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濟“一季報”看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
美國政府濫施關稅,嚴重損害國際經貿秩序,外部環境嚴峻復雜。當前,世界經濟面臨很大不確定性。
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4%,國民經濟起步平穩、開局良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中國經濟“一季報”彰顯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
“70多年來,中國發展始終靠的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從不靠誰的恩賜,更不畏懼任何無理打壓!
4月25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的不確定性。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迎難而上、主動作為,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無懼風雨、勇毅前行。
(一)
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在于經濟底盤的穩固性。
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5.4%的增速,既高于去年全年,也高于去年同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一些外媒感慨“出人意料”“超出預期”。外部不利影響加深,中國經濟依然表現穩定。
穩定表現,有硬核實力作支撐。
“技術日新月異,產品應有盡有!4月15日,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啟幕,美國采購商菲利普·理查德森很快找到多家音響設備供應商,“從圖紙到樣品,中國工廠72小時內就能響應。產品從工廠裝貨到擺上貨架,頂多1個月。”
“中國擁有全球最先進的技術”“世界離不開中國制造”“中國供應商研發速度快,性價比高”……近15萬名境外采購商“用腳投票”,成為中國制造實力的生動寫照。
實力,產品為證。全球最快高鐵CR450加緊試驗、全球陸上首臺12000米自動化鉆機挺進地下萬米、全球最大雙燃料動力超大型集裝箱船交付、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開年以來,大國重器多箭齊發,中國制造捷報頻傳。
實力,市場為證。一位美國網民曬出視頻:一款中國制造的工程機械售價3700美元,美國同類產品要10倍以上。一家美國客戶遍尋“平替”無果后,無奈頂著高額關稅,向中國商家發來千萬元陽光房訂單。
實力,數據為證。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壓艙石”作用持續發揮;貨物出口同比增長6.9%,進出口規模連續8個季度超過10萬億元。
今天的中國,連續15年穩居第一制造業大國,連續8年保持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產業體系完備,配套能力強大,上下游間“鏈條咬合”,不同領域“相互補位”!鞍岵蛔、壓不倒”的物質技術基礎,筑牢激烈國際競爭中的實力底座。
穩定表現,有廣闊需求作后盾。
新產品催生新業績。嬰兒衣物、內衣、外套分區處理,一級能效省電省心,海爾智家響應消費升級需求,推出三筒洗衣機,一周預售超8萬臺。
新渠道助力新增長。山東臨沂,一家主攻外貿的陶瓷企業轉戰國內電商平臺,“波西米亞風”盤子6小時銷量破4萬件,行情遠超預期。
新場景撬動新消費。上車品美食,下車游美景,“大河之南”號、“齊魯之星”號、“贛閩風華”號等銀發旅游列車一票難求。冰雪經濟、賞花經濟、首店經濟、夜間經濟,新型消費方興未艾。
廣闊需求源源不斷,消費投資暖意融融。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同比增長4.6%、4.2%,增速均高于上年全年。
今天的中國,是全球最有增長潛力的超大規模市場。過去5年,內需對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超過80%。隨著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綠色低碳轉型深入推進,市場還將不斷擴容。這是外貿企業應對沖擊的“避風港”,也是千行百業堅實牢靠的“大后方”。
穩定表現,有多元市場作保障。
“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企業早有準備。主營LED產品的深圳洲明科技公司,成立第二年便開始布局海外,銷售服務網絡覆蓋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美國、巴西、沙特阿拉伯等國都有本土化生產能力。相關負責人李志表示,這樣的抗風險能力,將很大程度分散國際市場的不確定性。
微觀主體,折射全局。近年來,我國積極開拓國際市場,構建貿易多元化格局,已與世界上15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貿易伙伴。一季度,我國對德國、西班牙、英國等進出口均實現較快增長,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出口同比增長7.2%、貨物進出口額占比超過50%。
“與全世界做生意”,中國與各國產業鏈供應鏈的合作日益深化,降低了自身對單一出口市場的依存度,增強了外貿韌性。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今天的中國,已在長期發展中形成良好穩固的基本面,正在形成依靠內需和創新驅動的新格局。有完備產業體系帶來的強大生產能力,有超大規模市場帶來的廣闊需求空間,就有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充足底氣。
讀懂當下,是為了更好前行。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就要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不斷夯實經濟底盤的穩固性。
(二)
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在于發展動能的成長性。
一季度,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7%,在全部規上工業中的比重升至15.7%,動能充沛的新質生產力正在茁壯成長。
科技創新看成長。
“這就是未來。”購入三折疊屏手機、跟人形機器人“斗舞”、在公園收取無人機外賣、坐進中國品牌新能源汽車體驗“水上漂移”……前不久,美國網紅主播“甲亢哥”在深圳開啟直播,一項項酷炫“黑科技”贏得全球網友點贊。
“人造太陽”刷新“億度千秒”世界紀錄,量子直接通信穩定傳輸創造世界紀錄,全球首次使用腦脊接口技術讓完全截癱患者行走……2025年,原創性、顛覆性科技成果涌現。
勠力創新,厚積薄發。2024年,我國全球創新指數排名提升到第十一位,研發投入強度穩步提升至2.68%,超過歐盟國家平均水平。新開發銀行行長羅塞芙感慨,“中國正從低成本制造業基地發展成為科學技術和創新的全球領導者!
產業升級看成長。
過去“缺芯少魂”,如今迎頭趕上。去年,我國集成電路出口額超萬億元,創下歷史新高。今年,國產芯片持續拔節生長,12英寸碳化硅襯底自動化激光剝離技術成功研發,華為一款芯片獲得安全可靠等級測評Ⅱ級認證,“卡脖子”技術接連攻克。
過去積勢蓄勢,如今起勢成勢。從人形機器人登上春晚舞臺“舞秧歌”,到工業機器人進工廠“擰螺絲”,再到北京亦莊舉辦全球首次“人機共跑”半程馬拉松,中國企業在機器人新賽道搶先一步、制勝爭先。
向新而行,向高攀升。去年,“三新”經濟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超過18%。今年一季度,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深入推進,新能源汽車、3D打印設備、工業機器人等產品產量均實現兩位數增長。
人才紅利看成長。
新年伊始,“杭州六小龍”火爆出圈。有心人注意到,6家科技企業的創始人,大多數本科就讀于國內高校。這并非巧合。美國一家智庫報告顯示:中國高校幾乎培養了全球一半的頂尖人工智能人才。
“人口紅利”正加快向“人才紅利”轉變。2024年,我國研發人員總量居世界首位,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至11.21年,具有大學文化程度人口超過2.5億,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專業(STEM)畢業生規模全球領先。
讓“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輝,高質量發展將擁有更加強大的人才支撐。
“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
今天的中國,科技創新引擎日趨強勁,關鍵技術突破高潮迭起,新舊動能轉換破局成勢。任它“小院高墻”“脫鉤斷鏈”,都無法阻擋創新中國的前行腳步。
讀懂當下,是為了更好前行。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就要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厚植發展動能的成長性。
(三)
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在于擴大開放的主動性。
一季度,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同比增長4.3%,貨物進出口增長1.3%,外國人出入境人次增長33.4%。在國際形勢更趨動蕩的當下,“確定性的綠洲”正把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
從中,可以看到中國與世界分享發展機遇的主動。
4月中旬,第五屆消博會在海南舉行,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700余家企業、4100余個品牌參展,規模超過往屆。
連續3年參展,泰國品牌普達灣香薰如約而至。從“試水”到開設中國線下首店,目前在華銷售網點已超百家。
首次設立國家館,10家斯洛伐克企業組團前來。斯洛伐克副總理德尼莎·薩科娃表示,中國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對企業來說,中國市場有很大潛力,“我們希望能在中國市場取得成功”。
一家家國外企業云集,帶來優質商品,也帶來與中國機遇同行的期待。響應期待、主動擔當,擴大開放步履不停:擴圍優化過境免簽政策,“中國旅行”爆火出圈;中歐班列穩定開行,西部陸海新通道加快建設,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加緊籌劃,自貿試驗區、自貿港建設深入推進……一個緊密聯系世界的中國,讓合作的蛋糕越做越大,讓發展的力量越聚越強。
從中,可以看到中國穩步推進制度型開放的主動。
2月,由新加坡鵬瑞利集團投資建設的天津鵬瑞利醫院開診,成為中國首家外商獨資三級綜合醫院。
3月,阿斯利康宣布高達25億美元的一攬子投資計劃,籌劃在京建立第六個全球戰略研發中心。阿斯利康全球首席執行官蘇博科說:“中國堅持擴大開放,為跨國企業注入強大信心!
從去年施行新版全國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制造業外資準入限制措施“清零”,到今年出臺《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明確“擴大電信、醫療、教育等領域開放試點”“優化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范”“鼓勵外資在華開展股權投資”,我們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持續打造吸引外資的“強磁場”。有外媒直言,投資中國等于獲得了未來十年的增長門票。
相信中國就是相信明天,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寶馬與中國企業合作打造“新世代”純電動車平臺,上海樂高樂園全力沖刺今夏開園……眼下,“看好中國”“上調中國”成為國際工商界熱詞,中國持續成為外商眼中理想、安全、有為的投資目的地。
從中,可以看到中國推動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的主動。
發布《關于中美經貿關系若干問題的中方立場》白皮書,通過對等回擊反抗美國經濟霸凌,將美方措施訴至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機制……面對美國政府濫施關稅,中國第一時間堅決實施必要的反制措施。
啟動中越鐵路合作機制,與馬來西亞共同打造地區新質生產力合作高地,助力柬埔寨提升自主發展能力……今年元首外訪開篇之作,推動達成上百項合作成果,書寫周邊命運共同體建設新篇章。
“當前,經濟全球化動力和阻力膠著,但動力仍然勝過阻力!眴芜呏髁x、保護主義抬頭之際,中國堅決實施反制措施、堅定推動睦鄰友好,都是為了維護國際規則和秩序、維護各國共同利益、維護國際公平正義,鮮明體現了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擔當。正如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所說,“中國是理性、強大、可靠的伙伴,中國帶來的不僅是穩定性,更是持久未來的希望!
“暮色蒼?磩潘桑瑏y云飛渡仍從容。”
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保護主義逆流越肆意,擴大開放的決心越堅定。中國經濟向上向好的底層邏輯沒有變,惠及世界的方向原則也沒有變,這是中國經濟之于世界經濟最大的確定性。
讀懂當下,是為了更好前行。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就要始終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
(四)
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在于宏觀治理的有效性。
一季度,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協同發力,政策效應持續顯現,為實現良好開局發揮了重要作用。
“兩新”加力擴圍,激活消費春水。市場歡迎、企業受益,不到8個月,以舊換新家電產品購買量超1億臺。一季度,電動自行車、手機、平板、智能手表等新擴圍產品銷量明顯上漲,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同比增長19%。
“兩重”穩步推進,拉動投資增長。從沿江高鐵、沿江高速公路,到“三北”工程、東北高標準農田,“兩重”建設蹄疾步穩。一季度,新增專項債累計發行量接近1萬億元,基礎設施投資增長5.8%。
打出改革“組合拳”,有力提振市場信心。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規范涉企行政檢查,建立健全涉企收費長效監管機制,加快加力清理拖欠企業賬款,實施新版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一系列舉措為企業解難紓困、保駕護航。3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5%,連續兩個月回升;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0.3%,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
宏觀政策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以有力有效的政策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我們經驗豐富、工具充足、準備充分、信心篤定。
信心,來自一次次轉危為機的成功實踐。
2024年二、三季度,我國經濟增速放緩,一度面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不利局面。面對復雜局面,黨中央因時因勢加強宏觀調控,果斷部署一攬子增量政策,推動經濟運行明顯回升、全年發展目標順利完成。
這樣的場景似曾相識。從亞洲金融危機、國際金融危機,到中美貿易摩擦、新冠疫情沖擊……經受住一次又一次大風大浪的考驗,我們積累了豐富的宏觀調控經驗。
信心,來自未雨綢繆的周密部署。
“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針對內外部環境變化,充分考慮各種不確定因素,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作出一系列安排。
赤字率按4%左右安排,赤字水平和赤字規模均為近年最高;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去年增長4.4%,財政支出進一步擴張;新增政府債務總規模11.86萬億元,比去年增加2.9萬億元;出臺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推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今年以來,逆周期調節力度進一步加大。
支持就業、穩定外貿發展、促進消費、積極擴大有效投資、營造穩定發展的良好環境……4月28日,穩就業穩經濟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若干舉措向社會發布,宏觀調控又一次在關鍵時刻出手。
心中有底,手中有牌。下一步,降準、降息等貨幣政策工具留有充分調整余地,財政赤字、專項債、特別國債等仍有進一步擴張空間,提振消費、穩住資本市場等增量政策可視情推出。一句話,我們手中仍有充足的儲備工具和政策空間,這是應對外部沖擊挑戰的堅實保障。
信心,來自眾志成城的智慧力量。
“遇到困難不要等,改變自己,先找出路!痹谡憬x烏商貿城,經營了近20年萬圣節用品的聶自勤主動出擊,一面聯系歐盟客商分銷訂單,一面拓展國內市場,“不管遇到什么挫折,大家都不會退縮!
壓力挑戰來襲,廣大經營主體積極應對,各地區各部門主動作為。
深入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培育壯大內需增量市場;啟動“外貿優品中華行”,推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加快推進智慧海關建設和國際合作,促進企業通關便利;挖潛擴容就業崗位,加大重點群體就業創業支持力度;行業協會、電商平臺、百貨商超積極拓寬內銷渠道……各地區各部門和廣大企業同舟共濟、同向發力,形成共促中國經濟平穩運行的強大合力。
“關關難過關關過,前路漫漫亦燦燦。”
反貧困、建小康,戰疫情、斗洪峰,穩經濟、促發展,化危機、應變局……新時代以來,中國經濟一次次穿越風雨、砥礪前行,充分證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具有駕馭復雜局面的嫻熟能力、引領中國發展的高超智慧,充分證明“兩個確立”是黨和人民應對一切不確定性的最大確定性、最大底氣、最大保證。
讀懂當下,是為了更好前行。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就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增強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協同性,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全力鞏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基本面,把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把握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有利于提升認識形勢的科學性,增強做好經濟工作的主動性。
國際風云變幻,外部因素沖擊,不會改變中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的內在氣質,不會動搖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發展大勢。在困難和挑戰中看到前途、看到光明、看到未來。
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14億多中國人民終將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困難和挑戰,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30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