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貫徹落實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實現“十四五”圓滿收官述評之四
新華社北京8月4日電 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貫徹落實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實現“十四五”圓滿收官述評之四
新華社記者鄒多為、吳茂輝、潘德鑫
對外開放,事關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近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
當前,國際環境更趨復雜嚴峻,擴大開放難度增加、要求更高。落實好會議部署,實現“十四五”圓滿收官,需加強政策統籌協調、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更好發揮各類平臺作用,以高水平對外開放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打開高質量發展新空間。
強支持,提升企業抗風險能力
這個夏天,“蘇超”爆火的同時,“蘇造”也在升溫。
憑借零排放、低能耗、智能高效等優勢,近日,徐州工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為歐洲市場量身定制的15臺純電動裝載機整裝待發、“逐浪出海”。據南京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江蘇省出口起重機、挖掘機等工程機械431.7億元,同比增長17.9%。
為方便這些“大家伙”走向海外,南京海關通過培育AEO高級認證企業、創新“抵港直裝”監管模式等便利化措施,幫助企業降低貨物查驗率、免除擔保、壓縮在港停留時間、減少物流成本。
企業奮力突圍,政策鼎力護航。
此次會議提出“幫助受沖擊較大的外貿企業”“強化融資支持”“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加快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興支柱產業”等多項具體舉措。
“今年以來,個別國家濫施關稅,嚴重破壞國際貿易規則,不僅給全球經濟發展帶來嚴峻挑戰,也給我國外貿企業造成訂單損失、貨物積壓、現金流緊張等影響。在此情況下,從融資、內外貿一體化等方面為他們找銷路、注活力,有助于穩訂單、拓市場。”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莊芮說。
助企惠企“政策包”落地見效,必須精準發力、協同發力、持續發力。
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優化口岸開放布局、深化國家級經開區改革創新……今年以來,我國從推進綜合改革、重大平臺建設、經貿產業合作等多個方面賦能外貿企業破局拓新。最新一期中國海關貿易景氣調查結果顯示,出口企業和進口企業信心都連續兩個月回升。
政策是引導發展方向的“指南針”。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國際經貿研究室主任張宇表示,隨著政策力度加大,廣大企業開拓創新、克難奮進,各方面團結協作、共迎挑戰,中國外貿外資的韌性將持續顯現,發展動能將更加強勁。
優環境,拓展可持續發展空間
近期,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鏈博會)在北京落幕。本屆鏈博會,現場共簽署合作協議、達成合作意向超過6000項。閉幕當天,霍尼韋爾、GE醫療、西門子、康寧等百余家中外企業和機構簽署第四屆鏈博會參展意向,提前拿到下屆“入場券”。
鏈博會上不斷擴大“朋友圈”、更強更足“鏈接度”,既源自中國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也源自中國開放發展釋放的紅利與機遇。
“優化出口退稅政策”“推動市場競爭秩序持續優化”“規范地方招商引資行為”“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會議對深化改革、優化環境作出相關部署。
當前,我國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條目持續縮減,制造業領域準入限制已全部“清零”,增值電信、生物技術等服務業領域開放試點有序開展;出臺民營經濟促進法,著力解決拖欠企業賬款問題……一系列優化營商環境的舉措有效激發起各類經營主體活力。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超3萬家,同比增長11.7%;我國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歷史同期首次突破60萬家,其中,民營企業54.7萬家,進出口增長7.3%,占進出口總值近六成。
優化營商環境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張宇表示,隨著2025年各項舉措落地見效,一個致力于實現高質量發展、堅定開放合作的中國,必將為動蕩世界注入更多信心和動力,為所有擁抱合作的國家創造更多發展機遇。
搭平臺,加速繪就開放新圖景
12月18日,探路世界最高水平開放形態——海南自貿港將正式啟動全島封關運作。
“零關稅”政策更加優惠、貿易管理措施更加寬松、通行措施更加便利、監管模式更加高效精準……一系列封關運作政策措施,彰顯我國推進高水平開放的堅定決心。
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對外開放平臺發揮著重要作用。此次會議強調要“高水平建設自貿試驗區等開放平臺”。
2013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先后部署設立22個自貿試驗區,布局覆蓋東西南北中。截至目前,國家層面已累計復制推廣379項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成果,形成了改革紅利共享、開放成果普惠的良好局面。
從自貿試驗區到自由貿易港,從重大展會到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多層次開放平臺相互賦能,正推動我國從商品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全面升級。
“大門敞開,才能共享大市場、新機遇。”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說,建設好自貿試驗區等平臺,是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推動制度型開放的實招,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也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強勁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