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火焰藍”沖鋒抗疫一線

      2020-03-18 12:08: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武漢市消防救援支隊三級消防士汪磊在武漢市硚口區沿河大道轉運密切接觸者。

        本報記者 申少鐵攝

        武漢火神山消防救援站站長助理李長春在進行洗消帳篷搭建訓練。

        資料圖片

        荊州市洪湖消防救援大隊正在進行醫療廢水轉運作業。

        楊 秋攝

        在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中,有這樣一群消防救援指戰員,他們身披“火焰藍”,始終在人民群眾最需要的時候沖鋒在前。作為應急救援的主力軍和國家隊,這些消防救援指戰員不計安危、日夜奮戰,積極承擔涉疫救援救助任務、主動服務防疫重點單位場所。本期產經版帶您走近這群可敬可愛的“火焰藍”。

        武漢硚口消防救援大隊病患轉運小組

        開大巴也是救人

        本報記者 申少鐵

        3月10日清晨8點,武漢市消防救援支隊三級消防士汪磊麻利地登上大巴車,拿起噴灑瓶開始給車內消毒,從座椅到腳踏板,汪磊忙個不停,“要確保轉運過程萬無一失,就不能放過任何一個死角。”

        汪磊口中的“轉運”,是疫情期間在醫院、隔離點和社區之間轉運接送病患的工作。對此,武漢硚口區消防救援大隊組建了30人的“119黨員突擊隊”,擔任康復患者、隔離點觀察人員、疑似病例轉運和洗消殺毒工作,其中病患轉運小組任務最重、風險最大。

        “當時沒想太多,作為一名消防員,救人是我的職責,這個時候理應沖上去!”汪磊和其他三名隊友沒有絲毫猶豫,第一時間申請加入病患轉運小組,一干就是20多天。

        “武漢體育館方艙醫院45名康復患者需要轉運到指定場所隔離觀察,請迅速出動!”2月28日中午1點,身背三四十斤消毒噴霧設備,忙碌四個多小時剛完成小區消殺任務的汪磊和隊友們,來不及拿起碗筷就接到了緊急指令。

        引導登車、搬運行李、核對信息……那是轉運小組第一次出任務。雖然是陰雨蒙蒙,他們卻在患者臉上看到了“陽光”,“我已經好了,勝利了!”一位康復者興奮地留影。

        頭一回的任務也鬧出了點誤會。“當天晚上,隊里安排我們四人單獨居住,我還以為要隔離14天,這還沒咋使上勁就要歇著了?”湖北伢馬超內心有些“不甘”。直到第二天,隊里指派了新的任務,馬超才感覺渾身有勁。

        這群病患轉運人,每一次都耐心細致,每一天都竭盡全力。有一回接到緊急任務,需要接送70多名疑似患者做核酸檢測、拍CT,從晚上8點出發一直忙到深夜1點多,回來時汗水早已浸濕了作訓服,鼻梁上勒出深深的血痕。

        “最多時一天跑了8趟,轉運了111人。”但他們并不覺得疲憊,“每多送一個人,就多一分好轉的希望,想到這里就覺得渾身有力氣!”

        轉運工作考驗心力。汪磊擔任司機,他說,有時候轉運患者,眼罩會起霧、影響視線,但又不能取下來擦拭,“我們就在網上找‘竅門’,發現鏡片涂抹洗潔精水不會起霧。”

        最讓汪磊難忘的,是3月7日上午他趕赴武漢市肺科醫院,將一批康復者轉運到武漢華夏理工學院隔離點。

        當時,一位94歲的老奶奶坐著輪椅等在醫院大門口。“我來背您上車!”汪磊沒有絲毫猶豫,將老人穩穩背在背上。

        “謝謝你,小伙子!真是麻煩你了!”老人穩穩地坐到車上,激動地抹起了眼淚。

        汪磊說:“奶奶,今天您治愈出院,是大喜事,得高興!”

        抵達武漢華夏理工學院隔離點時,工作人員反映隔離點的醫療條件無法治療老奶奶的基礎疾病。汪磊又立即將老奶奶的情況上報硚口區防疫指揮部,決定將她迅速送往武漢現代女子醫院隔離點。

        “分別時,老人拉著我的手,不斷叮囑我要小心。”汪磊被老奶奶的話激出了淚花。

        從消防員變身轉運員,“90后”汪磊坦言崗位變了,初心始終沒變。“以前,我開的是消防車,要以最快速度到達火場;現在,我開的是大巴車,就要確保每個‘乘客’都安全抵達目的地。二者本質一樣,都是救人!”

        前幾天,汪磊接到母親電話,問他在武漢做什么工作。電話里,汪磊只說在幫忙轉運康復的患者,很安全。其實汪磊不僅轉運康復患者,還要轉運更多的疑似患者和密切接觸者。

        汪磊的父親因病去世多年,母親在安徽老家獨自生活,汪磊是家中獨子。受疫情影響,這個春節汪磊沒能回家。“疫情結束后,我要第一時間回家看媽媽!”

        武漢火神山消防救援站

        火場沒有“補考”

        本報記者 韓 鑫

        清晨6時許,天微微亮,距離武漢火神山醫院400米處的消防救援站里,消防隊員已整裝待發。進入院區,沿著環形車道,逐個檢測室外9個消防栓和室內100多個消防軟盤……火神山醫院面積超過3萬平方米,一圈巡檢下來需要40多分鐘,消防救援站站長助理李長春抬手一看,手機步數已跳上萬步。

        “一線醫護人員在前方竭盡全力救人,我們在后方必須盡最大努力守護好他們和患者的安全,火災隱患排查容不得半點閃失。”李長春說。

        一個多月前,為組建火神山消防救援站,武漢市消防救援支隊召開動員部署會,全市3600多名消防指戰員及政府專職消防員踴躍向組織遞交決心書、請戰書。作為一名有2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李長春第一時間寫下請戰書,經過層層選拔,成為8名隊員之一。

        1月31日上午,李長春和隊員們開拔前往火神山醫院。當時,醫院正處于建設的最后關頭,來自全國各地的建設者們都在搶工時搞建設。按照要求,2月3日醫院將接收第一批患者,這意味著必須在48小時內完成消防布局工作。

        來到現場,浮現在眼前的是一個廢棄的超市,欄桿、鋼架堆得滿滿當當,要在短時間內改建成作戰指揮部。“一邊調試裝備器材,一邊規劃執勤地點,為了盡快完成,大伙兒幾乎不吃不睡,餓了吃碗泡面接著干!”

        1000具滅火器轉運完成、1167個煙感探測器安裝完成、聯勤聯動秒級響應機制建立完成……48小時的馬不停蹄工作,在與時間的賽跑中,一項項任務接連完成,最終救援站與火神山醫院同步投入使用,保證了醫院一投入使用即具備火災預防及處置功能。

        “醫院建好了,我們的消防救援任務才剛剛開始。”李長春說,醫院內有大量的供氧裝置,電氣設備都在高功率不間斷運行,一旦有火星產生,后果將不堪設想。“為此,不僅要每天兩次排查醫院內所有的電氣電路和火災風險點,更要未雨綢繆,制定各種風險應急預案。”

        2月19日,火神山醫院進行屋面加固施工,2.9萬平方米的施工作業面上,施工焊點多達1800個,這對于消防保障來說難度很大。

        “我們要求施工方在每個焊點安排一人手持滅火器,萬一出現事故,第一時間滅火。”與此同時,李長春和隊友來回巡查督導,連續4天在院內值守,為防止材料陰燃,每天施工完畢后,他們堅持多駐守一個小時。“每次都不厭其煩,才能真正堵住‘萬一’。”

        像這樣的消防應急預案,自駐站以來,李長春和隊友們已經制定了115份,囊括了火神山醫院每一個病區的每一個重點部位。翻開一份預案,分工細化到了每一個水帶接口如何接,具體由誰來協調人員疏散、控制火勢等各項工作。

        “每天都會抽時間對一到兩份預案進行模擬推演,熟練掌握處理程序,確保時刻處在戰備狀態。”如今,這些書寫成文的預案已在李長春的腦海中演練了成百上千次,卻一次都沒有真正發生過。

        “火場沒有‘補考’,必須一次‘達優’。”李長春帶領隊員堅持把每一次檢測都做到最好,截至目前,火神山消防救援站共采集有關火神山醫院數據5700個,深入火神山醫院內消防巡查50余次,對輪休的醫護人員進行消防安全培訓10余次,協助醫院防疫消殺1.2萬平方米。

        “火神山消防救援站的使命就是守護火神山醫院的消防安保。”如今,武漢疫情防控已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果,李長春選擇繼續堅守崗位,“出征的時候早已下定了決心,不等到最后一個病人出院,絕不撤退!”

        荊州洪湖消防救援大隊轉運突擊隊

        危急關頭沒想太多

        本報記者 丁怡婷

        攀爬6米多高的槽罐,與含有大量細菌和病毒的醫療廢水“交戰”——這是荊州市洪湖消防救援大隊7名“90后”消防員的抗疫戰場,他們不直接接觸患者,卻每天與病毒“同行”。

        “設置在洪湖市人民醫院老院區的定點收治醫院,排污系統設備老化,醫療廢水急需人工轉運。”2月16日晚上,洪湖消防救援大隊大隊長王勤接到疫情防控指揮部的緊急電話。如果廢水外溢,將造成環境污染和病毒擴散風險。

        “轉運任務非常危險,找哪些人去?”王勤一時舉棋不定。

        得知情況后,消防員金鑫等7名隊友主動寫下請戰書,組成轉運突擊隊,“召之即來、戰之必勝,絕不讓一滴醫療廢水泄漏!”他們中年齡最大的29歲,最小的才21歲。

        面對隨時可能被廢水噴濺的風險,防護工作馬虎不得:醫用防護服外再套上橘色的消防二級防化服,口罩和手套都戴雙層,隊員們“全副武裝”。

        在老院區的院后,6米多高、容量約25噸的槽罐立在一旁。“一、二、三,起!”兩名消防員爬上槽罐頂部,固定好近80斤重的機動泵。水帶的一端連接到機動泵上,另一端接入環保污水運輸車內。一切準備就緒后,機動泵開始抽水。

        “每一個環節都得小心細致,容不得半點紕漏。”金鑫告訴記者,轉運廢水最危險的環節,在槽罐連接口和運輸車連接口,稍有不慎水帶脫離,極容易發生廢水泄漏和噴濺。

        金鑫就經歷了這樣一次“驚險時刻”。機動泵悶響了幾聲后劇烈抖動,突然的增壓讓水帶猛烈向后抽動,眼看著就要從運輸車接口脫離了!

        危急關頭,站在車頂的金鑫迅速撲倒,雙手緊緊地抱住帶口,雙腳死死地壓住水帶,整個身體幾乎挨到了罐口。盡管戴著口罩和面罩,但強烈的刺激味仍然直沖腦門。持續20多秒后,機動泵恢復正常。此時,金鑫上半身已經沾滿濺出的廢水,所幸全身消毒后身體沒什么問題。

        “撲倒那一瞬間有擔心嗎?怎么想的?”記者問。

        “當時顧不上那么多,腦子里想的就是肯定不能讓廢水噴得到處都是,還有同志在下面呢!”金鑫說,上了“戰場”就絕不能退縮。

        還有一次,機動泵剛剛啟動不久,消防員鄢圣學突然發現眼罩上面掛著水珠,心頭猛地一緊,水從哪兒漏的?

        他和隊友趴在罐口,順著水線在水帶上找到一個芝麻大的漏點,迅速補救,成功排除隱患。此時,臉上的污水已經順著口罩和護目鏡邊沿往下流。

        為了安全起見,兩名消防員回隊后主動提出隔離觀察,“我倆如果有一個人出問題,整個隊可能都得隔離,到時候救火、洗消這些出勤都沒保障了。”面對被病毒感染的風險,這些“90后”消防員首先想到的,還是工作和職責。

        這樣的醫療廢水轉運任務,每天要進行兩到三次,每次兩小時左右,18天來連續輸轉醫療廢水500多噸。“經常是上午九點干到下午兩三點,顧不上吃飯更不能上衛生間。”金鑫說。一趟任務下來,渾身濕透,衣服都能擰出水來。

        對于正在執行的任務,7位消防員沒有對家人“坦白”,只說在配合隊里進行消殺工作。“我們都習慣了,經常是任務結束后才和家人說,不想讓他們擔心。”金鑫說。

      [責任編輯:王琳]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看一毛一级毛片视频| 国产精品青青青高清在线| 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 男人扒开双腿女人爽视频免费| 国产成人午夜精华液|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精品一二三区免费| 亚洲人成77777在线播放网站不卡| 疯狂做受xxxx高潮不断|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看片| 91福利视频合集| 怡红院视频在线观看| 乡村大乱淫交换第一章| 永久黄网站色视频免费直播| 又大又硬又爽免费视频| 黄色免费短视频| 国产裸体舞一区二区三区| 三级小说第一页|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一个人看的www免费高清| 日美韩电影免费看|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浪潮| 男人猛躁进女人免费观看 |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中国美女一级毛片| 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亚洲日产综合欧美一区二区| 直接观看黄网站免费视频| 国产aⅴ激情无码久久| 91精品成人福利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 a级亚洲片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插插插综合视频|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0| 欧美人与动zooz| 亚洲第一福利网| 男生把女生桶爽| 和搜子居的日子2中文版| 顾明月媚肉生香全文| 国产男女爽爽爽免费视频| 8888四色奇米在线观看免费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