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這里是九曲黃河最后一個彎

      2018-07-16 08:34: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鄭州7月15日電 題:這里是九曲黃河最后一個彎

        新華社記者 劉雅鳴、甘泉

        河南蘭考張莊,九曲黃河最后一個彎上一座普通而又特別的村莊。

        歷史上這里曾是蘭考縣最大的風口,沙丘遍布,貧困凋敝。

        跨越兩個世紀,是共產黨人讓這里的山河圖景、貧困面貌得以徹底改觀。鄉親們說:“焦裕祿帶咱治了沙,習總書記領咱脫了貧!”

        如同中國成千上萬個張莊一樣,隨著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一個新時代的新張莊赫然呈現在世人面前。

        村莊老人口述史:出張莊 回張莊

        祖輩生活在黃河邊上的66歲張莊村民游文超,長得方正抖擻,講話中氣十足。但說起記憶中的黃河,他總是不由得皺起眉頭。

        160多年前,黃河于河南蘭考縣銅瓦廂決口改道。就在這最后一道折彎處,泥沙沉積、河道風勁,84個風口中最大的那個就在張莊村!

        風沙劫掠,沙丘連綿。刻在游文超腦海中的故鄉,除了沙,還是沙。“刮風時,張口說話都是一嘴沙子。路北播種子,路南收莊稼。”游文超回憶當時情形,有時風沙把門堵住了,只能從窗戶爬出去。據蘭考縣志記載,新中國成立前的100多年間,蘭考被風沙掩埋的村莊就有63個。

        籠罩在這片土地上的,除了風沙,還有饑餓。“春天饑荒最厲害,人都餓得孬孬兒地。”游文超說,鄉親們吃完槐樹葉兒吃榆樹,吃完榆樹吃杏樹。“吃得樹上不長葉,春天沒個春天樣兒”。

        冬春風沙狂,夏秋水汪汪,一年辛苦半年糠,扶老攜幼去逃荒,這是當時這里百姓生活的真實寫照。張莊村支部書記申學風說,多的時候村里有1/3的村民外出逃荒要飯。

        游文超的父母也是蘭考逃荒大軍中的一員。

        1963年,新任蘭考縣委書記焦裕祿來到蘭考張莊。一天早上他到張莊探流沙、查風口,看到村民魏鐸彬手捧黏糊糊的泥土一個勁兒地往墳頭上抹。焦裕祿不解,上前請教。魏鐸彬說,這是母親的墳,風太大把墳頭刮沒了,如果挖點黏土封住,再種上草,風再大也刮不動。正為找治沙辦法而寢食難安的焦裕祿聽后,一下子興奮得站了起來。

        焦裕祿把這套治風沙辦法稱作“貼膏藥扎針”——用淤泥黏土封住沙是“貼膏藥”,再種上槐樹是“扎針”。在他帶領下,蘭考干部群眾開始了一場前所未有地向“風沙、鹽堿、內澇”宣戰的“除三害”運動。

        逃荒的人紛紛回來了,煥發出空前的熱情。67歲村民姬萬說,他的姐姐姬素花是當時“鐵姑娘戰斗隊”隊長,有的姑娘定好了婚期也取消,她們發誓不把風沙治理好不結婚!十二三歲的游文超是張莊村參與勞動年紀最小的一個。“那時候放學了,書包一摘,就去翻淤泥壓沙。”游文超清晰記得那時候的情景,數萬名干部群眾齊上工,紅旗飄飄,場面壯觀。到了1965年張莊的風沙基本治住了,農民迎來了第一個豐收年。小麥畝產從以前的三五十斤,增加到近200斤,張莊人真正結束了逃荒的歷史。

        蘭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當年種下的槐樹老了,村民又改種桃樹;桃樹老了改種楊樹。三茬樹種下來,綠色扎了根。如今的張莊村,夏天綠樹成蔭,良田規整,俯瞰一片澄碧。

        如今風沙沒了,游文超的皺紋還在。不過,他有自己的新解:“腦門上的皺紋多,是以前過苦日子愁出來的;臉上的皺紋多,是現在好日子笑出來的。”

        不再漂泊的年輕人:再回張莊已是“康莊”

        如果說上世紀60年代,張莊人“一出張莊”,是為了逃離饑餓;那么進入新世紀,張莊人“二出張莊”,則是為了擺脫貧困。

        張莊人雖然治住了風沙,卻始終未能擺脫貧困。截至2014年底,全村2960多口人中,仍有貧困戶207戶754人,貧困發生率高達25%。申學風說,2000年前后張莊人紛紛外出,最多時有近1000人在外打工,基本上干得動的都出去了。

        游文超的兒子游向東就是最早一批外出務工的村民。2000年,20歲出頭的他到了蘭考縣一家鋁合金廠。6年后,年過五十的游文超也走出張莊。“內蒙古、青海、云南、廣東……坐著修鍋爐的卡車走遍了大半個中國。”游文超說,“內蒙古冬天冰吊子一尺多長,廣東山里的蚊子斗大一只。”不是不想家,可農村太窮,有家難回。

        2011年,游文超兒子因腰椎間盤損傷病倒了,2012年老伴又因神經損傷癱瘓,為治病向親戚鄰居借錢借了個遍。最后一次看病,只剩2000元,實在借不來錢了。游文超和老伴以淚洗面。

        風沙沒有壓垮父輩張莊人,貧窮也壓不垮這一代張莊人。

        2014年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習近平總書記將蘭考作為聯系點,赴張莊訪貧問苦、指導脫貧。面對總書記囑托和人民期盼,蘭考縣委縣政府鄭重作出了“三年脫貧、七年小康”的承諾。

        張莊人再一次聚集在旗幟下。這一次,他們向著貧困發起決戰!

        4年來,一系列精準扶貧政策的實施,正在徹底改變黃河邊上這個村莊的經濟社會面貌:當地引進一家專門生產褐蘑菇企業奧吉特菌業有限公司,產品70%出口韓國、新加坡等國家;年輕婦女在村頭扶貧車間生產襪子,上了年紀的人聚在“布鞋坊”納鞋底,每雙能掙100元…… “現如今廠子多、機會多,張莊村民不是‘就業’而是‘擇業’,工作還要挑一挑哩。”申學風說,三四年間,村里外出務工從以前近千人減少到現在700人左右,從趨勢看往后返鄉的人也會越來越多。

        同張莊一樣,游文超一家也恢復了生機。2014年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后,在健康扶貧政策幫扶下游文超兒子和老伴身體相繼恢復。2016年春,剛剛摘掉貧困帽的游文超,召集兒子兒媳開了個家庭會議,決定將老屋改造,發展民宿旅游。

        瞄準鄉村旅游、紅色旅游。近年來張莊美化鄉村環境,先后建了焦裕祿精神體驗教育基地、四面紅旗紀念館、農村干部學院等,如今張莊年接待游客10萬人次。

        游向東和媳婦兒決定就在家鄉創業。他們通過扶貧貸款等方式籌集20多萬元對老房子進行改造。當年6月“游家小院”開張,4間民宿每年有近八九萬元收入。“按照小康標準來算,我們家6口人需要10多萬元收入,離這個目標已經不遠了。”游文超充滿信心。

        回望60年,游文超不由感慨: “張莊能有這么大變化,最感謝兩個人,焦裕祿帶咱治了沙,習總書記領咱脫了貧!”

        張莊變遷的密碼

        在九曲黃河的最后一個彎,有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張莊。

        一心奔小康的張莊人思考著一個新問題:人還是那些人,為啥這幾年就能翻了身?他們給出了自己的答案。“焦裕祿那時候,干部到張莊參加勞動,吃住在俺家,錢糧一個不缺。”游文超自己也是老黨員。他說,這些年,通過群眾路線教育、脫貧攻堅,焦裕祿時代的干部作風又回來了。

        干部作風的轉變,是群眾信心的來源。

        游文超是村里第一個將院子改造成民宿的農家,最近村里要規劃美食街,他的兒子又是第一個響應。“扶貧說到底扶的是信任。”來自中國證監會的張莊村第一書記王曉楠說,“要贏得村民的信任,最重要的是干實事兒。干了實事兒,群眾看在眼里,才信你,跟你走。”

        目前張莊村2000多畝耕地通過集中流轉實現了集約化經營,流轉率超過60%。蘭考同時也是河南省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僅張莊這兩年,先后為49戶農戶發放貸款217萬元,帶動一批農戶發展蘭考蜜瓜等特色種植養殖。

        改革激發了農民的主體性,也極大激發了農民的想象力。

        “以前沒想到空心院修修還能吸引城里人來,沒想到蘑菇還能像韭菜一樣去種……”游文超說,現在張莊人啥都敢想了。種植養殖專業戶發展了蘭考蜜瓜、蓮藕、花果采摘園、南美白對蝦養殖……還有幾戶搞旅游的村民甚至養起了孔雀,用來吸引游客。

        游文超的新工作是為村巷道路管護花草。“過上了好日子紅紅火火,趕上了好時代喜樂年華……”背著手行走在黃河邊上,游文超的手機彩鈴聲音洪亮,似乎整個張莊村都能聽得見。

      [責任編輯:楊永青]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树林里狠狠地撞击着h| 色在线亚洲视频www| 女人扒开屁股爽桶30分钟| 九九久久国产精品| 狼狼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网| 国产区综合另类亚洲欧美| 91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777777| 久久精品亚洲综合| 欧美日韩加勒比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久久久久久| 韩国理伦大片三女教师| 国产精品自产拍2021在线观看| 一本到卡二卡三卡免费高| 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亚洲熟妇少妇任你躁在线观看无码| 美国式禁忌免费| 国产在线视频www色| 777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欧美乱色理伦片| 你是我的女人中文字幕高清 | 美国艳星janacova| 国产成人18黄网站麻豆| 69视频在线观看高清免费| 好男人视频社区www在线观看| 久久久精品一区| 樱桃视频影院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你懂的| 美女黄18以下禁止观看| 国产女精品视频在ktv| 51视频精品全部免费最新| 女人18毛片水最多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最近免费高清版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久久网站| 国产三级在线观看完整版| 97碰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搜索| 99re热这里只有精品18| 好吊色永久免费视频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