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科學技術史研究者董杰:彰顯民族智慧 振興傳統工藝

      2017年06月28日 14:48:35  來源:中國青年網
      字號:    

        編者按:1947年5月1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個民族區域自治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在烏蘭浩特正式成立。70年來,在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內蒙古各族兒女守望相助、團結奮斗、一往無前,參與和見證了內蒙古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要始終高舉民族團結旗幟,堅持和發揚各民族心連心、手拉手的好傳統。”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調研時多次強調,要精心做好民族工作,把內蒙古建成祖國北疆安全穩定的屏障。為慶祝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弘揚內蒙古人民砥礪奮進、攻堅克難、開拓創新的精神,“中國夢”踐行者青春勵志故事重磅策劃“崢嶸七十載,扎根北疆情”暨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系列人物專訪,聚焦為內蒙古各行各業發展做出杰出貢獻的優秀典型,講述、記錄他們積極投身打造祖國北疆亮麗風景線火熱實踐中的時代風采和生動事跡。

        “崢嶸七十載,扎根北疆情”暨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系列人物專訪第三期

        董杰:彰顯民族智慧 振興傳統工藝。剪輯:楊茜

        今年6月,內蒙古自治區的科普活動周如期舉行。同往年一樣,內蒙古師范大學科學技術史研究院副教授董杰作為科普活動周的主講人,來到內蒙古相對落后的邊遠農牧區,為當地居民講解民族傳統工藝與傳統文化知識。

        對于弘揚民族傳統文化,董杰一直竭盡心力并樂在其中。2008年,在他的積極組織與申報下,瀕臨失傳的“蒙古族傳統牛角弓制作工藝”被成功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6年9月,蒙古族傳統弓箭傳承人諾敏將全套牛角弓箭及服飾贈送給斯里蘭卡文化部副部長。“蒙古族傳統牛角弓制作工藝”也作為國家民族文化的代表被永遠留在了里蘭卡古都科倫坡,成為促進“一帶一路”沿線民族民心相通的的一條紐帶。

        董杰(左)與蒙古族傳統牛角弓的代表性傳承人商討牛角弓保護與振興方案。本人供圖

        “民間傳統工藝的魅力在于它作為民間智慧的結晶,一直運用口耳相傳的方式流傳至今。每一種傳統工藝都是最適應這片土壤而生,是上百年乃至上千年民族的經驗積累。”董杰說,自己作為科學技術史的研究者,有義務用學術研究發掘民族智慧的結晶,喚起農牧民的民族自信。

        興趣將學術的“冷板凳”捂熱

        2001年9月,董杰進入內蒙古師范大學科學技術史專業學習。作為學校新成立系的冷門專業,入學報道后幾天,同學們陸陸續續轉至其他專業就讀,只有董杰堅持下來,成為科技史專業唯一的本碩博學生。

        “我覺得最主要還是興趣使然,自己本身對科學技術史非常感興趣。”回憶起當初的決定,董杰坦言堅持是源于自己的熱愛。也正是這份執著,在本科畢業后的諸多機會中董杰依舊選擇繼續留校攻讀碩博,直至留校任教。

        董杰工作照。本人供圖

        2006年,董杰開始對中國第一部三角學著作《大測》和第一部三角函數表《割圓八線表》進行研究工作。“從發表的第一篇文章開始,一直到最終出版,前后花費近8年時間。”董杰回憶起最后一次校稿,因長時間熬夜,還拔掉了一顆上火導致牙根壞死的牙齒。

        在董杰看來,從事學術研究,坐學術的“冷板凳”,一定要做到“勤、專、恒、合作、交流、有目標”。這十個字是內蒙古師范大學科學技術史學科奠基人李迪先生的教誨,也是激勵董杰科研路上不斷前進的座右銘。

        從傳統工藝中發掘民族智慧的結晶

        董杰從事的專業是科學技術史,傳統工藝屬于技術史研究的范疇。“在科技史的研究中,學術界對邊疆少數名族科學技術史關注較少。”董杰向記者介紹,少數民族的科技史中以傳統工藝為主,技術成就相對輝煌。

        一次偶然的機會,董杰接觸到蒙古族傳統牛角弓制作藝人諾敏,了解曾經引以為傲的蒙古族傳統牛角弓制作技藝目前已經瀕臨失傳,草原上射箭比賽所用的弓箭是國際弓,而非傳統牛角弓。

        “傳統牛角弓的制作涉及到材料學與力學,把不同材料如何恰如其分的粘黏在一起,弓的彎曲程度在多少適宜,這些都是游牧民族的智慧結晶,我們要把他們的智慧發掘出來。”得知現狀,董杰立即致力于蒙古族傳統牛角弓制作技藝的發掘和保護工作,并積極組織編寫申報書,一級一級申報非遺名錄,最終成功將傳統牛角弓制作技藝成功列入第三批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去年,西藏馬術隊從諾敏的手工作坊購買了80多把牛角弓。國家與自治區的民運會已把傳統弓箭射擊作為比賽項目,這些都為傳統牛角弓制作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同時也為這項傳統工藝的保護振興營造出活態傳承空間。當前,諾敏的手工作坊已初具規模,共吸納5位民族兄弟就業,年收入達三十萬。

        董杰(左一)指導農耕文化博物館建設。本人供圖

        2015年,在克什克騰旗常善溝調研榨油技藝時董杰發現,當地農民的榨油技藝與元代《王禎農書》中記載的臥式錘榨法完全一樣。

        “臥式錘榨法作為中國非常傳統的榨油方式,最早見諸史冊的就有700年以上歷史,并且常善溝是一處活態的技藝傳承地,在全國范圍內都非常罕見。”董杰告訴記者,與現代榨油技藝相比,臥式錘榨技藝能最大限度保護油脂粒子不被破壞。

        只有將古法榨油技藝產業化,給村民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才能從根本上保護傳承和振興這項古老的傳統工藝。于是,董杰開始為村民制定捶打麻油的生產標準,并用榨油工藝聯動當地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起初農民都有自我意識,共有的集體意識比較淡薄。”董杰就帶領村民成立合作社,并自費10萬余元申遺、申請集體地理標志產品認證等進行品牌的建設和推廣。在這樣的方式下,村民們逐漸認識到臥式錘榨是常善溝的集體品牌,有了集體主人翁意識。

        現今,古法榨油工藝已輻射帶動周邊1974戶農牧民脫貧致富,農牧民可以同時從事亞麻籽的種植業、加工業與銷售,一戶農牧民的年收入最高可達12萬。

        在董杰看來,將學術研究成果轉化為社會生產力是學術研究的重要價值之一。“農牧民通常處于邊遠落后地區,經濟條件差,我們學術研究要致力于把來自他們智慧結晶的傳統工藝弘揚出來,并為他們帶來經濟效益,幫助他們脫離貧困。”

        用科普帶動民族文化交流

        2014年董杰受邀訪問中國臺灣地區,為當地學生講授中國傳統科技文明,進行民族文化交流。在阿里山的山美國民小學,董杰給當地幾十名小學生展示蒙古族傳統工藝等民族工藝。“當地學生的印象中,我們內蒙地區的生活非常單調,就是一個草原,講授我們豐富的民族文化與地貌之后,他們才有了正確的認識。”董杰說,只有將科學技術史研究成果通俗化、普及化,才能向更多人展現中國傳統科技文明、內蒙古民族文化。

        每年6月份,內蒙古自治區的科普活動周,董杰往往都會選擇去邊遠落后地區進行主講。“用歷史展現不同民族間的融洽互通與共同進步,正是這種交流促進了經濟發展與文明的進步,同時有利于提升邊疆地區的向心凝聚力。”

        董杰(左一)前往臺灣地區傳播交流民族文化。本人供圖

        “說到中華文化軟實力,不僅僅是四書五經與詩歌等中原傳統文化,在整個中華文化多元一體的形成過程中,少數民族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董杰認為,在特別重視中國文化軟實力和傳統文化保護與振興的今天,應遵循多元一體思想,將各民族代表性的豐富多彩的文化展現出來,并積極思考創造性轉化和與創新性發展。

        “學之大者,為國為民。”談及未來的科學目標,董杰說,一方面期望通過科學史展現出東方語境下中國的數學對周邊民族起到的作用與影響力。另一方面,通過傳統工藝,希望能為生長的這片土地,為內蒙古農牧民們帶來文化與經濟上的效益。(中國青年網 記者劉尚君 實習記者 劉一夢)

      [責任編輯:葛新燕]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人成激情在线播放| 四虎影视www| aa毛片免费全部播放完整| 日本精品高清一区二区2021| 亚洲综合无码无在线观看| 色综合久久久久综合体桃花网| 国产精品无码免费播放| 一级做a爱片久久蜜桃| 日韩欧美亚洲一区二区综合| 亚洲男人天堂2022| 美女奶口隐私免费视频网站| 国产男女猛烈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99在线观看视频| 成人自拍视频网| 二女一男女3p完整版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护士系列播放| 又黄又爽又色的黄裸乳视频| 麻豆安全免费网址入口|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观看不卡 | 国产人与禽zoz0性伦多活几年| 真实男女动态无遮挡图| 天堂资源在线官网| 中国xxx69视频| 日本大胆欧美艺术337p| 亚洲av无码电影网| 欧美疯狂xxxx乱大交视频| 免费中文字幕不卡视频| 老子影院午夜精品无码| 国产在视频线精品视频| 中文天堂最新版在线精品| 国产麻豆天美果冻无码视频| runaway韩国动漫全集在线| 成年人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 欧洲精品一卡2卡三卡4卡乱码| 亚洲欧美精品一中文字幕| 男人进的越深越爽动态图| 午夜神器成在线人成在线人免费| 裙子底下真空h揉搓小雪|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