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總書記牽掛的糧食安全丨“要實打實地調整結構”

      2022-02-20 09:06: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春風融融,沃野復蘇。山東東營市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里,無人駕駛農機“噠噠”行進,犁鏵翻動泥土。

        去年10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這里考察調研,察看大豆、苜蓿、藜麥、綠肥作物長勢。總書記走進田里,彎下腰來摘了一個豆莢,剝出一粒大豆,放在口中細細咀嚼:“豆子長得很好。”

        國以農為本、民以食為天。糧食連年豐收,新課題接踵而至:告別“吃不飽”的煩惱,又遇到結構性問題,階段性供過于求和供給不足并存。稻谷、小麥、玉米、大豆,供給側結構性矛盾如何化解?

        習近平總書記把脈定向:“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飯碗主要裝中國糧”“要有合理布局,主產區、主銷區、產銷平衡區都要保面積、保產量”“要實打實地調整結構,擴種大豆和油料,見到可考核的成效”。

        株株稻菽、粒粒糧食,寄托了總書記深厚的“三農”情懷,飽含著對中國飯碗的深切牽掛。

        牢記囑托,不負春光。一臺臺農機奔馳,一壟壟良種播撒。各地區各部門盯著市場調結構、調品種,消除無效供給,增加有效供給,拓展高端供給。農業農村部提出,保夏糧、穩全年,擴大豆、增油料,今年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7.6億畝。

        調好品種,確保需要時能產得出、供得上

        糧食穩產保供,不單是總量問題,也是結構問題。

        松遼平原,是“黃金玉米帶”,又是“大豆之鄉”。春風吹拂黑土地。

        2020年7月22日,在吉林梨樹縣國家百萬畝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產基地核心示范區,習近平總書記憑欄遠眺,玉米地一望無邊、綠浪滾滾。“前年在黑龍江建三江看了水稻,這次我來看看玉米。”玉米地頭,習近平總書記談及此行初衷。

        “現在講糧食安全,實際上是食物安全”;

        “要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基礎上,著力優化產業產品結構”;

        “保障糧食安全,關鍵是要保糧食生產能力,確保需要時能產得出、供得上”;

        …………

        一次次考察調研,一次次重要講話,糧食結構調整路徑更加清晰。

        穩糧保供給,讓“米袋子”鼓鼓的。

        各地以“穩口糧、穩玉米”為目標,全力加強田間管護。農業農村部門加強晚播小麥的促弱轉壯,擴大春小麥種植面積,穩定擴大早稻面積,多措并舉確保糧食產量繼續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挖潛擴面積,讓緊缺品種多起來。

        實打實擴種大豆油料。各地備足種子、化肥等農資,加強農技農藝指導,不斷提升農業供給體系的質量效益。農業農村部提出,今年大豆油料面積要恢復增加。

        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是創新之舉,今年將支持西北、黃淮海、西南和長江中下游地區新增1500萬畝以上。持續推廣冬油菜、春油菜、花生、油葵、芝麻等多種油料品種。

        調優品質,實現糧食安全和現代高效農業相統一

        發力供給側,糧食生產面臨的深層次矛盾正在破題。

        在寧夏賀蘭縣稻漁空間鄉村生態觀光園,習近平總書記頷首贊許:“這里不僅有‘一產’,還有‘二產’‘三產’,水資源利用效率提高了,附加值也上來了。”

        在黑龍江農墾建三江管理局,當地出產的米油豆奶等各類農產品琳瑯滿目,習近平總書記逐一察看,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

        習近平總書記為深化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指明方向:“保障糧食安全,要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業現代化,既要實現眼前的糧食產量穩定,又要形成新的競爭力,注重可持續性,增強政策精準性。”“發揮自身優勢,抓住糧食這個核心競爭力,延伸糧食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不斷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實現糧食安全和現代高效農業相統一。”

        一場田野里的“加減法”成為春耕主旋律。

        生產向綠,“舌尖”更安全。

        糧食生產朝著綠色高效轉變。截至去年,化肥和農藥使用量連續5年負增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總體合格率達97.6%。今年農業農村部提出,將繼續抓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

        品質向優,田間連車間。

        “大糧倉”連到“大廚房”,種下優質糧,有力支撐群眾高品質生活。優質糧食工程深入實施,截至目前,遴選236個“中國好糧油”產品,直接帶動增加優質糧食逾5000萬噸。

        品牌更亮,價值鏈更長。

        越來越多的優質糧油品牌走上居民餐桌,滿足多元化、個性化的消費需求。“十四五”時期,將形成一批主營業務收入過百億元的糧食龍頭骨干企業和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知名糧油品牌,優質糧食增加量年均增長10%以上。

        田野展現新氣象。各地堅持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進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全要素生產率,不斷提升供給體系的質量效益。

        調順體系,不讓種糧農民在經濟上吃虧

        調結構,不能把農民利益調小了。

        “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要創新糧食生產經營模式,優化生產技術措施,落實各項扶持政策,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著力提高糧食生產效益”;

        “實現農民生產糧食和增加收入齊頭并進,不讓種糧農民在經濟上吃虧,不讓種糧大縣在財政上吃虧”;

        “發展鄉村產業,一定要突出農民主體地位,始終把保障農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

        句句話語,飽含著總書記對農民群眾的真摯情誼。好政策不斷落地田野,讓種糧農民更有奔頭。

        ——政策加力,糧農心托底。

        精準補貼、技術指導、打通銷路……各地出臺“組合拳”,讓農民有了穩定預期。今年農業農村部門統籌實施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和稻谷補貼,擴大耕地輪作;成立大豆油料產能提升工程專家指導組;編印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指南10萬冊,已印發到16個省份。

        ——優質優價,種糧有動力。

        優質優價,激活農民“調優”積極性。糧食價格形成機制逐步完善,各地區各部門積極培育多元化市場主體入市收購,深化產銷合作、推廣訂單收購,打造“大市場、大流通”格局。

        ——“龍頭”帶頭,領著農民賺。

        越來越多的“田保姆”涌現,帶著農民干、領著農民賺,通過訂單糧食、土地托管、土地流轉等方式,開展專業社會化服務,把小農戶納入到糧食現代產業中。目前全國依法登記的農民合作社223萬家,帶動全國近一半農戶,各類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超過95萬個。

        踏著春天的腳步,乘著漸暖的東風,從南到北春耕有序開展。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力以赴搶農時,扎扎實實調結構,為端穩中國飯碗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記者王浩、常欽、祝大偉、李蕊)

       

      [責任編輯:李杰]

      相關新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无卡一级毛片aaa| 新版天堂中文在线8官网| 免费观看黄网站| 黄瓜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在线视频亚洲一区| 丰满白嫩大屁股ass| 欧美丰满大乳高跟鞋|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网站|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 国产精品xxxx国产喷水| www.五月天婷婷| 无限看片在线版免费视频大全| 亚洲一级大黄大色毛片| 狠狠干2020| 吃奶呻吟打开双腿做受视频| 黄网站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福利午夜在线观看| jizz中国免费| 我要c死你小荡货高h视频|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欧美播|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免费在线观看亚洲| 色偷偷人人澡久久天天| 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 91视频第一页| 女人18毛片水最多免费观看|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曰本视频网络www色| 亚洲影院adc| 爱情岛论坛免费观看大全在线|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精品| 国产电影入口麻豆| 538在线观看| 在线视频一二三区2021不卡|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成年免费视频黄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亚洲另类久久综合| 亚洲欧美视频网站| 狠狠操天天操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