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保護自然環境的同時實現了高度現代化!” ——多國記者眼中的現代西藏
△中外記者在布達拉宮廣場合影
“中國在保護自然環境的同時,實現了高度現代化!”
“我親眼看到西藏的荒漠上種出了這么多樹,太不可思議了!他們做的這些,不是為了自己這一代人,而是為了下一代。”
“西藏的現代化發展,不僅提升了當地人民的生活品質,也讓傳統文化得以薪火相傳。”
近日,來自印度、尼泊爾、孟加拉國、柬埔寨、蒙古國等國的20多位外交官、主流媒體人、網絡大V來到西藏,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亞非中心的多語種記者一起,深入拉薩、日喀則、林芝、阿里等地的街道小巷、田間地頭,沉浸式觀察雪域高原的現代化實踐,用系列報道講述他們眼中的現代西藏。
“現實與過往認知形成鮮明對比”
△尼泊爾駐拉薩總領事拉克希米·普拉薩德·尼羅拉及夫人在阿里地區古格王朝遺址同宣舞演員互動
尼泊爾駐拉薩總領事拉克希米·普拉薩德·尼羅拉及夫人深入阿里地區四個縣,了解當地農業發展和文化傳承情況。這趟阿里之行給尼羅拉留下了深刻印象:“人們在‘世界屋脊的屋脊’安居樂業,縱橫交錯的交通網絡解決了出行難題,現代科技助力農業發展,鄉村建設得越來越美。我相信尼泊爾能從這些建設成就中借鑒到豐富經驗。”
△印度印地新聞臺拍攝團隊與總臺亞非中心記者在拉日鐵路復興號動車組列車旁合影
在從拉薩到日喀則的復興號動車組列車上,印度印地新聞臺總經理兼總編輯阿圖爾·阿格拉瓦爾與列車員們載歌載舞,非常愉快地體驗了這條穿越青藏高原的現代化鐵路線。他說:“中國正飛速發展,大力推動創新,涌現出大批高新技術成果,世界各國都在向中國學習。”
△印度Behindwoods(光影森林)媒體集團主持人瑪魯達納亞哈姆·迪魯提卡(右)在拉日鐵路復興號動車組列車旁錄制節目
“我之前對西藏的印象就是貧窮落后,親眼見到這一切,我只能說,Wow!”印度Behindwoods(光影森林)媒體集團主持人瑪魯達納亞哈姆·迪魯提卡說,“拉薩就像一個國際化大都市,而拉日鐵路復興號動車組列車采用‘內燃+電力’雙動力牽引模式,能在電力與內燃動力間自由切換,而且在高寒高海拔地區能無故障運行這么長時間,太不可思議了!”
△蒙古國MGL電臺總編、主持人孟赫巴特(中)體驗藏醫把脈問診
在甘露藏藥廠,蒙古國MGL電臺總編、主持人孟赫巴特體驗了把脈、問診、抓藥等全流程,“我以前以為藏醫藥就是穿著紅袍的喇嘛在寺廟里給人看病,沒想到會如此現代。”對于第一次進藏的孟赫巴特來說,“沒想到”的還有很多,“抵達西藏前,我腦海中勾勒出無數關于這片高原的想象,但真正深入這片土地后,現實遠超預期。現代化的設施、便捷的服務,與我過往認知形成鮮明對比。”
“文化傳承是西藏現代化的一部分”
西藏的現代化腳步里,始終帶著傳統的溫度。在參觀了日喀則的扎什倫布寺后,印度印地新聞臺總經理兼總編輯阿圖爾·阿格拉瓦爾說:“西藏的宗教文化讓我震撼!我親眼目睹了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蘊,這種文化的傳承不僅僅是歷史的積淀,更是西藏現代化的一部分。”
△尼泊爾光線高清電視臺臺長兼總編輯鮑德爾與西藏佛學院經師在雨中交流
在西藏佛學院,外媒記者們看到了古老佛學經典與現代教學手段、科學知識的和諧交融,由衷贊嘆西藏在守護文化根脈的同時,積極探索適應時代發展的傳承路徑,為世界多民族、多文化國家如何有效保護與活化自身文化遺產提供了參考范本。
△柬埔寨Fresh News新聞網記者孫波提(右一)體驗藏香制作
在拉薩八廓街的百年老宅邦達倉,柬埔寨Fresh News新聞網記者孫波提體驗了傳統藏香制作,她親手捻搓原料,感受千年配方在指尖流轉,“西藏的現代化發展,不僅提升了當地人民的生活品質,也讓傳統文化得以薪火相傳。”
而在孟加拉國RTV電視臺團隊的鏡頭里,甜茶館遇見咖啡館,藏戲遇見Livehouse(現場演出),拉薩的街頭演繹的都是傳統與現代交融共生的生動故事。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要把這句話帶回我的國家。”
漫步西藏,外媒記者目之所及,皆是藍天白云,雪山草原。
△孟加拉國愿景電視臺執行制片人穆罕默德·馬姆·坎在拉日鐵路復興號動車組列車前
孟加拉國愿景電視臺執行制片人穆罕默德·馬姆·坎說:“西藏的青山之間有著清潔的高速鐵路聯通,如此現代化程度讓我非常驚訝!包括孟加拉國在內的世界各國都應該借鑒中國這種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實現高度現代化的發展方式。”柬埔寨Fresh News 新聞網記者孫波提對此也深有感觸,她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句話是中國智慧,也是世界啟示。我要記下來,帶回我的國家。”
△印度印地新聞臺總經理兼總編輯阿圖爾·阿格拉瓦爾在阿里地區岡仁波齊雪峰前錄制節目
印度印地新聞臺總經理兼總編輯阿圖爾·阿格拉瓦爾說:“在這里,我親眼看到西藏的荒漠上種出了這么多樹,這太不可思議了!他們做的這些,不是為了自己這一代人,而是為了下一代。這是非常值得印度學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