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新一線城市年輕人“漂流”圖鑒:很多人無明晰打算

      2019-05-07 10:24: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青年經濟說

        新一線城市年輕人“漂流”圖鑒

        “一線城市容不下肉身,三四線城市容不下靈魂”,無論是追求眼前的茍且,還是詩和遠方,流動已然成了現在很多年輕人的常態。有人說,逃離北上廣,走進新一線,詩和遠方便可兼得;但也有人說,逃離北上廣,新一線城市生活更迷茫。

        不管怎樣,近年來,新一線城市對外來人口的吸引力正逐漸上升,奔赴新一線已經成為趨勢。數據顯示,2018年,在北京、上海常住人口負增長的情況下,成都市常住人口增加28.53萬,杭州市增加33.8萬,長沙市增加23.66萬……新一線城市的人口正在不斷增加。

        人生有三件大事:擇一城終老,選一業奮斗,守一人白首。這些流動到新一線的年輕人,有的打算畢三事于一城,已守得佳人愿隨其“顛沛流離”;有的還是孑然一人,仍在尋尋覓覓。每一個選擇的背后都有其特殊的軌跡,但這條軌跡延伸向何處,他們中的很多人并沒有明晰的打算。

        安逸“蓉漂”

        “說實話,我現在日子過得賊滋潤,一個月工資1萬元左右,一室一廳房租1500元,剩下的錢全用來吃喝玩樂了。”這是程序員李華(化名)對其“蓉漂”生活的形容。

        與一般的程序員“996”的工作模式不同,李華的工作模式是“966”——早上9點上班,晚上6點下班,一周工作“5+1”天,周末有一天可能會值班,“是在家里輪值,但基本沒什么事”。

        2013年,李華離開老家遼寧去河南鄭州上大學。電子信息專業的他本來打算去北上廣深闖一闖,因為發展機會更多。但因為一場旅行,他直接將這些城市拉入了擇業城市的“黑名單”。

        2016年,“五一”小長假期間,李華去北京旅游,趕上了一次地鐵上的早高峰,直接把他的“北京夢”擠破了。當時,地鐵里人擠人,“我都不用自己走,就上車了。”下車時,因為擠不到門口,還差點坐過站。他覺得這樣的大城市不適合他。

        想離女友近一點,李華直接把擇城的目標鎖定在了成都。大三去云南旅游的時候,李華認識了當時正在云南上大一的滇西女友。然而,以他的專業,在云南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所以,成都無論在距離上還是發展前景上,都成為他最佳的選擇,他在成都工作,在這里等她畢業。

        “成都真好吃!”在來成都不到兩年的時間里,李華胖了10斤,現在他已經160多斤了。這一方面歸根于成都的萬千美食。李華一個月至少要出去吃一頓大餐,“在成都你無需吃太多別的,火鍋和串串就能讓人上癮。”另一方面要歸功于他高超的廚藝,因為中午和晚上他都會自己做飯。

        “每一個吃貨都是一個廚師。”李華說,中午,公司有兩個小時的休息時間。每到午飯時間,李華就會騎10分鐘自行車回家做飯吃,吃完還能睡1個小時。晚上下班以后,李華直接在樓下菜市場買點菜就上樓做飯,平時會做一些家常菜,比如小炒肉、紅糖糍粑等。做一頓飯一般需要半個小時,但10分鐘就吃完了。之后,他會打打游戲,看看電影,和朋友聊聊天。心血來潮的時候,還會去健身。

        此外,李華在烘焙方面也有一定的研究。蛋糕、蛋撻、榴蓮酥、蛋黃酥等各種各樣的酥、各種各樣的餅干,每半個月就會出現在他家的餐桌上。“我一次會做十幾個,然后也給同事帶一點過去嘗嘗。”只要想吃這些甜品糕點了,李華就會去做。最近想吃綠豆糕,李華剛從網上買了材料,準備做起來。

        現在,下班以后,李華又多了一件事要做,那就是給刺猬鏟屎。清明時,他買了一只迷你刺猬。每天下班回來,都會和它玩十幾分鐘。在他的精心照料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刺猬比原來胖了一圈。

        剛來成都時,因為沒找到合適的工作,李華曾動過回老家的念頭,不過這種狀態也只持續了一兩天。“吃了頓火鍋,玩了會兒游戲,就差不多緩過來了。”他調侃道,自己是“人傻心大”。

        在成都的第一份工作,李華做了三天,發現不是自己喜歡的,便辭職了。第二份工作也是做大數據的,在三個月試用期里,李華和一個同事將數據和技術架構都做好了,然后,試用期也即將結束,“公司就把我開了,說我是新人。”那段時間,李華在忙落戶的事,剛落完戶,第三份工作就有著落了。

        從小愛吃川菜的李華,到成都以后生活習慣并沒有多大的改變,“除了吃的辣了點。”“況且成都美女多,美食也多,養眼又養胃,生活節奏慢,生活壓力相對較小。”但是有一點讓他不太適應,那就是成都的氣候,“成都是萬年陰天,見太陽時候非常少,見到太陽就跟進火爐差不多。”

        現在,李華已在成都落了戶,他的目標是工作三四年之后在成都買房。他說,目前,成都的房價在每平方米15000元左右,壓力主要是首付比較高,很多樓盤甚至要求全款購買,這對于剛畢業的他來說,有些吃不消。他說,“距離目標,還剩兩年左右。”

        李華的女友也即將畢業了,最近,她已經開始在成都找工作,準備成為一名“蓉漂”了。成都大部分景區,他都還沒去過,李華準備等女友畢業后一起去。

        看來,李華等待的時光就要結束了。

        奮斗“沈漂”

        與李華“漂泊”的路線完全相反,1999年,13歲的黃翠隨父母從四川漂到了遼寧沈陽,成為了一個地地道道的“沈漂”,沒想到這一漂就是20年,也有可能就是一輩子。

        那已是微微轉涼的初秋,黃翠穿著一件黑色的毛衣,搭配牛仔喇叭褲,剛下了從成都到沈陽的火車。入眼全是平房,天下著特別大的雨,她全身都濕透了。當時,黃翠告訴母親,“我要回家,說啥都不能擱這呆著。”

        然而,當時,黃翠的最終目的地是比沈陽更遠的本溪。她家住的地方有一個巨大的煙囪,煙囪下是一排平房,屋里全是炕。

        之后,黃翠在本溪上學。初二下學期,她便輟學了,到父親朋友開在沈陽的一家火鍋店當服務員。16歲的她開始了一個人的“沈漂”之旅。

        “只要能吃飽飯就可以了。”來到這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黃翠只有這一個要求。她回憶道,當時8個人住在5平方米不到的宿舍里,整個樓只有一個洗澡間,一次只能容納一個人,每次洗澡都要排隊,但也不覺得苦,窮開心。

        兩年后,黃翠離開了這家火鍋店,開始做起了化妝品導購。之后她又輾轉了十幾份工作,基本都是服務相關的行業。中間,她還開過一陣子小賣部。

        22歲的時候,黃翠認識了現在的老公。過了一年,兩人就結婚了。老公是地地道道的沈陽人,此后,他們就定居在了沈陽。

        25歲,黃翠便開始幫父親料理拆遷相關的工作,并在這個過程中學習。過了一段時間,她開始與父親合伙做拆遷工作。然后,開始出來單干,并逐漸在“拆遷圈”小有名氣。

        黃翠說,近年來,東北的拆遷行業逐漸變得不景氣,她也準備轉型了。今年,33歲的她又開始了創業。

        現在,每天早上6點左右,黃翠就出門了,先把孩子送到學校,然后去公司上班,晚上其他員工都是5:30下班,她一般加班到7:30,最晚到凌晨2時。在不加班的時候,也都是在與客戶應酬。最近,她帶著產品去參加了一個展覽會,在會上,一天之內加她微信的人就有600個。從早上8時多站到下午4時,對來看展覽的客戶,黃翠都要講解一遍公司的產品,一天下來,累得“話都說不出來了”。

        在30多歲的年紀,黃翠需要在事業和家庭之間作出選擇,她堅定地選擇了前者,孩子交給老人照顧。在她看來,這兩者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兩手都抓,最后只能抓瞎。最近,孩子學習成績下降得特別厲害,老公也同她商量此事。說到這,她滿懷愧疚。

        黃翠說,沈陽這個城市給人的壓力感還是比較小的,人們活得很滿足,但她不想這樣過一輩子。“如果我再年輕6歲,我一定去北上廣闖一闖。”北上廣一直是黃翠的夢想。她想,也許有一天可以把公司開到北京去,但是迫于北京房租等各方面壓力,目前,這還只是一個夢。

        作為17年的資深“沈漂”,黃翠對沈陽的風俗民情十分了解,在朋友眼里,她是個正宗的沈陽人,她自己也覺得沈陽就是自己的第二個家。“我后期人生都在這個城市,所有的印記都深深地印在這座城市。”

        執念“杭漂”

        談到最初選擇“杭漂”的原因,劉雯(化名)也說不出一個具體答案,“我就想來杭州,都不知道當時哪兒的執念。”

        最開始,劉雯也曾被北京吸引過。2017年下半年,她在北京當實習程序員。半年的實習時光足夠她看遍這座城市的人來人往。她看到的北京,“一直有人努力留下,也不斷有人選擇離開。”

        那時,她和別人合租了一間房,月租1600元,從出租屋坐地鐵去上班需要1個小時左右。劉雯沒趕上過北京的“早高峰”,卻有幸趕上過“晚高峰”。

        那天,三元橋地鐵站的安檢通道里擠滿了剛下班的年輕人,特別熱。“我看到大家的衣服都被汗浸濕了,額頭的汗也一直往下滴,安檢的速度很慢,基本所有人都在低頭默不作聲地玩手機,默默等待,基本沒有什么抱怨。大家已經習慣了排隊、擠地鐵、加班,也習慣了不抱怨。”劉雯說,那一刻她覺得“這種習慣”特別“令人害怕”。

        “一線城市的年輕人活得太累了。”半年的見聞讓劉雯在找工作時排除了一線城市。她覺得,一線城市不僅消費高,面臨的戶口和房租壓力更是巨大。“我們就是在給房東打工。”她說,自己不選擇一線城市是“量力而行”。

        2018年研究生畢業,劉雯去了杭州。杭州在她眼里是安靜而內斂的。她說,杭州人很少大聲講話,大都喜歡喝喝茶,逛逛西湖。時常看到一些人,穿著漢服走在杭州的大街小巷上。總體來說,杭州人有情調,小資氛圍很濃。

        在來杭州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劉雯搬過一次家。現在,她與同學合租了一個三室一廳,月租5000元,距離市中心只有8站地鐵。平日里,劉雯基本8點出門,從家坐地鐵到公司需要半個小時。“這兩年,杭州的地鐵也越來越擠了,有時為了不遲到,會硬擠上去。”

        周末,劉雯會和室友在家做飯,或者一起出去運動。有時,她也會去杭州的景點轉轉,最喜歡的是北高峰,人很少,“特別是雪后更是美如畫”。

        劉雯說她很喜歡杭州,但暫時還沒在這里找到歸屬感。公司里浙江人占了50%以上,自己又聽不懂江浙的方言,所以時常感覺融入不了。另外,飲食習慣不同,杭州的飲食偏淡,不如北方的口味重。“有時,就是會沒來由地覺得有些孤獨。”

        劉雯說,杭州從地理位置、環境風景以及未來發展來看,都是一座很有潛力的城市,雖然她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仍舊迷茫,但她已經把戶口遷到杭州,打算今后在杭州工作生活。

        “雖然杭州的房價也很高,壓力也很大,但我覺得在這‘漂’更合適,如果再給我一次選擇的機會,我還是會來杭州的。”劉雯說。

        實習生 趙麗梅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張均斌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張曉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无套露脸大学生视频| 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男同| hkpic比思特区东方美人| 波多野つ上司出差被中在线出| 日本中文字幕有码在线视频| 北条麻妃74部作品在线观看 | 女人18毛片黄|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陈冰的视频ivk| 婷婷色香五月综合激激情| 亚洲国产片在线观看| 色香视频在线观看| 天堂8在线天堂资源bt| 亚欧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乱色美www女麻豆| 美女aⅴ高清电影在线观看| 在线你懂的网站| 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福利|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专区| 国产精品视频一| 久久久久国产综合AV天堂| 爱穿丝袜的麻麻3d漫画免费| 国产日韩av免费无码一区二区| 99在线精品免费视频九九视| 日韩av第一页在线播放|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浪潮| 国产chinese91在线| 奶交性视频欧美|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91|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爱片免费观看视频| 一级在线|欧洲| 欧美午夜伦理片| 可爱男生被触手入侵下面| 666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无码高潮少妇毛多水多水免费|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 美女扒开屁股让男人桶爽免费| 国产精品高清2021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