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積極探索閩臺鄉建鄉創合作新路
筑夢鄉野間 建設新家園
——福州積極探索閩臺鄉建鄉創合作新路
永泰縣嵩口鎮,萬安堡兒童口袋公園里笑聲陣陣,這里是老人、孩子的新樂園;福清市南嶺鎮“飛牛集市”上,特色美食、休閑等新體驗讓村莊煙火升騰;連江縣黃岐鎮古石村,懸崖咖啡與石厝民宿的碰撞,探索出發展新路……
在福州鄉建鄉創火熱實踐中,兩岸團隊以匠心與鄉情為筆,讓鄉愁有了棲息的屋檐,兩岸融合發展的愿景更在阡陌間生根發芽。記者15日從市住建局獲悉,截至目前全市共引入了71支臺灣建筑師團隊、200余人,在122個村莊開展陪護式服務,創建15個省級閩臺鄉建鄉創合作樣板,獲取104個省級資金補助項目,獎補資金1.26億元。
產業融合 老村煥新
產業融合,是讓鄉村擁有持久生命力的關鍵。在福州,一支支臺灣建筑師團隊扎根鄉村,參與古厝活化利用、民宿運營等產業,讓鄉村開滿希望之花。
今年“五一”假期,枕山靠海的古石村又熱鬧起來,游客在露營地感受聽海的浪漫。他們在全國首家可看海的崖壁咖啡館品味咖啡,詩與遠方觸手可及。
古石村如何從默默無聞的“空心村”變成人氣頗旺的“明星村”?“我們村吸引了張瑜心、張傳貞等4個臺灣設計師團隊加入,挖掘文旅資源,激活產業空間,形成兩岸設計師共同設計、投資、運營的兩岸融合發展新模式。”村支書陳鋒說。
一座座石頭房經過微改造、精提升,化身為觀海民宿、兩岸藝術家交流基地等。村民陳根清欣喜地看到,自己生活一輩子的小村莊變了樣,所產的地瓜、蔬菜、貝類賣得更好了,他也吃上了“漁旅飯”。
和古石村一樣,閩清上蓮鄉佳頭村、羅源起步鎮桂林村、福清最偏遠的南嶺鎮實現了蝶變,都得益于閩臺鄉建鄉創的探索實踐。鄉村,增添了產業,也留住了鄉愁。
提升改造 增強福祉
在村莊新生的回響里,關于人的文章更加精彩。
為持續提升村民幸福指數,2023年起,福州依托閩臺鄉建鄉創樣板鎮(村),對既有農房開展適老化、宜居化、民宿化等改造,讓270多棟舊房煥發新顏。此外,長者食堂、兒童樂園等公共空間抬腳即達。
在羅源縣起步鎮桂林村,村民肖朝香更多的獲得感源于一場普惠適老化改造。由吳正隆帶領的臺灣團隊,把村里75歲及以上老人住所的衛生間作為先行改造示范點,67戶居民的戶均成本不足1000元。“幸福,體現在每個微小的角落。”吳正隆說,古厝活化為大眾茶館、兒童公益圖書館、長者娛養中心等,滿足村民日常需求。
晉安區壽山鄉嶺頭大院,成為老少皆宜的集散服務中心;永泰縣嵩口鎮覆蓋老中青和兒童的各類公共空間,讓全齡友好型古鎮名副其實;福清市南嶺鎮“飛牛集市”里,公共文化服務惠及各個群體……山水田園間,蕩漾著詩情畫意,傳遞著民生暖意。
以創為橋 閩臺連心
為了增強合作效能、講好兩岸故事,福州在全省各設區市中率先探索建立第三方輔導服務機制和兩岸建筑師聯合駐村機制,為臺灣團隊提供“政策有輔導、項目有信息、合作有對接、落地有跟蹤、問題有協調”的全過程輔導服務。
“我們聯合福建省青年建筑師協會為臺灣建筑師團隊提供輔導服務。”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福州市已經建立臺灣團隊名錄庫、項目庫,實行動態管理、定期更新。根據臺灣團隊意向需求、項目庫情況,福州市及時精準對接,促成項目接洽。福建省青年建筑師協會也會提供指導,確保樣板鎮(村)的打造始終在線。
“2014年,閩臺鄉建鄉創的探索在永泰嵩口鎮啟動;2021年,省級樣板示范項目開始試點,羅源起步鎮入選,此后永泰同安鎮、晉安壽山鄉等都成為亮點所在。”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說,接下來福州市將加強指導服務,用閩臺鄉建鄉創的“福州探索”,繪好兩岸融合發展和助力鄉村振興的新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