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生命赴使命

      2019-07-26 16:29:00
      來源:光明日報客戶端
      字號

      張華為貧困戶送新年慰問品。 資料圖片

       

        6月7日,優秀軍轉干部、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法委派駐百色市靖西湯亮村第一書記張華,因積勞成疾,倒在工作崗位上,經搶救無效去世。

        遵從張華遺愿,他的心臟經過移植,得以在千里之外一位陌生人的身體里重啟跳動。

        42載年華,鞠躬盡瘁,譽滿征程。

        和平年代,轉業軍人的“戰場”在哪里?轉向不同的“戰場”后,如何永葆軍人本色,履盡使命擔當?張華用生命書寫了這份時代答卷。

      441天,交出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2017年底,從軍18年的張華告別部隊生涯,轉業到廣西區黨委政法委,任執法監督室副調研員。

        3個月后,單位選派駐百色靖西市湯亮村第一書記。張華自告奮勇報了名,他說:“人的一生總要做幾件有意義的事。我經過部隊的培養,希望在脫貧攻堅這項偉大事業中貢獻一份力量。”

        革命老區百色,是廣西乃至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地處邊境的湯亮村,是自治區級貧困村。這里山高路陡,溝壑連綿,人言“海拔八百三,人均三十三;山上禿光光,地里糧荒荒!

        張華到任時,村里不通水、不通網絡、沒有衛生間,生活十分不便。大伙建議他當“走讀”干部,吃住在鄉政府,上班時間再到村里。

        “駐村第一書記,當然要住在村里。”張華說,“我不是來享受的,生活條件越不便,說明我們要做的工作越多!

        不由分說,他在村部找一間空房,架起床板,住了下來。一張舊桌子、一臺電磁爐、幾包油鹽和方便面,開啟了駐村生活。

        湯亮村含6個自然屯,有328戶共1260人,貧困戶需要扶貧干部精準識別。

        張華搭乘扶貧專干張其修的摩托車,風里來雨里去,進家入戶訪貧問苦。為了不耽誤村民忙農活,他每天一大早趁村民沒出門就去走訪。有時吃了“閉門羹”,他就去兩次、三次……一個月下來,他跑遍村里的旮旯角落,各家各戶的情況了然于心。

        后來,他自己購買了一輛電動自行車,一年內跑了3860公里。

        那段時間,全區都在搞貧困戶信息錄入,網絡系統擁堵。為了避開錄入高峰,張華經常凌晨兩三時起床加班。有人說,何必那么較真。他斬釘截鐵地說:“做事務必實事求是,絕不瞞報虛報!”最終,村里確定87戶列入精準扶貧對象。

        “張書記身上還是軍人的作風,時刻準備沖鋒陷陣。”扶貧工作隊員岑業鵬說,剛到村里第二天的早上7點,張華就叫他起床一起跑步,此后天天如此;開會有人遲到,他會當即批評糾正。

        張華發現村黨組織渙散,便組織全村黨員在黨旗下宣誓,學習黨章;修建黨員活動室,建立黨員微信群,開展“每日一學”活動,動員全村黨員下載“學習強國App”,推動湯亮村走上“黨建+扶志+扶智”的脫貧之路。

        “80多歲的老黨員還跟著張書記重溫入黨誓詞,這對大家觸動很大!秉h員張正抗說,漸漸地,村黨組織重新“活”了起來,黨員干部的使命擔當意識增強了,帶領群眾脫貧的決心日益堅定。張正抗帶領5戶貧困戶脫貧致富,還動員妻子也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對事,張華嚴謹認真;對人,張華用心用情。

        王正官的前妻因病去世,留下兩個孩子,10多歲還沒戶口;兒子患上地中海貧血,為治病散盡家財。張華經常帶著禮物去探望,多方奔走協調給孩子上了戶口,還為其女兒爭取到從小學到大學的愛心資助。

        “多虧張書記拉了我一把,救了我一家!蓖跽俑袆拥卣f。如今,在張華幫助下,王正官種桑養蠶,去年收入近萬元,今年預計兩萬多元。

        馬亮屯楊景里的弟弟因交通事故離世,弟媳撇下3個小孩離家出走。尚未成家的楊景里既要贍養兩位老人,還要撫養弟弟的孩子,生活不堪重負。

        張華對楊景里一家格外上心。他送來養蠶書籍,鼓勵楊景里發展養蠶產業,并安排其父親到村委當清潔工。“張書記每次到家里,都給小孩帶來營養品,還聯系企業資助小孩讀書。”楊景里說。

        “軍人退伍不能褪色。做群眾工作,要用腳走遍溝溝坎坎,用心走進家家戶戶!瘪v村441天,張華交出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湯亮村5名輟學孩子全部返校,26位貧困學生分獲政府補助或愛心資助;硬化3.5公里村道和1.8公里產業路,為326戶免費安裝凈水器,120盞路燈覆蓋全村;種桑面積從180畝發展到680畝,建起兩座大蠶房和桑蠶種養分離示范基地……

        2018年底,湯亮村23戶93人順利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2.48%,實現整村摘帽出列。

      他沒有離去,只是換一種方式活著

        脫貧摘帽了,如何進一步增加群眾收入,是張華亟待解決的問題。

        今年初,他擬定2019年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工作計劃:把村里的溶洞打造成旅游景點;在坡地種植百香果;修建田間地頭水柜;完善排洪引水渠道……

        張華的每一天,都在為村里的發展目標奔忙!八裢勇菀粯硬煌P毓ぷ,不在辦公室工作,就在去農戶家里或田間地頭的路上!贬瘶I鵬說。

        “他的愛分了很多份,每一份都沉甸甸的!痹趷廴酥苤钧愌劾,張華在部隊時,牽掛最多的是戰友;駐村后,牽掛最多的是村民!凹依锖芏嗍滤洸磺宄,貧困戶的情況他卻記得一清二楚!

        駐村一年多,張華休假不足10天。今年春節假期,他帶著家人,拿出1500元錢,到15戶村民家里逐一拜年,就像走親戚一樣熟悉。

        “脫貧攻堅進入沖刺關鍵期,打贏打好收官之戰是光榮而艱巨的使命,我們必須一鼓作氣、分秒必爭!”張華在《駐村工作日記》中寫道。

        心懷使命的張華,以軍人的標準與時間賽跑。

        6月3日,周一。周末連軸加班的張華,一大早趕到駐村辦公室核查“雨露計劃”名單,因勞累過度突發腦溢血。同事和村民見狀,急忙送醫救治。

        孰料,此去竟是永別。6月7日,張華轉至南寧就醫后搶救無效,生命定格在42歲。

        張華的驟然離去,讓大家都很難接受。村支書王啟倍猶豫良久,給張華妻子撥通了視頻電話:“張書記牽掛的百香果產業基地,已經完成145畝土地流轉,半年后每畝就能增加1500元收入!

        電話那端,周志麗眼含熱淚,忍著悲痛鼓勵村民繼續張華未竟的事業,爭取早日脫貧致富奔小康。

        15歲的潘巧仟在等著張華歸來。這個患有眼疾的女孩,自卑自閉躲在家里,張華一次次登門開導,讓她走出陰霾。如今,“張叔叔下次再來看你”這句熟悉溫暖的話,她再也無法聽到。

        村民王正規在等著張華歸來。王正規身患癌癥,家庭經濟困難,張華自掏腰包給他送去慰問品和2500元慰問金。“張書記是為我們村累倒的,我心里實在過意不去!蓖跽師釡I盈眶。

        家人更在翹首期盼張華歸來。張華轉業后,本以為一家人可以團聚,沒想到依然分居四地:妻子在崇左工作,兒子在南寧上學,母親在江西老家。

        “他為工作用盡一生,老百姓的口碑就是對他最高的獎賞。”盡管結婚16年來聚少離多,但周志麗真正從心里懂得自己的愛人。

        張華犧牲后,周志麗拿出一大摞書籍和證書,有優秀機關干部、優秀基層干部、優等指揮軍官等各級榮譽,還有3大本《張華軍旅工作文集》……

        張華短暫而充實的生命走向終點時,家人強忍悲痛,遵從他生前的意愿,完成了最后一個善舉——捐獻心臟,讓千里之外的陌生人得以重生。

        “我時常告訴自己,張華沒有離去,他只是換一種方式活著。”周志麗動情地說。

        這是一位共產黨員的無限赤誠,更是一位優秀轉業軍人的永恒本色。

      穿上軍裝,就把自己交給了人民

        “軍人職業本就意味著犧牲奉獻,自穿上這身軍裝,我就把自己交給了黨,交給了組織,交給了人民。”張華曾說道。

        張華出生于江西革命老區,1996年9月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桂林陸軍學院。

        經過3年學習和錘煉后,張華走進原第41集團軍某師,成為塔山英雄部隊的一員。

        組建于1940年的塔山英雄部隊,曾立下赫赫戰功,凝聚成“顧全大局,嚴守紀律,勇于犧牲,敢打必勝”的塔山精神。

        “我從小立志成為一名光榮的軍人,精忠報國。如今如愿以償,我定不辱使命,死而后已!”張華說。

        張華生前的戰友們,見證了這位優秀軍人的成長歷程。

        2005年,廣西梧州遭受百年一遇的洪澇災害,張華隨所在團派出的600多名官兵前往抗洪救災。

        洪水暴漲,大壩危急,險象環生。團首長下令封堵大壩內側管涌,張華扛起沙袋沖在最前。第二天,他又冒雨帶領官兵守護大壩一天一夜,吃睡在大壩上。

        2010年,廣西來賓遭遇旱災。張華和戰友分赴山區,深入田間地頭,挖河道、打水井、修水利,支援地方抗旱保苗,幫助百姓恢復生產生活。

        正是在這個英雄的部隊里摔打錘煉,讓張華始終不忘初心,百煉成鋼。

        2013年6月,原41集團軍開展基層政治工作規范化建設試點,時任政治處主任張華所在團的經驗做法成為樣板。

        “在基層帶兵,他是戰士的知心人;到機關工作,他是公認的業務骨干!钡74集團軍某合成旅宣傳科科長盛偉說。

        2015年,盛偉由指導員調整為組織股長,因不熟悉機關業務,一時無從下手。

        時任團副政治委員的張華找到盛偉,拿來一大摞材料,手把手帶他做黨員發展方案。盛偉很快熟悉業務,進入角色。

        “張華的恩情我永世不忘。”2016年底,某營工程師彭浩的父母遭遇車禍,司機肇事逃逸。張華獲知后,來到醫院探望彭浩父母,墊付了部分醫藥費,隨后又協同交警尋找肇事車輛和司機。

        “當張華拿著賠償款給我時,我的眼淚嘩嘩地流了下來!睉浧鹜,彭浩感動不已。

        戰友如兄弟,勝似一家人。張華常說:“戰友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戰友的親人就是我的親人!

        2014年,身患疾病的祝龍想病退回老家工作。但由于老家沒有房產,地方不便接收。

        可買房對于已經花光積蓄治病的祝龍來說,實在不易。為幫助祝龍回到老家,張華查閱相關政策,多方爭取,為祝龍申請到17.5萬元住房補貼。

        隨后,他又和戰友陪祝龍回老家,看房子、簽合同、辦移交,前后忙了10多天。

        臨別前,祝龍來到張華入住的酒店,“撲通”一聲跪下:“您是我一生的兄弟一世的恩人!”

        為讓戰友安心服役,張華多次與地方職能部門溝通,為隨軍家屬爭取到20多個安置崗位,未能安置的每個月獲補貼300元。

        在部隊18年,張華為戰友做的一件件暖心事,大伙都牢記在心。他們說,工作跟著這樣的領導干,再苦再累也心甘;打仗跟著這樣的兄長上,戰死沙場也無憾。

        而張華的永別,給深愛他的戰友們留下了永久的遺憾。

        聽聞張華犧牲后,一位曾是張華老領導的將軍沉痛地說:“塔山部隊塔山魂,張華就是英雄部隊在新時代的傳人!”

      [責任編輯:李奕均]

      相關新聞

      主站蜘蛛池模板: 爱情岛论坛在线视频| 黑人大战亚洲人精品一区| 秋霞日韩久久理论电影|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一级做a爱片特黄在线观看| 最近中文字幕mv2018免费看| 国产一卡2卡3卡四卡高清| 2o18国产大陆天天弄| 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青青草原国产精品免费| 爱情岛永久入口线路首页| 国产**aa全黄毛片| 免费黄网站大全| 在线天堂bt种子| 三上悠亚电影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一区黑人vs日本人| 午夜精品福利在线| 很黄很黄的网站免费的| 多人交换伦交视频| 中文字幕丝袜制服| 日韩欧美视频二区| 亚洲小说区图片区| 男男(h)肉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一区亚洲一区天堂 | 无码专区久久综合久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久久久久久久| 男男黄GAY片免费网站WWW| 国产中文字幕免费| 欧美另类xxxx图片| 成年人在线免费播放| 亚洲综合AV在线在线播放| 色天天综合色天天害人害己| 国产真实乱xxxav| 99久久精品这里只有精品| 日韩中文字幕高清在线专区| 亚洲欧美天堂综合久久|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 国产xxxxxx久色视频在| 欧美sss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经 | 欧美国产日本高清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