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人士冀“一帶一路”為全球發展注入穩定性
中新社寧波5月15日電 題:國際人士冀“一帶一路”為全球發展注入穩定性
作者 張斌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咨詢委員會2025年會議15日在浙江寧波舉行,與會委員深入討論了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推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加強數字經濟和人工智能合作等共同關心的議題,達成了諸多共識。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在開幕講話中表示,共建“一帶一路”是互聯互通、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機遇之路,也是中國和其他“全球南方”國家攜手實現現代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實踐。面對當前形勢,更應堅定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維護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提高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推動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
高質量共建:從基礎設施到數字創新
世界銀行前常務副行長(印度尼西亞籍)馮慧蘭(Mari Elka Pangestu)表示,東盟與中國互為最大貿易伙伴,中國—東盟自貿協定的升級與“一帶一路”倡議形成協同效應。“以雅萬高鐵為例,盡管建設周期較長,但雙方在技術轉移和人才培養方面積累了寶貴經驗”,未來東南亞需進一步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將“一帶一路”合作延伸至智慧城市、新能源等領域。
與會委員認為,大力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要以高質量基礎設施和產業合作為重點,構筑立體互聯互通網絡,加強綠色絲路、數字絲路建設。
中國擔當:在全球不確定性中承擔了雙重責任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受訪時表示,中國在全球不確定性中承擔了雙重責任:一是通過擴大內需穩住經濟基本盤,尤其是提升低收入群體的消費能力;二是持續推動科技創新,為全球技術進步提供動力。
“深度求索(DeepSeek)這樣的中國企業正在展現引領力,中國的技術突破將為世界經濟注入新活力。”李稻葵說。
目前,中國已經是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也是越來越多國家的主要投資來源國。今年第一季度,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占中國對外貿易的比重達到51.1%。
全球共識:多邊主義是必由之路
國際人士認為,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嚴重沖擊國際經濟秩序,損害國際社會特別是“全球南方”國家利益。“一帶一路”倡議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全球南方國家需要更多像‘一帶一路’這樣的公共產品。”巴基斯坦前總理卡卡爾(Kakar)受訪時指出,“一帶一路”倡議不僅深化了巴中傳統友誼,更為其他國家提供了可借鑒的發展模式。
“應通過多邊機制應對保護主義抬頭。”非盟委員會前副主席(肯尼亞籍)姆溫查(Mwencha)提出,要在“一帶一路”框架內,加強數字經濟、人工智能合作,支持“全球南方”能力建設。未來,數字絲路的建設應注重技術普惠,讓更多發展中國家搭上智能化快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