負的使命。孔子家族史與正史、地方史志一樣,是一個國家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孔子世家譜》與同時期的文化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據了解,修訂后的《孔子世家譜》的意義已不僅局限在歷史領域,由于新家譜將實現數字化,并被賦予了分類統計功能,對研究儒家學說及人口學、社會學、教育學等方面都將具有重要的價值。

       

       

       

       
      編輯:李杰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аⅴ中文在线天堂| 亚洲成a人一区二区三区| 激情五月婷婷网| 夫妇交换性三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网站| 特黄大片aaaaa毛片|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性色|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不卡三区| 又粗又长又爽又大硬又黄| 欧美大bbbxxx视频| 女人18**毛片一级毛片|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欧美激情精品久久| 公侵犯玩弄漂亮人妻优| 非常h很黄的变身文| 国产精品无码V在线观看| 一级一片免费视频播放| 日韩日韩日韩日韩日韩| 亚洲欧美精品久久|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专区不卡 |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果冻传媒 | 国产免费拔擦拔擦8x高清在线人| 69av视频在线观看| 好男人在线社区www我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不卡| 欧美zooz人禽交免费观看|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曰本| 老子影院午夜伦手机在线看| 国产成人艳妇aa视频在线| 97人伦影院a级毛片| 婷婷久久综合网|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 最好看的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999| 亚洲另类自拍丝袜第五页| 男女男精品视频| 四虎影视永久免费观看地址| 香蕉视频亚洲一级|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福利| 97无码人妻福利免费公开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