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搭上電商,非遺飛入百姓家

      2020-06-16 17:12: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搭上電商,非遺飛入百姓家

        ——首屆“非遺購物節”述評(上)

        光明日報記者 張玉玲

        “非遺直播”,叫好又叫“座”。6月13日,央視新聞新媒體中心與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共同推出了“把非遺帶回家”專場帶貨直播節目,吸引了1000多萬網友在線觀看,售出超過1260萬元的非遺產品。其中,湖北非遺項目“揚子江傳統糕點制作技藝”的“老字號”產品揚子江綠豆冰糕40000份秒光,國家級非遺項目徐州香包被直播網友強烈要求加單1000份。

        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推出的首屆“非遺購物節”是讓廣大非遺人擁抱電商的“總動員”,也是提高非遺傳承人電商能力的“大練兵”。搭上電商平臺,插上現代傳播的翅膀,傳統的非遺讓更多人看見,非遺之美被更多人欣賞。電商,成為非遺產品銷售的新平臺。

        電商平臺打開非遺銷售新通道

        消費者在手機上一點下單,傳承人就售出一件非遺產品,獲得一份收入。過去雖然已有一些傳承人陸續接入了電商平臺,但這次“非遺購物節”吹響“集結令”,傳播和推廣力度更強,傳承人接入電商平臺的規模更大。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與商務部、國務院扶貧辦等有關部門,支持阿里巴巴、京東、蘇寧、拼多多、美團、快手、東家等網絡平臺聯合舉辦“非遺購物節”;各地還推出了本地版的“非遺購物節”,集中展示當地的非遺產品;非遺相關的直播、短視頻、微博、微信更是層出不窮,全社會營造了一個紅紅火火的線上非遺“大集”。

        三個苗族姑娘直播帶貨。麻老先攝/光明圖片

        網絡,是當下重要的傳播和交易平臺;電商,也已成為發展成熟的新經濟形態。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網上商品和服務零售額首次突破10萬億元大關,網上零售額線上滲透率達20.7%。也就是說,網上購物已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的五分之一。“非遺購物節”順勢而為,集中為傳承人傳播電商的新理念,引入電商新平臺,增強電商的新能力,拓展銷售的新空間。

        過去非遺傳承人服務的是鄉里鄉親的熟人;后來隨著旅游的推廣,服務擴大到前來到訪的游客;現在通過網絡和手機接入到電商平臺,傳承人面對的是無限擴容的大市場,服務的是億萬消費者,生產和創意的空間更大了。

        據不完全統計,此次“非遺購物節”期間,全國各地共舉辦3700多項非遺宣傳展示活動,有近6500家店鋪參加,非遺產品種類8萬多種,涉及各級非遺項目約4500項。京東平臺上,6月13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相關品類全天成交同比超過260%,助力湖北非遺專場銷售環比增長10倍。另據阿里巴巴發布的非遺消費趨勢報告,消費者最喜歡的是食品、家居、服裝類的非遺貨品,這三類的銷售量接近60%。

        從深山到城市,從工坊到平臺,從小眾到大眾,從參與非遺保護到共享保護成果,“非遺購物節”在千千萬萬非遺傳承人與千千萬萬城市消費者之間,架起一座便利、暢通的橋梁。

        手機直播成為非遺傳播新標配

        6月13日在黑龍江“非遺購物節”上,黑龍江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張麗娜通過直播方式,熱情地向網友推介了滿族刺繡、旗袍、紅腸、格瓦斯、麥秸畫、樺樹皮畫等非遺產品,燃起了大家的購物欲望,有網友互動留言:“文旅廳廳長親自為非遺產品代言,黑龍江的非遺產品我們信得過,必須買。”

        首次“非遺購物節”收獲了多少人的“首秀”?從傳承人到管理者,從名人到學者,都第一次出鏡為非遺作直播、第一次亮相為非遺帶貨。開網店、忙直播,比顏值、顯氣質,“非遺購物節”讓一些非遺人成為“網紅”。

        58歲的浙江富陽紙傘制作技藝傳承人聞士善就是一名“網紅”。手機鏡頭前,他左手不停地轉動著傘骨,右手則拿著刷子,熟練地給傘骨刷上用木薯淀粉熬制的環保膠水,時不時還要停下手中的活,和網友交流幾句——這就是他的工作狀態,一邊直播一邊制作兩不誤。他已有60萬粉絲,特別受年輕人的追捧,年生產一萬把油紙傘,帶領幾個徒弟齊上陣。

        原來非遺可以這么潮、這么玩!手機直播正成為非遺傳播“標配”。過去的一年,淘寶直播的非遺場次超過200萬,總引導成交超過40億元。

        今年的“非遺購物節”悄然帶來許多新氣象:一掃往日的低調含蓄,非遺人變得高調奔放;原來非遺總打著歷史的烙印、帶著古老的標簽,這次非遺搭上了互聯網的快車,與現代和時尚結緣;過去,非遺談得多的是保護和拯救,這次傳承人挑戰自我、站到舞臺中央,放大聲量“吆喝”,從市場和消費中獲得收入。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利用“非遺購物節”,各地非遺管理部門有針對性地培訓傳承人,讓他們跟上技術進步的節奏,在傳承非遺技藝之外,掌握線上傳播和銷售技能,同時把手機當作新的生產工具,促成注意力轉化為生產力。

        非遺傳承觸達網絡新社區

        “非遺購物節”相關數據顯示:最受消費者歡迎的非遺傳統技藝中,與“吃”相關的前五位是釀酒技藝、制茶技藝、火腿制作技藝、粽子制作技藝和傳統面食制作技藝;“穿”的前四位是手工制鞋技藝、扎染技藝、蠟染技藝、香云紗技藝;“用”的前四位是陶器燒制技藝、宣紙制作技藝、琉璃燒制技藝、張小泉剪刀鍛制技藝。

        非遺,源自生活、發端民間,是人民群眾智慧的結晶,是世代沿襲的生活文化習慣。非遺從來都不是靜止,而是隨著時代發展而變化的。消費者到了網上,非遺傳承也就應該隨著老百姓延伸到網絡新社區。一方面,網絡電商幫助傳承人實現手藝價值,提高傳承人的經濟收入,鼓勵傳承人更好地傳承和發揚非遺文化,同時讓年輕人看到非遺領域的就業前景,吸引他們不斷加入傳承隊伍,壯大傳承力量;另一方面,在網絡平臺上,傳承人能與消費者直接溝通,及時了解市場需求,促使其不斷精進技藝,激發自身積極性和創造力。

        可喜的是,購買非遺產品的人群中,80后和90后占比達三分之二;而在非遺的跨界貨品中,購買人群更顯年輕化,90后和00后占比達71%。為非遺下單,為非遺點贊,這不僅是年輕人對一款款非遺產品的認可,更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禮敬之心,對勞動創造的尊崇之心。非遺傳承進入年輕人的生活圈,體現出新時代非遺牽手青年人。

        “網絡平臺是年輕群體聚集和活躍的重要社區平臺,今年遺產日活動主要安排在網上舉辦,既是因為疫情影響,也是基于讓更多的年輕人易于接受、便于參與、樂于參與的考慮。”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負責人表示,年輕人是“非遺購物節”的重要參與群體與消費群體,各電商平臺集中推出的“非遺好物”,既可以滿足年輕群體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需求,也能讓更多的年輕人在購買、使用非遺產品的過程中,領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風采。

        《光明日報》( 2020年06月16日 04版)

      [責任編輯:王琳]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观看| 国产婷婷高清在线观看免费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小莹与翁回乡下欢爱姿势| 久久香蕉国产视频| 污污视频网站免费观看|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88L|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不卡三区| 在线观看永久免费|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 97成人在线视频| 性色AV一区二区三区夜夜嗨|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水果派| 欧美精品xxxxbbbb| 免费无遮挡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 百合潮湿的欲望| 国产91精品在线| 黄床大片免费30分钟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二区| freexxxx性女hd性中国| 手机在线视频你懂的| 久久精品国产只有精品66|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中文 | 91freevideos精品| 好多水好硬好紧好爽视频| 久久久久高潮毛片免费全部播放| 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亚洲欧美 | 2018天天爽天天玩天天拍| 天天爱天天做天天爽| 中文japanese在线播放| 日本边添边摸边做边爱的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xo在线观看| 爆乳女仆高潮在线观看| 北条麻妃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色聚网久久综合| 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男女一边摸一边做爽的免费视频| 在线免费观看亚洲| uyghur69sexvideos| 成人h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