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茶葉成為閩臺融合的“連心葉”
初夏時節,在泰寧縣梅口鄉茶旅小鎮,集鎮內茶文化主題浮雕墻、“茶旅小鎮”標識牌、“金蟾護茶”等景點,處處洋溢著濃郁的茶文化氛圍。
梅口鄉地處泰寧縣南部金湖湖畔,作為大金湖5A級景區輻射帶的核心鄉鎮,擁有獨特的丹霞自然風光,寬闊湖面碧波蕩漾,湖岸溝深谷幽、丹崖高懸、峰柱林立,丹霞、青山、綠水在此交融,景色宜人。全鄉種植4000余畝茶園,茶田與湖光山色交相輝映,宛如綠色波浪鋪展于山野之間。
在福建左如玉閩臺茶業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臺灣制茶師左如玉正專心把控著炒茶的火候,鮮嫩茶青在滾筒中翻滾,青草氣漸漸轉為醇香。
左如玉來自臺灣苗栗縣,家中四代傳承東方美人茶制作技藝。自幼耳濡目染的她,在傳承中不斷創新,秉持“適茶適種、適茶適做”理念,將六大茶系制作技術融會貫通,20多年來制作出逾百種茶品。
2018年,左如玉受邀考察泰寧境元茶山基地,當即就被這里原生態環境和豐富茶品所吸引,決定留下來。“我有兩個徒弟是泰寧人。目前泰寧制茶以巖茶為主,我希望能探索出不同的制茶工藝,為泰寧茶葉打造專屬標簽。”左如玉說。
如今,全鄉已培育涉茶企業30余家,引進金牡丹、黃觀音等20余個優質茶種,構建起從茶園到茶杯的全產業鏈閉環。游客可以登茶山采新芽、入工坊體驗制茶、住民宿品香茗,還能在茶文化館通過3D光影穿越千年茶史,沉浸式感受茶文化的獨特魅力。
2024年,全鄉茶產業鏈產值突破億元,接待游客50多萬人次。今年“五一”假期更是迎來旅游高峰,接待游客超過4萬人次。
閩臺合作成為當地茶產業升級的核心動力。梅口鄉已舉辦6屆海峽兩岸采茶交流活動,吸引200多名臺胞參與,15家臺資茶企扎根發展。臺灣制茶大師駐點傳授從土壤改良到智能倉儲等全流程技術,助力泰寧巖茶提質增效。
梅口鄉還投資3000余萬元盤活集鎮舊供銷社建筑,建成閩臺產業創業園,集研發展示、茶葉交易、文化交流于一體,成為兩岸茶人“以茶會友”的平臺。
在擁坑村,臺灣鄉建鄉創團隊“上趣開新”聯合高校師生、村民及臺企代表,將茶葉生長周期提煉為藝術符號,在千米村道繪就“茶香之路”。80歲茶農奶奶勾勒的“百年茶樹”、孩童筆下的“新芽初綻”,與沿線茶企、民宿、親子樂園串聯成“步步有景、處處帶茶”的體驗動線。這條由村民親手創作的“茶香之路”,不僅吸引眾多游客前來打卡拍照,還帶動周邊民宿入住率提升40%,催生出“茶旅+藝術”新業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