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樹立大食物觀,讓“中國飯碗”端得更好、更健康

      2022-04-20 10:06:0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2022年4月10日下午,習近平在位于海南省三亞市崖州灣科技城的崖州灣種子實驗室考察。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要樹立大食物觀”。

        4月10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省三亞市崖州灣種子實驗室考察調研時強調,種子是我國糧食安全的關鍵。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緊中國種子,才能端穩中國飯碗,才能實現糧食安全。

        如何樹立大食物觀?從吃得飽,到吃得好、吃得健康,有專家認為,從發展階段看,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反映在吃飯問題上,就是更加豐富多樣、營養健康的食物供應。

        2018年9月26日下午,習近平在吉林查干湖了解漁民捕撈作業情況。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樹立大食物觀:向“食物”要活力

        “要樹立大農業、大食物觀念,推動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2015年12月24日至25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首次明確提出了“大農業、大食物”的新觀念。

        “樹立大食物觀,面向整個國土資源,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滿足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費需求!

        2016年1月27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 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即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正式公布。文件把“樹立大食物觀”作為了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的重要內容。

        2022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時指出,要樹立大食物觀,從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發,掌握人民群眾食物結構變化趨勢,在確保糧食供給的同時,保障肉類、蔬菜、水果、水產品等各類食物有效供給,缺了哪樣也不行。

        “之所以強調樹立大食物觀,既是食物選擇的趨勢、食品安全的保障所決定的,更是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食物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的戰略安排。”中南大學鄉村振興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專家李云才表示,樹立大食物觀關鍵在于行,在于走對路,在于因地制宜選擇適合當地的產業,宜漁則漁,宜菜則菜,宜果則果,宜菌則菌,宜藥則藥。不搞一刀切,不搞千篇一律。

        李云才認為,效益是支撐“大食物”發展的持久活力,把科技搞上去,優化構建新結構,順應和創新市場需求謀發展。產業發展有它自身的發展規律,大食物品類繁多,一地一特、地標新品,都需要去創造自身優勢、產業優勢。在宏觀上,“海、陸、空”協調發展,不斷優化完善結構;在微觀上,擇強發展,謀勢謀特謀優。

        2021年10月21日上午,習近平在山東省東營市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考察時,走進田間察看大豆長勢。新華社記者 王曄 攝

        踐行大食物觀:向“副食”要食物

        2017年12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現在講糧食安全,實際上是食物安全。老百姓的食物需求更加多樣化了,這就要求我們轉變觀念,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

        早在1990年4月,習近平在福建寧德地區工作時就提出:“……過去講的糧食只是狹隘地理解為就是水稻、小麥、玉米等禾本科作物,F在講的糧食即食物,大糧食觀念替代了以糧為綱的舊觀念。”

        30多年來,習近平的“大食物觀”不斷豐富發展。

        大食物觀反映了量足質高結構優,它是動態的,更是不斷優化演進的。在新時代,大食物觀的深刻內涵體現在多個方面。

        中國農業科學院原黨組書記陳萌山認為,過去的食物主要是“主糧”,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逐漸轉變過去以米面為主食的消費習慣,更青睞豐富多樣的菜果茶、肉蛋奶等“副食”。因此,大食物就是要轉變食物結構,不僅向主糧要食物,更要向“副食”要食物。

        日前,全國人大代表、齊齊哈爾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原副院長郭成宇對大力發展豆奶等大豆精深加工產業給予了建議。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多位全國人大代表在議案中提出要助力國民營養和鄉村振興。

        2022年2月22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即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文件要求,穩定生豬生產長效性支持政策,穩定基礎產能,防止生產大起大落。加快擴大牛羊肉和奶業生產,推進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試點示范。穩定水產養殖面積,提升漁業發展質量。

        對此,國家公眾營養改善項目指導委員會主任于小冬表示,以大食物觀為導向的一系列舉措,不僅體現了糧油安全的重大戰略意義,更是明確地體現出調整國民食物結構、進一步提升國民健康水平的戰略思想,體現出營養與健康的大食物科學理念。比如,我國是大豆的發源地,有五千年耕種史和飲食習慣,需要以全面發展大農業的理念發展大豆產業。

        2020年4月20日,習近平在陜西省商洛市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了解該村發展木耳產業情況。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發展大食物觀:向“資源”要平衡

        大食物觀,基礎是糧食,要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必須把確保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作為首要任務,強調“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基本農田‘非糧化’”“確保18億畝耕地實至名歸”。

        過去食物的生產來源主要是耕地,而現如今,通過設施農業、生物技術等手段,面向森林海洋廣闊的動植物和微生物資源,便有了更多的獲取食物的方法和途徑。陳萌山告訴記者,樹立大食物觀,要以糧食為基礎,促進各種食物資源協同開發;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加快構建可持續的食物系統。

        同時,陳萌山表示,要以綠色為前提,注重保護生態環境,在挖掘動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種質資源和森林、海洋食物資源潛力的同時,必須充分評估資源環境的承載力。要以開放為手段,放眼全球,大力拓展國際市場,構建安全穩定的食物供應鏈,形成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食物有效供給大格局。

        他進一步解讀說,要以共享為目標,以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費需求,推動實現全民健康為最終目標,這也是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具體體現。

        “更新傳統的糧食觀念,樹立大食物觀,是我們面臨的歷史性任務。”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張曉山表示,為完成這一歷史任務,要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形成同市場需求相適應、同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的現代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實現各類食物供求平衡,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費需求。

      [責任編輯:黃曉迪]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高清在线免费观看|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老鸭窝| 欧美成人免费一区二区| 国产小视频精品| 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大全中国| 波多野结衣办公室jian情| 国产太嫩了在线观看| 一个人免费观看视频在线中文| 欧美国产日韩另类| 国产亚洲av综合人人澡精品| hdmaturetube熟女xx视频韩国| 欧美zoozzooz在线观看| 四虎影院在线播放视频| 91麻豆国产免费观看| 日本乱妇bbwbbw| 在线免费国产视频| 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网址大全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无卡无需播放器| 久久久久久一品道精品免费看| 热re99久久国产精品| 国产强被迫伦姧在线观看无码| rh男男车车的车车免费网站| 最近中文电影在线| 全日本爽视频在线| 你懂的国产高清在线播放视频| 成年人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aaa| 老司机午夜影院|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 中文字幕第3页| 欧美日韩大片在线观看| 国产一二三视频| 67pao强力打造高清免费| 故意打开双腿让翁公看| 亚洲娇小性xxxx| 经典国产一级毛片|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手机版|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果冻传媒高清完整版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字幕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