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科教  >   正文

      “默許”18年換不來“名分” 農民工子弟校轉正咋這難

      2013年06月27日 10:53 來源:工人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雖然接納大量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也被相關部門“默許”,但因為沒有合法的辦學手續和穩定的辦學場所,不得不在城中村改造中一次次“搬家”——這是鄭州春筍學校校長楊萬霖開辦打工子弟學校18年來的心酸遭遇。

        一直為“轉正”奔波

        “申請卻都被打了回來”

        6月中旬,記者來到位于鄭州農業路、姚寨路交叉口附近的春筍學校,一間間教室分布在商場廢棄的商鋪中,樓下就是大型的知名超市,樓上是連鎖電影院,400多名農民工子弟每天都要在這里“讀書識字”。

        “我們的學生太可憐了!毙iL楊萬霖介紹說,學生家長多是附近擺攤賣菜做小生意或是建筑工地的打工者!昂⒆觽兎艑W后或節假日還得幫著家長照看生意。”

        因為沒有足夠的改建條件,房頂仍依稀可見當初留下的空調管道,但已不再會輸送一丁點冷氣,教室的墻壁全是不足兩厘米厚的木板,可以很清晰地聽到隔壁班級的聲響。此外,學校的設施也很簡陋,唯一的一臺電腦用在了監控設施上,老師們辦公都沒有電腦可用,還有兩間教室是半開放式的。

        “就算是這個廢棄的商場,也是豐產路辦事處出面才協調來的!贝汗S學校的李老師說,從1995年辦學到現在,學校一直在“漂泊”中度過,白廟村、大鋪、姚寨、棗莊、常寨,到現在的廢棄商場,18年間春筍學校經歷了5次變換校址,為1萬多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提供了上學機會,但卻一直在為學校“轉正”而奔波。“申請基本上都被打了回來——要有固定校舍、操場,教學設施達到一定條件!

        在2002年,曾是校長楊萬霖認為最有希望的時候。因為入學門檻比較低,收費也相對便宜,那時候學生有2000多人,他們在姚寨自建了四合院,開設了音樂、英語、電腦等各種課程,在外來務工者中有著良好的口碑,甚至被稱為“鄭州條件最好的農民工子弟學!。最終還是因為“沒有操場、一個樓梯過窄”等原因,依舊沒通過。

        后來,四合院隨著城中村改造被拆遷,沒有了固定校舍,拿證更加成為奢望。

        按照《民辦教育促進法》第十條規定,民辦學校的設置標準參照同級同類公辦學校的設置標準執行。而按照鄭州市公辦學校的辦學標準,學校要有200米長的跑道,要有科學實驗室、儀器室、圖書館、計算機室等。

        “針對那種公辦學校條件審批的,對于我們這樣的打工子弟學校來說,要達到這些標準幾乎不可能,沒那個能力。”楊萬霖說,“比方說這個電腦教育和多媒體教室,這些我們都不具備,都開不起來!惫潭ǖ男V,早已成為奢望,也成為學校甩掉“黑戶”帽子的絆腳石,使得學校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

        類似學校不在少數

        “教育部門也很為難”

        記者調查發現,隨著進城打工、創業的流動人口快速增加,鄭州市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每年以30%的速度增加。而市區公辦教育資源相對不足,無論是在校生人數、校舍利用率還是師資力量,都基本上處于滿負荷運行狀態,有的公辦學校的班級已達90人左右。

        因此,要公辦學校全部接收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還不現實。隨著鄭州市的政策逐漸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放開,公立小學可以容納一部分學生了,但通不過考試的、插班的孩子,打工子弟學校是他們上學的唯一選擇。

        近幾年,春筍學校的學生一直保持在幾百人。楊萬霖說,自己現在就干兩件事:“重視安全,提高教學。”他安排了專人值班巡查,制定對老師的考核措施!坝袀學?偙葲]有強,如果小學都沒地方念,這些孩子該怎么辦?”

        如今楊萬霖已經不再奢望學!稗D正”,一門心思搞好教學工作。他打算隨著城中村改造外來務工者外遷的潮流,把學校也往鄭州周邊遷移!邦愃频拇蚬ぷ拥苄W有20多所,校長們時常保持聯絡,這中間極少有人能辦來證,所以現在也基本上都不提這事了!

        據了解,目前鄭州市區有幾十所類似的民辦打工子弟學校,大部分分布在城中村或城鄉結合部外來務工人員較集中的區域,且大部分都處于沒有辦學許可證的“黑戶”狀態,只能在四處搬遷和政府的“默許”之下生存。

        “打工子弟學校的出現,屬于現階段的普遍問題,教育部門也很為難!编嵵菔薪逃止ぷ魅藛T表示,公辦學校的職責是優先解決本地孩子的上學問題,如果取締這些嚴格來說不合法的學校,由于社會沒有足夠的空間收納外來流動人口的孩子,他們將失去接受教育的機會,也會造成諸多社會問題。

        事實上,過高的辦學標準使得打工子弟學校無法取得許可證,而沒有許可證學校就難以引資改善辦學條件,那么,在公辦教育又無法滿足需求時,該如何解決這一矛盾呢?

        一些打工子弟學校的老師認為,在打工子弟學校為政府分擔了義務教育責任的同時,當地政府也應適當降低辦學門檻并多給這些學校一些扶持,能夠讓它們盡快取得辦學資格,給予應有的“名分”。

        “為了提高民辦學校教育質量而設置門檻是必要的,但如果門檻過高,多數民辦學校因無法達標只能以‘黑戶’的身份存在時,那么也就喪失了設門檻的必要性。”鄭州大學教育學副教授張威認為,政府在規范民辦教育的同時,首先應該保障的,就是農民工子弟受教育的權利。(記者 余嘉熙 本報通訊員 馮國鑫)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系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老板在办公室里揉护士的胸视频 |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 被窝影院午夜无码国产| 国产自产2023最新麻豆| 中文字幕伊人久久网| 樱花视频www| 人人揉人人爽五月天视频| 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va无码二区| gogogo高清在线播放| 无码专区aaaaaa免费视频| 亚洲一区在线视频| 波多野结衣系列cesd819| 向日葵app在线观看下载大全视频| 国产在线a免费观看| 国产黄A三级三级三级| 一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 日本大片免a费观看视频| 亚洲人成亚洲精品| 激情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啦啦啦在线观看视频直播免费| 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久久久青草| 国产资源中文字幕| www.色午夜.com| 拨开内裤直接进入|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7777| 欧美日韩精品在线观看|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人手人婷| 羞羞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大秀视频在线一区二区| 手机看片国产福利| 在线a免费观看| www.尤物视频.com| 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强| 欧洲美女与动zozo| 亚洲最大在线视频| 狠狠色婷婷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杨幂精品国产福利在线|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一| 男女下面一进一出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