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輝煌寧夏六十年】治沙無問西東 寧夏成全國首個實現沙漠化逆轉的省區(qū)

      2018-08-19 16:44: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白芨灘治沙效果對比(資料圖) 

      白芨灘治沙效果對比(資料圖) 

        央視網消息(記者 高宇婷)毛烏素沙地和騰格里沙漠一東一西,將寧夏北部平原夾裹在中間。黃河流經的這塊平原,自古就有塞上江南的美譽。治理沙害,對寧夏人而言意味著生存。

        2003年,寧夏在全國率先實行全區(qū)域草原禁牧封育,為治沙打下基礎。經過幾十年來的不斷努力,全區(qū)退化草原面積減少了640萬畝,沙化面積減少了210萬畝。寧夏也成為全國第一個實現沙漠化逆轉的省區(qū)。

        封山禁牧:黃沙換綠地 大地披新衣 

      原本是沙地的鹽池縣沙泉灣治沙效果。(高宇婷/攝) 

      鹽池縣沙泉灣的治沙效果(高宇婷/攝) 

        鄂爾多斯高原和黃土高原之間是毛烏素沙地,鹽池縣位于毛烏素沙地西南邊緣。

        “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風吹沙子跑,抬腳不見蹤。”鹽池縣百姓口口相傳的歌謠,描述了30多年前這里的樣子。

        30多年過去了,再到鹽池縣看,令人欣喜的是,以前滿眼的黃沙都換成了綠地,是當地百姓給大地披上了新衣。

        “生態(tài)保護始終被鹽池各級黨委、政府當做立縣之本。截至目前,鹽池縣200萬畝沙化土地全部得到治理,100畝以上的沙丘基本看不到,偶爾草原上出現一點沙地,但沒有大面積沙地或流沙帶。”鹽池縣環(huán)境保護和林業(yè)局副局長王曾吉介紹。

        治沙成果和封山禁牧息息相關,也與百姓生活的改善分不開。上世紀八十年代,沙地里的黑沙蒿是老百姓燒飯的主要材料,檸條是羊的主要飼料。那時候人們在沙地里種植這兩樣植物,是為了讓百姓能吃上飯、養(yǎng)得了羊。

        當老百姓有煤燒飯、有飼料喂羊后,生態(tài)保護也迎來了春天。2003年,寧夏在全國率先實行全區(qū)域草原禁牧封育。

        鹽池的治沙方法可以這樣總結:封為主、造為輔,重點抓修復;草為主、灌為輔,零星支喬木。“再有就是堅持‘三結合’:自然修復與人工造林結合,生態(tài)移民與舍飼養(yǎng)殖結合,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相結合。”王曾吉說。2002年以來,鹽池百姓每年為10萬畝左右的沙地“披上”綠裝。

        雨季造林:沙地里筑起綠色屏障 

        如果說鹽池是寧夏人治理毛烏素沙地的第一道防線,那白芨灘就是防治毛烏素風沙的“底線”。

        上世紀五十年代,毛烏素沙地已侵蝕到距離寧夏境內黃河東部地區(qū)5公里處。黃沙沿著條條水蝕沖溝進入黃河,嚴重威脅黃河安全,更危及到首府銀川百姓的生產生活。治沙已迫在眉睫。

        1953年,位于黃河以東、毛烏素沙地邊緣的白芨灘防沙林場成立。

        “下雨了!”聽到這三個字,白芨灘保護區(qū)管理局的工作人員拿上草籽、樹苗,提上鐵鍬、披上雨衣,急忙沖到沙地里種樹。這里年降水量僅有150mm至170mm,雨水難得,必須把握。

        60年來,白芨灘治沙技術經過摸索、學習、總結逐漸成熟,下雨撒草籽是經驗之一。

        “主要抓雨季造林,啥時候下雨就啥時候造林,注重灌草結合、樹種間合理搭配。在沙丘丘頂撒播草籽,迎風坡、丘間低地種耐旱灌木。年降雨量160毫米左右的情況下,當年成活率能達到75%以上,三年植被蓋度達到45%以上。”白芨灘保護區(qū)管理局書記王興東說。

        而在沙區(qū)邊緣有水的地方,采取滴管節(jié)水技術,營造喬灌混交林,種植沙地經濟林,發(fā)展沙產業(yè)。

        通過三代白芨灘人65年來的共同努力,白芨灘防沙林場已成功造林63萬畝,控制流沙近百萬畝,森林覆蓋率達41%,把毛烏素沙地向東推遠20公里,構筑起南北長61公里、東西寬20至30公里喬灌草相結合的綠色屏障。

        有效遏制了毛烏素沙地的南移和西擴,保護了黃河、銀川河東的生態(tài)安全,成為三北工程精準治沙、科學治沙的樣板區(qū)。

        扎設“草方格”:固了沙 綠了地 “讓”了路 

      騰格里沙漠邊緣中衛(wèi)沙坡頭地區(qū),百姓在扎草方格治沙。(資料圖) 

      騰格里沙漠邊緣中衛(wèi)沙坡頭地區(qū),百姓在扎草方格治沙。(資料圖) 

        東邊治沙,西邊也要治沙。東邊是沙地西移、西邊是沙漠南移。

        一座賀蘭山,為寧夏北部平原地區(qū)擋住了騰格里沙漠的風沙。然而騰格里沙漠一路“南下”,繞過天然屏障賀蘭山,想要在中衛(wèi)“抄”一條近道。

        中衛(wèi)市沙坡頭區(qū)(原中衛(wèi)縣)地處騰格里沙漠邊緣。新中國成立時,騰格里沙漠以年均4.5米的速度向中衛(wèi)縣城逼近,縣城西門外,沙漠已侵蝕了良田禾苗及溝渠。

        對于中衛(wèi)百姓而言,治沙是他們唯一的選擇。最終,因為一條鐵路的修建,一種關鍵的治沙輔助措施——草方格的發(fā)明和應用,改變了一方百姓的生活。

        中科院沙坡頭沙漠研究試驗站副站長張志山,在《草方格發(fā)明之問》一文里詳述了草方格的發(fā)明是非常嚴謹的科學研究過程,并不是傳說中的偶爾發(fā)現。

        文中寫道:“經過多次試驗。在沙坡頭段鐵路建成的1958年,科學家在鐵路防護體系建設中采用不同尺寸的草方格穩(wěn)定沙面后栽植固沙植物。之后隨著試驗條件的完善,科學家們逐步揭示了草方格的風沙流蝕積原理,發(fā)現1米×1米草方格固沙效果最佳,因為該規(guī)格的草方格能夠形成光滑的凹曲面(形如淺底鍋)。”

        “規(guī)格大的草方格中心掏蝕深,不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規(guī)格小的草方格形不成凹曲面,容易被風吹毀。”張志山強調,“沙坡頭固沙的核心是植物,重點在于基于水量平衡的物種選擇和搭配。草方格是關鍵的輔助措施。”

        如此便是聞名中外的“草方格治沙法”誕生過程。多家媒體都曾報道過這樣一個故事:有國外專家預言,包蘭鐵路不出30年就會被沙漠淹沒。

        然而時至今日,包蘭鐵路在騰格里沙漠中自由穿行已整整60年。

        一個“草方格”,使騰格里沙漠“讓”出了路,改善了當地百姓的生活環(huán)境。這項技術也推廣至寧夏全區(qū),廣泛用于防沙治沙工程中。

        近年來,中衛(wèi)市在騰格里沙漠邊緣共扎設草方格15.5萬畝、營造灌木林14.5萬畝、封禁保護15萬畝,在北部沙漠邊緣建起了長60公里、寬500米的防風固沙林帶,基本控制了沙害侵襲,有效改善了生態(tài)環(huán)境。

        如今的中衛(wèi),風往北吹,沙害不會再侵襲綠洲。

      [責任編輯:張御舲]

      相關新聞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图片欧美日韩| 狼人大香伊蕉国产WWW亚洲| 羞羞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xxxxhd93| eeuss鲁片一区二区三区| AAAAA级少妇高潮大片免费看 | 最近中文字幕mv2018免费看| 日本xxx网站| 婷婷色香五月激情综合2020| 国产资源视频在线观看| 天天综合网天天综合色| 国产精品白丝AV网站| 国产美女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呦交小u女国产秘密入口|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 久久精品亚洲日本波多野结衣| 中文天堂在线最新版在线www| 久久99九九国产免费看小说| japanese酒醉侵犯| 老司机亚洲精品| 美女被免费网站在线视| 脱顶胖熊老头同性tv| 波多野结衣伦理电影在线观看| 琪琪女色窝窝777777| 本子库全彩时间暂停| 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国产精品拍拍拍| 午夜影视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gv天堂gv无码男同| 久草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一本大道一卡2卡三卡4卡麻豆| 69av免费观看| 精品无码中文视频在线观看| 男人添女人30分钟免费| 最好看的2019中文无字幕| 好男人好资源影视在线| 国产女精品视频在ktv| 国产乱人伦无无码视频试看| 亚洲精品n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字幕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