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南泥灣“牽手”北大荒

      2025-08-07 08:42: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南泥灣,鐫刻在中國人民的抗戰記憶中。1941年春,八路軍第三五九旅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在這里實行軍墾屯田,把荒蕪的“爛泥灣”變成“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的“陜北的好江南”,成為“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模范。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近日,記者走進陜西延安,探訪南泥灣的新模樣,看北大荒的農業技術如何在南泥灣扎根推廣。

        ——編 者

        “來到了南泥灣,南泥灣好地方,好地呀方……”

        綠意盎然的南泥灣,千畝稻田秧苗已進入抽穗揚花期,放眼望去,與四周的青山、濕地相互映襯,黃土高原上,一片好風光。

        農戶拿起新“镢頭”

        “由于種種原因,南泥灣水稻種植面積曾一度萎縮,如今已逐步恢復至1000畝。”站在延安寶塔區南泥灣鎮南陽府村新修整的田埂上,延安南泥灣(集團)農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曹杰介紹,近年來,延安成立南泥灣開發區,包括南泥灣鎮等周邊三個鄉鎮,并以管委會和南泥灣集團并行的模式推動發展。

        稻田的恢復并不容易。

        種水稻,先要水。原有的灌溉系統年久失修,建設者一鍬一鎬地修復、改建老舊水渠,在距離河道更遠的田地,還要頂著烈日勘探打井。“高坊村2口、紅土窯村3口、南陽府村1口,這6口井打下去,才算把稻田的‘命根子’續上了。”曹杰指著遠處的水井說。

        接著是地。土壤鹽堿化嚴重,大家持續施有機肥、深翻土地、推廣秸稈還田,一點點改良。“看著土壤顏色變深,手感變松軟,稻苗長得精神,吃這苦也值了。”曹杰說。

        “曾經的‘爛泥灣’變‘好江南’,靠的是八路軍第三五九旅將士的镢頭。如今,讓土地重煥生機得靠老百姓拿起新‘镢頭’。”曹杰說,南泥灣引入無人駕駛插秧機、聯合收割機、無人機等先進農機設備,農戶們提高了生產效率。

        幾年下來,從南泥灣開發區核心區到周邊的高坊村、桃寶峪村等,稻田被一塊塊恢復、串聯起來,灌溉渠和生產路縱橫其間,田野生機盎然。

        黃土地“遇見”黑土地

        清晨的農田里,農戶已經忙碌起來。

        張夢蹲在田埂上,仔細查看稻葉長勢,身旁的先磊則熟練操作起手中的機器。無人機騰空而起,藥霧如薄紗般輕覆稻田。

        張夢是南泥灣(集團)農業有限公司水稻種植負責人,先磊則是北大荒集團綏濱農場的技術員。一“南”一“北”,合作始于2019年,南泥灣集團與北大荒集團規劃建設千畝優質水稻生產基地,打造標準化樣板田。

        其實,南泥灣與北大荒早已結緣。上世紀50年代,部分原三五九旅戰士唱響《南泥灣》,延續“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開墾北大荒,南泥灣精神成為北大荒變“北大倉”的重要精神支撐。近年來,北大荒集團走出墾區、走向全國,帶著優質水稻品種和先進的種植管理技術,來到南泥灣。

        來時雄心勃勃,“老把式”先磊卻很快“水土不服”。

        “水土太不同了。”先磊介紹,從東北平原到陜北高原,北大荒的主栽品種在這里“熱壞了”。

        更棘手的是土壤鹽堿化、保水性差。“中午太陽一曬,地溫飆升,水分蒸發快;加上堿性重,小苗扛不住。照搬技術不行,苗死了一大片。”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張夢心有余悸。

        一場北大荒技術的本地化“磨合戰”隨即展開,品種成為突破口。綏濱農場從50多個品種中篩選出3個主栽品種——稻花香2號、龍洋16號和初香粳1號,為南泥灣水稻找到“芯”方向。

        育秧和田間管理是關鍵戰場。東北的育秧棚模式在這里行不通,于是他們反復試驗:加裝遮陽網、鋪設無紡布;土壤堿性物質傷害幼苗,就用大水洗苗;擺盤前精準調整苗床土壤酸堿度,堅持每五天給秧苗“調酸洗澡”。

        張夢跟著先磊,從零開始學。“北大荒的技術員教會我‘數據思維’,溫度、濕度、pH值、苗情長勢,樣樣要看數據找規律。”但在具體操作上,還要“接地氣”,調整插秧機參數、摸索無人機施肥施藥最佳方案,都需要本地化。

        “地是‘活’的,真干起來,得摸透南泥灣的‘脾氣’。”張夢在一次次失敗中蛻變為“土專家”。

        “磨合戰”成果顯著:2019年,南泥灣的水稻平均畝產是950.4斤,2022年,已躍升至1186.6斤。如今,6年耕耘,千畝示范田畝產值已超4000元,“南泥灣大米”品牌逐漸打響。張夢說:“北大荒的科技和我們南泥灣人肯鉆肯干的拼勁,擰成了一股繩。”

        “紅”“綠”交織的畫卷

        “如今的好光景,都是當年三五九旅的戰士們一镢頭一镢頭刨來的……”在南泥灣的一座農家小院里,八旬老人侯秀珍聲音不大,卻字字有力。這位三五九旅戰士的后人,四十年如一日講述著紅色故事。“只要還有氣力,就要把這故事講下去!”她堅定地說。

        窯洞外墻上,“南泥灣精神代代傳”幾個大字格外耀眼。不遠處,南泥灣大生產紀念館內,南泥灣文化旅游公司工作人員邢定軍正向研學團講述紅色文物的故事。為滿足不同游客群體需求,紀念館準備了4套講解詞,三五九旅戰士用過的一件件工具,都是南泥灣精神的生動寫照。

        再往稻田走去,一組由不同顏色稻苗組成的抗日主題稻田畫十分醒目。曹杰說,每到插秧季、收割期,總會有大批游客前來體驗農耕生活,“我們想用南泥灣的水稻,展現南泥灣精神,讓大家看到今日生機勃勃的新南泥灣。”

        南泥灣國家濕地公園中,白鷺、蒼鷺等水鳥嬉戲停駐,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東方白鸛、黑鸛也于此覓食。近年來,當地采取水系連通、水源涵養、生態恢復等措施,對河道、濕地等水環境進行生態治理和有效保護,同步開展濕地科普宣教,守護濕地野生動植物棲息生長環境。2019年底,這里成為陜北地區首個國家級濕地公園。

        打牢現代化農業根基,南泥灣“紅”“綠”交織,續寫新的故事:革命舊址參觀、稻田研學、濕地觀鳥、特色農產品品鑒……豐富的體驗、多樣的業態不斷激活發展動能,2024年,南泥灣接待游客超過100萬人次。

        “從三五九旅的镢頭到如今的智慧農機,從當年的軍墾屯田到今天的農文旅融合發展,南泥灣‘拓荒’的故事從未停止,‘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南泥灣精神將一代代傳承下去。”南泥灣開發區管委會發展規劃部副部長高明磊說。

      [責任編輯:房琳琳]

      相關新聞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久久一香蕉国产线看观看| 成人欧美1314www色视频| 日韩欧美在线视频| 日产国产欧美韩国在线 | 欧美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第一页 | 永久免费bbbbbb视频| 欧美一级视频免费观看| 无码成人AAAAA毛片| 大象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日韩欧美亚洲| 再深点灬舒服了灬太大了乡村|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不卡| 亚洲AV无码精品蜜桃| 中文字幕35页| 2018国产大陆天天弄| 舌头伸进去里面吃小豆豆| 狠狠热免费视频| 日韩国产有码在线观看视频| 女人18毛片a级| 国产婷婷色综合av蜜臀av| 免费黄色大片网站| 久久综合九色欧美综合狠狠| www.日日干| 高潮毛片无遮挡高清免费| 看AV免费毛片手机播放|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天天干天天干天天干天天干 | 国产手机精品一区二区| 全彩里番acg里番本子h| 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 99精品国产成人一区二区| 被强制侵犯的高贵冷艳人妇| 欧美高清性XXXXHDVIDEOSEX| 日出水了特别黄的视频| 国产精品单位女同事在线| 免费观看我爱你电影|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奶水99啪| 97久人人做人人妻人人玩精品| 美美女高清毛片视频免费观看| 最近日本免费观看高清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