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卡脖子」也不是一兩天了,這場「科技史上最悲壯的長征」早已啟程,加油!

      2019-05-24 13:12:00
      來源:國資小新微信公號
      字號

        針對最近“卡脖子”的事情,

        小新發了一條微博,

        回憶了2018年12月26日

        “中國制造日”微博互動時,

        央企小伙伴們的心聲。

        沒想到引起400萬粉絲圍觀討論,

        觀察者網借機全程回顧了

        去年的“中國制造日”

        央企自主創新盛舉。

        人民日報等主流媒體轉發、評論。

        ▲ 人民日報評論

        ▲ 網友為中國制造點贊,為中國企業加油!

        華為的“備胎轉正”,

        讓無數網友心潮澎湃。

        這份面對風險挑戰的骨氣、底氣,

        不僅是華為的精神財富,

        更是中國企業共同的選擇和心聲。

        今天我們倡導的“科技自立”,

        其實一直是都是中央企業堅持

        并為之不懈奮進的信念。

        因為曾經,中央企業經歷過同樣的“至暗時刻”,

        所以今天,我們更加理解華為

        在自主創新上的“極致堅持”。

        這場“科技史上最為悲壯的長征”,

        我們早已啟程。

        在“科技自立”的選項前,

        我們從來沒有猶豫。

        沒有“科技自立”,無異于將“命門”雙手奉上;別說保障國家經濟安全,連議價的資本都沒有。

        這樣的辛酸,我們經歷了太多太多。

        毫不猶豫選擇“科技自立”,意味著把寶貴的主動權、選擇權、議價權掌握在手中。

        曾經,我們完全依靠進口盾構機,技術專家要國外配,處處看人臉色。在使用過程中,即便有質量問題對方也不會承認,維修的錢足夠買一個新的。維修過程不給我們看,一條警戒線把中國人擋在外面。

        2015年,國產首臺鐵路大直徑盾構機打破了國外近一個世紀的技術壟斷。現在,中國的盾構機占全球市場份額三分之二,將外國同類產品價格拉低了40%。

        曾經,我們的港珠澳大橋面臨難度最高的海底隧道段沉管施工。國內沒有足夠的技術儲備,因此找到了在沉管隧道方面技術最牛的荷蘭公司尋求技術合作。對方卻要價1.5億歐元,相當于15億元人民幣,而且還只是咨詢費用,不包括技術轉讓費用。最終我方提出付3億元,只換取最重要、施工難度最大部分的技術支持。對方卻回應:3億元只能給你們唱首歌,唱首祈禱歌。

        面對如此羞辱,我們歷經數年艱難攻關,最終完美完成了港珠澳大橋的沉管隧道施工。而荷蘭人也只能承認,中國從沉管隧道技術的小國,一躍成為了世界領先的技術大國。

        國產化、自主創新意味著什么?中國石化的這位師傅說得很明白了:

        “老外的一個鉆頭,說100萬,你用不用?沒有國產化,你就得用。他是不是制約你?它實際就值5萬,但就要賣你100萬,一窮二白人家就整你。當你有了以后,你有議價權了,你可以用它也可以不用它,他是不是要降價?國產化的意義,不只是避免多花錢,還避免關鍵時刻被卡脖子。”

        在新中國石油工業起飛的時候,“鉆頭不到,石油不冒”。沒有鉆頭,只能找國外購買。上個世紀70年代,中國石化的科研人員一咬牙,一跺腳,自主研發噴射式聚晶人造金剛石刮刀鉆頭。1979年的春天,新型勝利鉆頭一次下井進尺2901米,創造了該類鉆頭單只進尺世界最高紀錄!

        “造不如買,買不如租。”這種“鬼邏輯”,中國不信,央企不信!

        因此才有了載人航天、深海探測、高速鐵路、特高壓輸變電、國產航母、殲20、驅逐艦、天眼……

        “科技自立”,從來都是我們的堅定選擇,唯一選擇!

        在“科技自立”的目標下,

        我們深知沒有投入就沒有收獲。

        根據2018年數據:

        我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為19657億元,比上年增長11.6%;

        我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超過歐盟15國平均水平,

        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居世界首位。

        近年數據表明,全國企業科技創新研發投入占全國77%,而中央企業研發投入又超過了全國研發投入總額的四分之一。在國家科技獎勵中,中央企業獲得科技獎項占獲獎總數的1/3以上。

        每一件大國重器,每一項超級工程,每一次技術突破,都是建立在這些實實在在的資源投入的基礎上。

        創新需要的最重要資源,是人。

        我國研發人員總量居世界第一。

        截至2016年底,中央企業擁有科技工作人員156.6萬人,兩院院士226名;

        其中中央企業擁有工程院院士189人,占全國的22.8%。

        如今,在最高精尖的領域,

        嫦娥、神舟科研團隊平均年齡33歲

        北斗科研團隊平均年齡35歲

        國產航母科研團隊平均年齡37歲

        ……

        在許多總裝車間,90后已經成為當之無愧的主力軍。這些在奮戰在一線的科技工作者,是我們自信的源泉、硬氣的資本、自立的希望!

        在“科技自立”的征途上,

        我們時刻與孤獨和艱辛為伴。

        科技自立之路,往往伴隨著常人難以忍受的孤獨與艱辛。

        回望那些照亮中國自主創新的光榮與夢想,無一不是耐住寂寞、百煉成鋼。

        科研之路,一走就是一輩子。航天前輩們的寄語就在耳邊:

        常常是最后一把鑰匙,打開了神殿門,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堅持不懈就終會有成果的。

        ——錢學森

        我一生只干了航天這一件事。

        ——任新民

        既然要接受一個任務,一定要成功,中間不管失敗多少次,那么你最后一定要完成這個任務,你承受得了也得承受,承受不了也得承受。

        ——黃緯祿

        當年,沒有外援,沒有技術積累,更沒有計算機,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及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研發團隊,就用算盤和計算尺一個一個去算……黃旭華說:“我的一生屬于核潛艇、屬于祖國!”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

        仰望星空,腳踏實地;志存高遠,奮斗永久。今天,這樣的精神同樣在照耀我們砥礪前行,并催生出一個又一個鼓舞人心的科技創新故事。

        1994年,我國決定開始研制我們自己的導航衛星以及定位系統,定名北斗。就在前幾天,由航天科技抓總研制的最后一顆北斗二號衛星升空,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從“區域”向“全球”平穩過渡提供有力保障。

        ▲ 北斗導航衛星全球組網示意圖。今天的北斗導航衛星,核心部件國產化率達100%。

        從一紙規劃到提供全球服務,北斗的星路歷程走了25年。

        芳烴是化學工業的重要根基,廣泛用于醫藥、國防等各大領域。我國的芳烴生產技術長期依賴進口,技術費用昂貴,相關產業發展受制于人。2016年1月8日,中國石化開發的具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效環保芳烴成套技術,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至此,中國成為繼美國、法國之后,第三個掌握這套技術的國家。

        ▲ 芳烴技術,可以比喻為“穿在身上的石油”

        芳烴的自給之路,我們走了25年。

        1994年,我國代表團去日本考察球墨鑄鐵管項目,其中新興鑄管的研究人員被阻攔下來,理由是防止技術外泄。10年后的2003年,新興際華再次赴日考察,這家企業派出副董事長接待,而且什么技術都讓看了。對方說:現在新興鑄管的技術已經世界領先,沒什么不能讓你們看的。

        曾經,南方電網提出研究±800千伏直流輸電技術,國內外一片質疑聲。即使德國、美國、韓國等當時的電網科技強國,也難以問津800千伏這一世界級難題。結果僅用四年時間,南方電網就建成了云廣特高壓直流工程,創造了32項世界第一。

        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從過去到今天,中國企業的科技創新之路從未停止。

        從今天到未來,中國企業的核心技術突破將持續不斷!

        中國從來不缺乏克服艱難險阻、勇于實現夢想的“精氣神”!

        在“科技自立”的進程中,

        我們堅持合作共贏、攜手共進。

        為了科學技術的突破,

        為了人類共同的事業,

        我們選擇自主、頑強,

        但我們從不狹隘、閉塞。

        國產大飛機C919,中國商飛與國外知名企業開展廣泛的技術合作,博采眾長,共同提升研發速度、控制整體成本,承借全球化的東風,實現中華民族自己的“大飛機夢”。

        受控核聚變發電的實現將從根本上解決人類的能源問題。面對人類共同的能源事業,中國選擇積極融入、積極貢獻,與歐盟、印度、日本、韓國、俄羅斯和美國共同資助這一項目,共同追逐“人造太陽”。

        ▲ 中核集團就是在這里“種太陽”。科學家說:“如果將來會有一盞燈被聚變之能點亮,我相信,這盞燈一定、也必須是在中國!”

        長征路上需要同伴,科技創新需要合作。閉關自守換不來科技自立。

        共建、共贏、共享,是我們開展對外合作秉承的理念,也是實現科技自立重要的路徑。

        剛剛,新華社官宣

        央企自主創新兩大最新突破!

        1

        摘取裝備制造業“皇冠上的明珠”

        新華社北京5月22日電 由國家電投牽頭,聯合哈電集團、東方電氣、上海電氣承擔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重型燃氣輪機”自主化研制近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F級300MW重型燃機概念設計階段主要設計工作目前已完成,壓氣機、燃燒室和透平等關鍵零部件試制和試驗正在開展,包括設計研發、材料試制等多方面均實現階段進展。

        燃氣輪機被廣泛應用于能源、交通、航空、國防等領域。重型燃氣輪機是迄今為止效率最高的熱-功轉換類發電設備,集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于一身,以超級高效、清潔、靈活的特點,被譽為裝備制造業“皇冠上的明珠”,它的研發制造水平代表了一個國家的重工業和高端制造業的水平。

        2

        中國磁懸浮,“貼地飛行”成功!

        新華社青島5月23日電 2019年5月23日10時50分,我國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試驗樣車在青島下線,標志著我國在高速磁浮技術領域實現重大突破!

        600公里時速,和渦輪螺旋槳飛機是一個水平!

        該項目于2016年7月啟動,由中國中車組織,聚集國內高鐵、磁浮領域優勢資源,聯合30余家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組成“聯合艦隊”共同攻關。與輪軌列車相比,磁浮列車沒有傳統的“車輪”,行駛時與軌道不發生接觸,無輪軌摩擦。作為一種國際尖端技術,高速磁浮是當前世界軌道交通技術的一大“制高點”!

        最后,小新想說——

        自信,是最寶貴的心態。當前,我們不應被狹隘的民族情緒左右,更不應妄自菲薄、缺乏自信。中國人拼搏的精氣神,是任何客觀條件無法替代的,也是任何外部困難無法戰勝的。

        自強,是最踏實的道路。新中國砥礪發展70年,從來就沒有什么相同的起跑線,也沒有輕而易舉、理所當然、一蹴而就。從一窮二白的年月,到國力日盛的今天,“自力更生”“民族復興”是中國人始終不變的堅持。滔天巨浪方顯英雄本色,艱難困苦鑄造諾亞方舟。自強不息是最踏實的道路,自主創新是最寬闊的路徑。

        實干,是最可貴的作為。必須承認,在科技自立的道路上,距離世界最頂尖的科技水平,我們依然存在進步的空間。比認識更重要的是決心,比方法更關鍵的是擔當。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最重要的,是要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

        自信而不自大,自強而不自滿,不卑,不亢,不驕,不餒。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在世界,世界看中國;得道必多助,創新要圖強;國人當努力,胸懷要開放;心中有希望,前路有方向!共勉共進,共建共享!

        ———— / END / ————

        來源:國資小新微信公號

      [責任編輯:王怡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美女激情视频网站| 天天操天天摸天天爽|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狠狠亚洲婷婷综合色香五月排名| 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播放| 6080yy午夜不卡一二三区| 岛国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爰www免费人成| 欧美黄色大片免费观看| 厨房娇妻被朋友跨下挺进在线观看| 久久五月天婷婷| 天堂资源中文在线| 中文无遮挡h肉视频在线观看 | 男人添女人下部高潮全视频| 国产做床爱无遮挡免费视频| 香蕉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碰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 日韩午夜r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 狠狠干2019|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高清国产美女一级毛片| 国产精品久久香蕉免费播放| A级国产乱理论片在线观看| 性欧美高清video|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 国产午夜影视大全免费观看| 4480新视觉yy理论片| 夭天曰天天躁天天摸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日韩三级片| 日韩中文字幕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妓女影院| 熟妇人妻无码XXX视频| 午夜无遮挡羞羞漫画免费| 视频久re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91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天美麻豆蜜桃91制片厂| 中国毛片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