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貴州湄潭:公路通到家門口 產業搬進山窩窩

      2019-09-25 19:41: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交通便利后,七彩部落旅游發展迅速,游客采茶。李宇 攝 

        人民網湄潭9月24日電(李宇) 隨著貴州湄潭縣金花村七彩部落旅游的興旺,一輛輛旅游大巴直接開到了景區門口,正午,老板徐學良忙著招呼客人吃飯。2015年,徐學良開了七彩部落里第一家餐館,最多一次接待了300多人,單憑餐館,一年可為他帶來30萬純收入。 

        “生意好,都是修路帶來的。”徐學良如此認為。置身七彩部落中,五顏六色的民居散落在路旁、分布在林間,除了貫穿其中的主干道,家家戶戶都通了硬化路,道路交錯縱橫,村民出行十分便捷。 

        望著眼前的景象,誰曾想,10年前這里是個被困在大山里的小村莊。七彩部落原名大清溝,是金花村下轄一個村民組,2015年前,這個村民組以種茶為生,村民收入微薄,人均年GDP僅1萬多元,加上交通不便,發展滯后。 

        金花村村支書馮燕青說,以前去縣城等班車就要一兩個小時,種點蔬菜背進城,還沒賣就弄得不成型了。得益于村村通、組組通公路建設,如今金花村的實現了“組組通硬化路、戶戶通串戶路”,“現在班車進城也就等個20分鐘,交通便利了,游客才能源源不斷,現在家家戶戶都有了自己的車。” 

        有了交通助力,七彩部落旅游也邁開了大步。自2015年5月運營以來,七彩部落旅游綜合收入達5000余萬元,人均年收入達4萬余元,占該村民組總收入的85%以上。 

        “2014年,湄潭縣率先在全省實現了100%的行政村通油(砼)路和客運,同時公路列養率100%。全縣公路通車里程4715公里,其中村道1609公里、組組通公路648公里,竄寨路1410公里。”湄潭縣交通局副局長唐芝能介紹,通村路、通組路建設,不僅打通了群眾出行“最后一公里”,也將產業搬進了大山。 

        在湄潭,金花村的發展不是個案。得益于交通的完善,興隆鎮龍鳳村也吃上了“旅游飯”。位于鳳凰山下的龍鳳村田家溝組是花燈劇“十謝共產黨”的發祥地。其中歌詞“五謝共產黨,走路把你想,以前走的羊腸道,現在道路寬又廣”將田家溝交通變化描繪的生動具體。 

        近年來,田家溝以打造全域旅游為目標,積極打造“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特色美麗鄉村。走進今天的田家溝,風格獨特、錯落有致的“黔北民居”,一幢幢、一排排矗立在茶叢深處、田疇大壩、果園旁邊,宛如一幅自然和諧的美麗畫卷。 

        “五謝共產黨,走路把你想,以前走的羊腸道,現在道路寬又廣。”“十謝共產黨”里,這句歌詞將田家溝交通變化描繪的生動具體。 

        “‘十謝共產黨’寫出了村民的心聲,是對美好生活的贊美。”龍鳳村主任伍榮明表示,“十謝共產黨”唱出了近年來田家溝發展的巨大變化,從過去的“貓冬”,到現在的“忙冬”,一掃過去的“懶”“散”“滿”的落后形象,從過去的喝酒、打牌、斗嘴等舊惡習到現在的花燈隊、秧歌隊、廣場舞等新風尚,田家溝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發展道路。 

        據了解,“十三五”以來,湄潭縣公路建設資金總投入32.07億元,支持公路建設不僅建得好,還要管得好。同時,為促進農村公路建管養運全面協調發展,湄潭創建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項目5條共79.54公里(興隆至茶葉路、抄樂至河壩灣、抄樂至黃蓮壩、留金山至雞爬坎、湄潭至蜂巖)。2018年湄潭縣被授予“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稱號。 

        “目前,全縣公路通車里程4715公里,農村公路占92.4%,公路密度為253.5公里/百平方公里。在湄潭,只要有人的地方,車都能夠開到那里去。”唐芝能說。

      金花村茶園一隅。李宇 攝 

        人民網湄潭9月24日電(李宇) 隨著貴州湄潭縣金花村七彩部落旅游的興旺,一輛輛旅游大巴直接開到了景區門口,正午,老板徐學良忙著招呼客人吃飯。2015年,徐學良開了七彩部落里第一家餐館,最多一次接待了300多人,單憑餐館,一年可為他帶來30萬純收入。 

        “生意好,都是修路帶來的。”徐學良如此認為。置身七彩部落中,五顏六色的民居散落在路旁、分布在林間,除了貫穿其中的主干道,家家戶戶都通了硬化路,道路交錯縱橫,村民出行十分便捷。 

        望著眼前的景象,誰曾想,10年前這里是個被困在大山里的小村莊。七彩部落原名大清溝,是金花村下轄一個村民組,2015年前,這個村民組以種茶為生,村民收入微薄,人均年GDP僅1萬多元,加上交通不便,發展滯后。 

        金花村村支書馮燕青說,以前去縣城等班車就要一兩個小時,種點蔬菜背進城,還沒賣就弄得不成型了。得益于村村通、組組通公路建設,如今金花村的實現了“組組通硬化路、戶戶通串戶路”,“現在班車進城也就等個20分鐘,交通便利了,游客才能源源不斷,現在家家戶戶都有了自己的車。” 

        有了交通助力,七彩部落旅游也邁開了大步。自2015年5月運營以來,七彩部落旅游綜合收入達5000余萬元,人均年收入達4萬余元,占該村民組總收入的85%以上。 

        “2014年,湄潭縣率先在全省實現了100%的行政村通油(砼)路和客運,同時公路列養率100%。全縣公路通車里程4715公里,其中村道1609公里、組組通公路648公里,竄寨路1410公里。”湄潭縣交通局副局長唐芝能介紹,通村路、通組路建設,不僅打通了群眾出行“最后一公里”,也將產業搬進了大山。 

        在湄潭,金花村的發展不是個案。得益于交通的完善,興隆鎮龍鳳村也吃上了“旅游飯”。位于鳳凰山下的龍鳳村田家溝組是花燈劇“十謝共產黨”的發祥地。其中歌詞“五謝共產黨,走路把你想,以前走的羊腸道,現在道路寬又廣”將田家溝交通變化描繪的生動具體。 

        近年來,田家溝以打造全域旅游為目標,積極打造“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特色美麗鄉村。走進今天的田家溝,風格獨特、錯落有致的“黔北民居”,一幢幢、一排排矗立在茶叢深處、田疇大壩、果園旁邊,宛如一幅自然和諧的美麗畫卷。 

        “五謝共產黨,走路把你想,以前走的羊腸道,現在道路寬又廣。”“十謝共產黨”里,這句歌詞將田家溝交通變化描繪的生動具體。 

        “‘十謝共產黨’寫出了村民的心聲,是對美好生活的贊美。”龍鳳村主任伍榮明表示,“十謝共產黨”唱出了近年來田家溝發展的巨大變化,從過去的“貓冬”,到現在的“忙冬”,一掃過去的“懶”“散”“滿”的落后形象,從過去的喝酒、打牌、斗嘴等舊惡習到現在的花燈隊、秧歌隊、廣場舞等新風尚,田家溝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發展道路。 

        據了解,“十三五”以來,湄潭縣公路建設資金總投入32.07億元,支持公路建設不僅建得好,還要管得好。同時,為促進農村公路建管養運全面協調發展,湄潭創建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項目5條共79.54公里(興隆至茶葉路、抄樂至河壩灣、抄樂至黃蓮壩、留金山至雞爬坎、湄潭至蜂巖)。2018年湄潭縣被授予“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稱號。 

        “目前,全縣公路通車里程4715公里,農村公路占92.4%,公路密度為253.5公里/百平方公里。在湄潭,只要有人的地方,車都能夠開到那里去。”唐芝能說。 

      七彩部落。李宇 攝 

        人民網湄潭9月24日電(李宇) 隨著貴州湄潭縣金花村七彩部落旅游的興旺,一輛輛旅游大巴直接開到了景區門口,正午,老板徐學良忙著招呼客人吃飯。2015年,徐學良開了七彩部落里第一家餐館,最多一次接待了300多人,單憑餐館,一年可為他帶來30萬純收入。 

        “生意好,都是修路帶來的。”徐學良如此認為。置身七彩部落中,五顏六色的民居散落在路旁、分布在林間,除了貫穿其中的主干道,家家戶戶都通了硬化路,道路交錯縱橫,村民出行十分便捷。 

        望著眼前的景象,誰曾想,10年前這里是個被困在大山里的小村莊。七彩部落原名大清溝,是金花村下轄一個村民組,2015年前,這個村民組以種茶為生,村民收入微薄,人均年GDP僅1萬多元,加上交通不便,發展滯后。 

        金花村村支書馮燕青說,以前去縣城等班車就要一兩個小時,種點蔬菜背進城,還沒賣就弄得不成型了。得益于村村通、組組通公路建設,如今金花村的實現了“組組通硬化路、戶戶通串戶路”,“現在班車進城也就等個20分鐘,交通便利了,游客才能源源不斷,現在家家戶戶都有了自己的車。” 

        有了交通助力,七彩部落旅游也邁開了大步。自2015年5月運營以來,七彩部落旅游綜合收入達5000余萬元,人均年收入達4萬余元,占該村民組總收入的85%以上。 

        “2014年,湄潭縣率先在全省實現了100%的行政村通油(砼)路和客運,同時公路列養率100%。全縣公路通車里程4715公里,其中村道1609公里、組組通公路648公里,竄寨路1410公里。”湄潭縣交通局副局長唐芝能介紹,通村路、通組路建設,不僅打通了群眾出行“最后一公里”,也將產業搬進了大山。 

        在湄潭,金花村的發展不是個案。得益于交通的完善,興隆鎮龍鳳村也吃上了“旅游飯”。位于鳳凰山下的龍鳳村田家溝組是花燈劇“十謝共產黨”的發祥地。其中歌詞“五謝共產黨,走路把你想,以前走的羊腸道,現在道路寬又廣”將田家溝交通變化描繪的生動具體。 

        近年來,田家溝以打造全域旅游為目標,積極打造“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特色美麗鄉村。走進今天的田家溝,風格獨特、錯落有致的“黔北民居”,一幢幢、一排排矗立在茶叢深處、田疇大壩、果園旁邊,宛如一幅自然和諧的美麗畫卷。 

        “五謝共產黨,走路把你想,以前走的羊腸道,現在道路寬又廣。”“十謝共產黨”里,這句歌詞將田家溝交通變化描繪的生動具體。 

        “‘十謝共產黨’寫出了村民的心聲,是對美好生活的贊美。”龍鳳村主任伍榮明表示,“十謝共產黨”唱出了近年來田家溝發展的巨大變化,從過去的“貓冬”,到現在的“忙冬”,一掃過去的“懶”“散”“滿”的落后形象,從過去的喝酒、打牌、斗嘴等舊惡習到現在的花燈隊、秧歌隊、廣場舞等新風尚,田家溝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發展道路。 

        據了解,“十三五”以來,湄潭縣公路建設資金總投入32.07億元,支持公路建設不僅建得好,還要管得好。同時,為促進農村公路建管養運全面協調發展,湄潭創建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項目5條共79.54公里(興隆至茶葉路、抄樂至河壩灣、抄樂至黃蓮壩、留金山至雞爬坎、湄潭至蜂巖)。2018年湄潭縣被授予“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稱號。 

        “目前,全縣公路通車里程4715公里,農村公路占92.4%,公路密度為253.5公里/百平方公里。在湄潭,只要有人的地方,車都能夠開到那里去。”唐芝能說。 

        美麗田家溝。李宇 攝 

        人民網湄潭9月24日電(李宇) 隨著貴州湄潭縣金花村七彩部落旅游的興旺,一輛輛旅游大巴直接開到了景區門口,正午,老板徐學良忙著招呼客人吃飯。2015年,徐學良開了七彩部落里第一家餐館,最多一次接待了300多人,單憑餐館,一年可為他帶來30萬純收入。 

        “生意好,都是修路帶來的。”徐學良如此認為。置身七彩部落中,五顏六色的民居散落在路旁、分布在林間,除了貫穿其中的主干道,家家戶戶都通了硬化路,道路交錯縱橫,村民出行十分便捷。 

        望著眼前的景象,誰曾想,10年前這里是個被困在大山里的小村莊。七彩部落原名大清溝,是金花村下轄一個村民組,2015年前,這個村民組以種茶為生,村民收入微薄,人均年GDP僅1萬多元,加上交通不便,發展滯后。 

        金花村村支書馮燕青說,以前去縣城等班車就要一兩個小時,種點蔬菜背進城,還沒賣就弄得不成型了。得益于村村通、組組通公路建設,如今金花村的實現了“組組通硬化路、戶戶通串戶路”,“現在班車進城也就等個20分鐘,交通便利了,游客才能源源不斷,現在家家戶戶都有了自己的車。” 

        有了交通助力,七彩部落旅游也邁開了大步。自2015年5月運營以來,七彩部落旅游綜合收入達5000余萬元,人均年收入達4萬余元,占該村民組總收入的85%以上。 

        “2014年,湄潭縣率先在全省實現了100%的行政村通油(砼)路和客運,同時公路列養率100%。全縣公路通車里程4715公里,其中村道1609公里、組組通公路648公里,竄寨路1410公里。”湄潭縣交通局副局長唐芝能介紹,通村路、通組路建設,不僅打通了群眾出行“最后一公里”,也將產業搬進了大山。 

        在湄潭,金花村的發展不是個案。得益于交通的完善,興隆鎮龍鳳村也吃上了“旅游飯”。位于鳳凰山下的龍鳳村田家溝組是花燈劇“十謝共產黨”的發祥地。其中歌詞“五謝共產黨,走路把你想,以前走的羊腸道,現在道路寬又廣”將田家溝交通變化描繪的生動具體。 

        近年來,田家溝以打造全域旅游為目標,積極打造“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特色美麗鄉村。走進今天的田家溝,風格獨特、錯落有致的“黔北民居”,一幢幢、一排排矗立在茶叢深處、田疇大壩、果園旁邊,宛如一幅自然和諧的美麗畫卷。 

        “五謝共產黨,走路把你想,以前走的羊腸道,現在道路寬又廣。”“十謝共產黨”里,這句歌詞將田家溝交通變化描繪的生動具體。 

        “‘十謝共產黨’寫出了村民的心聲,是對美好生活的贊美。”龍鳳村主任伍榮明表示,“十謝共產黨”唱出了近年來田家溝發展的巨大變化,從過去的“貓冬”,到現在的“忙冬”,一掃過去的“懶”“散”“滿”的落后形象,從過去的喝酒、打牌、斗嘴等舊惡習到現在的花燈隊、秧歌隊、廣場舞等新風尚,田家溝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發展道路。 

        據了解,“十三五”以來,湄潭縣公路建設資金總投入32.07億元,支持公路建設不僅建得好,還要管得好。同時,為促進農村公路建管養運全面協調發展,湄潭創建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項目5條共79.54公里(興隆至茶葉路、抄樂至河壩灣、抄樂至黃蓮壩、留金山至雞爬坎、湄潭至蜂巖)。2018年湄潭縣被授予“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稱號。 

        “目前,全縣公路通車里程4715公里,農村公路占92.4%,公路密度為253.5公里/百平方公里。在湄潭,只要有人的地方,車都能夠開到那里去。”唐芝能說。 

      田家溝公路一隅。李宇 攝 

        人民網湄潭9月24日電(李宇) 隨著貴州湄潭縣金花村七彩部落旅游的興旺,一輛輛旅游大巴直接開到了景區門口,正午,老板徐學良忙著招呼客人吃飯。2015年,徐學良開了七彩部落里第一家餐館,最多一次接待了300多人,單憑餐館,一年可為他帶來30萬純收入。 

        “生意好,都是修路帶來的。”徐學良如此認為。置身七彩部落中,五顏六色的民居散落在路旁、分布在林間,除了貫穿其中的主干道,家家戶戶都通了硬化路,道路交錯縱橫,村民出行十分便捷。 

        望著眼前的景象,誰曾想,10年前這里是個被困在大山里的小村莊。七彩部落原名大清溝,是金花村下轄一個村民組,2015年前,這個村民組以種茶為生,村民收入微薄,人均年GDP僅1萬多元,加上交通不便,發展滯后。 

        金花村村支書馮燕青說,以前去縣城等班車就要一兩個小時,種點蔬菜背進城,還沒賣就弄得不成型了。得益于村村通、組組通公路建設,如今金花村的實現了“組組通硬化路、戶戶通串戶路”,“現在班車進城也就等個20分鐘,交通便利了,游客才能源源不斷,現在家家戶戶都有了自己的車。” 

        有了交通助力,七彩部落旅游也邁開了大步。自2015年5月運營以來,七彩部落旅游綜合收入達5000余萬元,人均年收入達4萬余元,占該村民組總收入的85%以上。 

        “2014年,湄潭縣率先在全省實現了100%的行政村通油(砼)路和客運,同時公路列養率100%。全縣公路通車里程4715公里,其中村道1609公里、組組通公路648公里,竄寨路1410公里。”湄潭縣交通局副局長唐芝能介紹,通村路、通組路建設,不僅打通了群眾出行“最后一公里”,也將產業搬進了大山。 

        在湄潭,金花村的發展不是個案。得益于交通的完善,興隆鎮龍鳳村也吃上了“旅游飯”。位于鳳凰山下的龍鳳村田家溝組是花燈劇“十謝共產黨”的發祥地。其中歌詞“五謝共產黨,走路把你想,以前走的羊腸道,現在道路寬又廣”將田家溝交通變化描繪的生動具體。 

        近年來,田家溝以打造全域旅游為目標,積極打造“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特色美麗鄉村。走進今天的田家溝,風格獨特、錯落有致的“黔北民居”,一幢幢、一排排矗立在茶叢深處、田疇大壩、果園旁邊,宛如一幅自然和諧的美麗畫卷。 

        “五謝共產黨,走路把你想,以前走的羊腸道,現在道路寬又廣。”“十謝共產黨”里,這句歌詞將田家溝交通變化描繪的生動具體。 

        “‘十謝共產黨’寫出了村民的心聲,是對美好生活的贊美。”龍鳳村主任伍榮明表示,“十謝共產黨”唱出了近年來田家溝發展的巨大變化,從過去的“貓冬”,到現在的“忙冬”,一掃過去的“懶”“散”“滿”的落后形象,從過去的喝酒、打牌、斗嘴等舊惡習到現在的花燈隊、秧歌隊、廣場舞等新風尚,田家溝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發展道路。 

        據了解,“十三五”以來,湄潭縣公路建設資金總投入32.07億元,支持公路建設不僅建得好,還要管得好。同時,為促進農村公路建管養運全面協調發展,湄潭創建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項目5條共79.54公里(興隆至茶葉路、抄樂至河壩灣、抄樂至黃蓮壩、留金山至雞爬坎、湄潭至蜂巖)。2018年湄潭縣被授予“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稱號。 

        “目前,全縣公路通車里程4715公里,農村公路占92.4%,公路密度為253.5公里/百平方公里。在湄潭,只要有人的地方,車都能夠開到那里去。”唐芝能說。 

      田家溝公路一隅。李宇 攝 

        人民網湄潭9月24日電(李宇) 隨著貴州湄潭縣金花村七彩部落旅游的興旺,一輛輛旅游大巴直接開到了景區門口,正午,老板徐學良忙著招呼客人吃飯。2015年,徐學良開了七彩部落里第一家餐館,最多一次接待了300多人,單憑餐館,一年可為他帶來30萬純收入。 

        “生意好,都是修路帶來的。”徐學良如此認為。置身七彩部落中,五顏六色的民居散落在路旁、分布在林間,除了貫穿其中的主干道,家家戶戶都通了硬化路,道路交錯縱橫,村民出行十分便捷。 

        望著眼前的景象,誰曾想,10年前這里是個被困在大山里的小村莊。七彩部落原名大清溝,是金花村下轄一個村民組,2015年前,這個村民組以種茶為生,村民收入微薄,人均年GDP僅1萬多元,加上交通不便,發展滯后。 

        金花村村支書馮燕青說,以前去縣城等班車就要一兩個小時,種點蔬菜背進城,還沒賣就弄得不成型了。得益于村村通、組組通公路建設,如今金花村的實現了“組組通硬化路、戶戶通串戶路”,“現在班車進城也就等個20分鐘,交通便利了,游客才能源源不斷,現在家家戶戶都有了自己的車。” 

        有了交通助力,七彩部落旅游也邁開了大步。自2015年5月運營以來,七彩部落旅游綜合收入達5000余萬元,人均年收入達4萬余元,占該村民組總收入的85%以上。 

        “2014年,湄潭縣率先在全省實現了100%的行政村通油(砼)路和客運,同時公路列養率100%。全縣公路通車里程4715公里,其中村道1609公里、組組通公路648公里,竄寨路1410公里。”湄潭縣交通局副局長唐芝能介紹,通村路、通組路建設,不僅打通了群眾出行“最后一公里”,也將產業搬進了大山。 

        在湄潭,金花村的發展不是個案。得益于交通的完善,興隆鎮龍鳳村也吃上了“旅游飯”。位于鳳凰山下的龍鳳村田家溝組是花燈劇“十謝共產黨”的發祥地。其中歌詞“五謝共產黨,走路把你想,以前走的羊腸道,現在道路寬又廣”將田家溝交通變化描繪的生動具體。 

        近年來,田家溝以打造全域旅游為目標,積極打造“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特色美麗鄉村。走進今天的田家溝,風格獨特、錯落有致的“黔北民居”,一幢幢、一排排矗立在茶叢深處、田疇大壩、果園旁邊,宛如一幅自然和諧的美麗畫卷。 

        “五謝共產黨,走路把你想,以前走的羊腸道,現在道路寬又廣。”“十謝共產黨”里,這句歌詞將田家溝交通變化描繪的生動具體。 

        “‘十謝共產黨’寫出了村民的心聲,是對美好生活的贊美。”龍鳳村主任伍榮明表示,“十謝共產黨”唱出了近年來田家溝發展的巨大變化,從過去的“貓冬”,到現在的“忙冬”,一掃過去的“懶”“散”“滿”的落后形象,從過去的喝酒、打牌、斗嘴等舊惡習到現在的花燈隊、秧歌隊、廣場舞等新風尚,田家溝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發展道路。 

        據了解,“十三五”以來,湄潭縣公路建設資金總投入32.07億元,支持公路建設不僅建得好,還要管得好。同時,為促進農村公路建管養運全面協調發展,湄潭創建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項目5條共79.54公里(興隆至茶葉路、抄樂至河壩灣、抄樂至黃蓮壩、留金山至雞爬坎、湄潭至蜂巖)。2018年湄潭縣被授予“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稱號。 

        “目前,全縣公路通車里程4715公里,農村公路占92.4%,公路密度為253.5公里/百平方公里。在湄潭,只要有人的地方,車都能夠開到那里去。”唐芝能說。 

      田家溝公路一隅。李宇 攝 

        人民網湄潭9月24日電(李宇) 隨著貴州湄潭縣金花村七彩部落旅游的興旺,一輛輛旅游大巴直接開到了景區門口,正午,老板徐學良忙著招呼客人吃飯。2015年,徐學良開了七彩部落里第一家餐館,最多一次接待了300多人,單憑餐館,一年可為他帶來30萬純收入。 

        “生意好,都是修路帶來的。”徐學良如此認為。置身七彩部落中,五顏六色的民居散落在路旁、分布在林間,除了貫穿其中的主干道,家家戶戶都通了硬化路,道路交錯縱橫,村民出行十分便捷。 

        望著眼前的景象,誰曾想,10年前這里是個被困在大山里的小村莊。七彩部落原名大清溝,是金花村下轄一個村民組,2015年前,這個村民組以種茶為生,村民收入微薄,人均年GDP僅1萬多元,加上交通不便,發展滯后。 

        金花村村支書馮燕青說,以前去縣城等班車就要一兩個小時,種點蔬菜背進城,還沒賣就弄得不成型了。得益于村村通、組組通公路建設,如今金花村的實現了“組組通硬化路、戶戶通串戶路”,“現在班車進城也就等個20分鐘,交通便利了,游客才能源源不斷,現在家家戶戶都有了自己的車。” 

        有了交通助力,七彩部落旅游也邁開了大步。自2015年5月運營以來,七彩部落旅游綜合收入達5000余萬元,人均年收入達4萬余元,占該村民組總收入的85%以上。 

        “2014年,湄潭縣率先在全省實現了100%的行政村通油(砼)路和客運,同時公路列養率100%。全縣公路通車里程4715公里,其中村道1609公里、組組通公路648公里,竄寨路1410公里。”湄潭縣交通局副局長唐芝能介紹,通村路、通組路建設,不僅打通了群眾出行“最后一公里”,也將產業搬進了大山。 

        在湄潭,金花村的發展不是個案。得益于交通的完善,興隆鎮龍鳳村也吃上了“旅游飯”。位于鳳凰山下的龍鳳村田家溝組是花燈劇“十謝共產黨”的發祥地。其中歌詞“五謝共產黨,走路把你想,以前走的羊腸道,現在道路寬又廣”將田家溝交通變化描繪的生動具體。 

        近年來,田家溝以打造全域旅游為目標,積極打造“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特色美麗鄉村。走進今天的田家溝,風格獨特、錯落有致的“黔北民居”,一幢幢、一排排矗立在茶叢深處、田疇大壩、果園旁邊,宛如一幅自然和諧的美麗畫卷。 

        “五謝共產黨,走路把你想,以前走的羊腸道,現在道路寬又廣。”“十謝共產黨”里,這句歌詞將田家溝交通變化描繪的生動具體。 

        “‘十謝共產黨’寫出了村民的心聲,是對美好生活的贊美。”龍鳳村主任伍榮明表示,“十謝共產黨”唱出了近年來田家溝發展的巨大變化,從過去的“貓冬”,到現在的“忙冬”,一掃過去的“懶”“散”“滿”的落后形象,從過去的喝酒、打牌、斗嘴等舊惡習到現在的花燈隊、秧歌隊、廣場舞等新風尚,田家溝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發展道路。 

        據了解,“十三五”以來,湄潭縣公路建設資金總投入32.07億元,支持公路建設不僅建得好,還要管得好。同時,為促進農村公路建管養運全面協調發展,湄潭創建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項目5條共79.54公里(興隆至茶葉路、抄樂至河壩灣、抄樂至黃蓮壩、留金山至雞爬坎、湄潭至蜂巖)。2018年湄潭縣被授予“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稱號。 

        “目前,全縣公路通車里程4715公里,農村公路占92.4%,公路密度為253.5公里/百平方公里。在湄潭,只要有人的地方,車都能夠開到那里去。”唐芝能說。 

      [責任編輯:賈若瀾]

      相關新聞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爆乳无码专区www| 蜜臀av无码人妻精品| 欧美第一页浮力影院| 高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老司机精品视频在线| 男人边吃奶边爱边做视频刺激 | 黄色a级片免费看| 美女羞羞免费视频网站| 深夜福利一区二区|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大全高清大全1| 日本伊人色综合网| 少妇无码太爽了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视频白浆免费视频| 国产拍拍拍无码视频免费| 午夜影视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 一二三四视频社区在线| 18欧美乱大交| 色综合91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深夜福利视频导航| 日本牲交大片免费观看| 天天干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妇女乱一性一交| 人人干人人干人人干| 久久男人av资源网站无码软件| hdjapanhdsexxx| 香蕉视频黄在线观看| 激情国产白嫩美女在线观看| 日本肉漫在线观看| 在线免费中文字幕|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播放| 亚洲欧美日韩人成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蜜桃| AV片在线观看免费| 野花日本免费观看高清电影8| 波多野结衣黑丝| 无限资源日产好片| 国产精品国产色综合色| 午夜小视频男女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