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2016中國法治進程年度突破 “終身監禁”:彰顯司法懲腐力

      2017年01月11日 18:00:15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感受公正,回望2016年中國法治進程的年度突破。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要讓法律在人們的心里立得住、行得通,就要扎緊制度的籠子,讓權力在制度的監督與約束下運行,保障人民群眾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與正義。 

      執法規范化:警察、輔警都要管  

      這是2016年5月發生在深圳的一幕,兩個女孩在過馬路時遇到警察盤查,由于沒帶身份證,被民警強制傳喚帶上了警車。事件發生后引發了公眾熱議:警察在什么情況下可以查驗身份證?哪些情形下可以實施強制傳喚?公民應如何配合警方執法?又該怎樣保護自己的合法權利? 

      2016年7月,公安部在全國范圍內首次進行了規范執法視頻演示培訓會,針對執法實戰中的難點、困惑和誤區,做出了明確規范,清晰界定了“應該怎么做”,“不該做什么”。 

      公安部法制局局長孫茂利:讓民警根據這個執法制度,知道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那么這個執法制度的細化,就能夠基本解決民警不會執法辦案的問題。 

      “警察要習慣在鏡頭下執法”、“執法現場應全程記錄音視頻”“對拒不配合執法者警察可按流程處置”這些明令給不當執法劃出了紅線,也給了警察依法用權的底氣。(執法記錄儀視頻)這是2016年12月27日,湖北十堰交警在查處一起醉酒駕駛時的執法現場,一名疑似醉駕的司機被交警逼停后,躲在車里近二十分鐘拒不配合執法,造成了道路交通大面積擁堵,交警按程序向指揮中心報備后,采取了破窗措施,強行將司機帶離。目前這名司機因涉嫌醉駕和妨礙公務被依法刑拘。 

      目擊群眾:當時司機下車時身上一身酒氣,我們感覺警察處理得很規范,也很給力。 

      2016年,中央深改小組會議審理通過了兩份公安機關執法規范化改革文件,分別是《關于深化公安執法規范化建設的意見》、《關于規范公安機關警務輔助人員管理工作的意見》,讓嚴格執法與文明執法在規范框定下并行,用制度支撐起警權在群眾心中的公信。 

      公益訴訟:給行政執法帶上“緊箍咒” 

      2016年,一項新制度的全面發力,也給行政執法“不作為”“亂作為”戴上了“緊箍咒”,這就是檢察機關提起行政公益訴訟,它也被老百姓稱為“官告官”。 

      審判長:判決如下,確認被告十堰市鄖陽區林業局怠于履行林業監管職責的行為違法。 

      這是2016年5月,湖北省首例行政公益訴訟案的宣判現場,十堰市鄖陽區林業局因為對一起違約占用林地行為怠于履行監管職責,被鄖陽區人民檢察院告上了法庭。法院當庭支持了檢察機關的訴訟請求。庭審結束時,鄖陽區林業局主要負責人向法院提交了一份對被毀林地的修復方案,保證在法律授權的范圍內,讓被毀損的公益林地得以修復并發揮其生態功能。同時,他也代表林業局向公眾鞠躬道歉。 

      以往環境污染沒人管,國有資產流失無人問的現象曾讓公眾極為不滿。2016年,作為公益訴訟試點的13個地區的檢察機關共提起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領域行政公益訴訟案件326件,這也意味著平均每個月有超過27家行政執法單位被告上法庭。此外,還有2676起案件,檢察機關通過“檢察建議”等訴前程序,對行政機關怠于履職的行為進行了糾正。檢察機關亮出行政公益訴訟之劍,為維護公共利益、督促依法行政注入了司法強力。 

      巡回法庭:把最高法開到“家門口” 

      感受公正,來自于依法履職、規范執法,更來自于程序正義、獨立審判。 

      聶樹斌再審案審判長 胡云騰:判決如下,原審被告人聶樹斌無罪。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2016年12月2日,聶樹斌故意殺人、強奸婦女案再審公開宣判,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宣告撤銷原審判決,改判無罪。在正義到來的那一刻,已經為兒子奔走申訴21年的張煥枝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淚水。 

      聶樹斌的母親張煥枝:21年,您說值不值,今天是個無罪的結果,我覺得值得,我覺得值,第一我給我兒子,雖說我辛苦,爭來了個無罪,雖說我不容易,爭來這個無罪,我覺得值。 

      2016年1至10月,全國各級法院依法宣告808人無罪,糾正了聶樹斌案、陳滿案等冤假錯案,冤者無罪,正義有聲,聶樹斌案再審首次由最高人民法院提審,第二巡回法庭作為最高法派出機構,判決效力等同于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回法庭,是排除地方干擾,保障審判獨立的關鍵招。把最高人民法院開到老百姓的家門口,2016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原有兩個巡回法庭的基礎上,又增設四個巡回法庭,目前六個巡回法庭管轄區域已覆蓋我國26個省區市,下沉最高審判權,讓久審不決的疑難案件審理不再那么難。 

      “終身監禁”:彰顯司法懲腐力 

      2016年,反腐審判的法槌聲,接連不斷,被判刑的“大老虎”總數接近前兩年總和的兩倍。截至12月27日,全國法院共一審開庭審理省部級及以上落馬官員42人,宣判34人。在這些判決書中,引人關注的是第一次出現了“終身監禁”。 

      審判長:決定對白恩培執行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在其死刑緩期執行二年期滿依法減為無期徒刑后,終身監禁,不得減刑、假釋。 

      2016年10月9日,河南省安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宣判白恩培受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案。白恩培也成為第一個被判處終身監禁的高官,不能減刑也不能假釋,這意味著白恩培將在獄中度過余生。 

        央視網消息:感受公正,回望2016年中國法治進程的年度突破。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要讓法律在人們的心里立得住、行得通,就要扎緊制度的籠子,讓權力在制度的監督與約束下運行,保障人民群眾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與正義。 

        執法規范化:警察、輔警都要管  

        這是2016年5月發生在深圳的一幕,兩個女孩在過馬路時遇到警察盤查,由于沒帶身份證,被民警強制傳喚帶上了警車。事件發生后引發了公眾熱議:警察在什么情況下可以查驗身份證?哪些情形下可以實施強制傳喚?公民應如何配合警方執法?又該怎樣保護自己的合法權利? 

        2016年7月,公安部在全國范圍內首次進行了規范執法視頻演示培訓會,針對執法實戰中的難點、困惑和誤區,做出了明確規范,清晰界定了“應該怎么做”,“不該做什么”。 

        公安部法制局局長孫茂利:讓民警根據這個執法制度,知道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那么這個執法制度的細化,就能夠基本解決民警不會執法辦案的問題。 

        “警察要習慣在鏡頭下執法”、“執法現場應全程記錄音視頻”“對拒不配合執法者警察可按流程處置”這些明令給不當執法劃出了紅線,也給了警察依法用權的底氣。(執法記錄儀視頻)這是2016年12月27日,湖北十堰交警在查處一起醉酒駕駛時的執法現場,一名疑似醉駕的司機被交警逼停后,躲在車里近二十分鐘拒不配合執法,造成了道路交通大面積擁堵,交警按程序向指揮中心報備后,采取了破窗措施,強行將司機帶離。目前這名司機因涉嫌醉駕和妨礙公務被依法刑拘。 

        目擊群眾:當時司機下車時身上一身酒氣,我們感覺警察處理得很規范,也很給力。 

        2016年,中央深改小組會議審理通過了兩份公安機關執法規范化改革文件,分別是《關于深化公安執法規范化建設的意見》、《關于規范公安機關警務輔助人員管理工作的意見》,讓嚴格執法與文明執法在規范框定下并行,用制度支撐起警權在群眾心中的公信。 

        公益訴訟:給行政執法帶上“緊箍咒” 

        2016年,一項新制度的全面發力,也給行政執法“不作為”“亂作為”戴上了“緊箍咒”,這就是檢察機關提起行政公益訴訟,它也被老百姓稱為“官告官”。 

        審判長:判決如下,確認被告十堰市鄖陽區林業局怠于履行林業監管職責的行為違法。 

        這是2016年5月,湖北省首例行政公益訴訟案的宣判現場,十堰市鄖陽區林業局因為對一起違約占用林地行為怠于履行監管職責,被鄖陽區人民檢察院告上了法庭。法院當庭支持了檢察機關的訴訟請求。庭審結束時,鄖陽區林業局主要負責人向法院提交了一份對被毀林地的修復方案,保證在法律授權的范圍內,讓被毀損的公益林地得以修復并發揮其生態功能。同時,他也代表林業局向公眾鞠躬道歉。 

        以往環境污染沒人管,國有資產流失無人問的現象曾讓公眾極為不滿。2016年,作為公益訴訟試點的13個地區的檢察機關共提起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領域行政公益訴訟案件326件,這也意味著平均每個月有超過27家行政執法單位被告上法庭。此外,還有2676起案件,檢察機關通過“檢察建議”等訴前程序,對行政機關怠于履職的行為進行了糾正。檢察機關亮出行政公益訴訟之劍,為維護公共利益、督促依法行政注入了司法強力。 

        巡回法庭:把最高法開到“家門口” 

        感受公正,來自于依法履職、規范執法,更來自于程序正義、獨立審判。 

        聶樹斌再審案審判長 胡云騰:判決如下,原審被告人聶樹斌無罪。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2016年12月2日,聶樹斌故意殺人、強奸婦女案再審公開宣判,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宣告撤銷原審判決,改判無罪。在正義到來的那一刻,已經為兒子奔走申訴21年的張煥枝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淚水。 

        聶樹斌的母親張煥枝:21年,您說值不值,今天是個無罪的結果,我覺得值得,我覺得值,第一我給我兒子,雖說我辛苦,爭來了個無罪,雖說我不容易,爭來這個無罪,我覺得值。 

        2016年1至10月,全國各級法院依法宣告808人無罪,糾正了聶樹斌案、陳滿案等冤假錯案,冤者無罪,正義有聲,聶樹斌案再審首次由最高人民法院提審,第二巡回法庭作為最高法派出機構,判決效力等同于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回法庭,是排除地方干擾,保障審判獨立的關鍵招。把最高人民法院開到老百姓的家門口,2016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原有兩個巡回法庭的基礎上,又增設四個巡回法庭,目前六個巡回法庭管轄區域已覆蓋我國26個省區市,下沉最高審判權,讓久審不決的疑難案件審理不再那么難。 

        “終身監禁”:彰顯司法懲腐力 

        2016年,反腐審判的法槌聲,接連不斷,被判刑的“大老虎”總數接近前兩年總和的兩倍。截至12月27日,全國法院共一審開庭審理省部級及以上落馬官員42人,宣判34人。在這些判決書中,引人關注的是第一次出現了“終身監禁”。 

        審判長:決定對白恩培執行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在其死刑緩期執行二年期滿依法減為無期徒刑后,終身監禁,不得減刑、假釋。 

        2016年10月9日,河南省安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宣判白恩培受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案。白恩培也成為第一個被判處終身監禁的高官,不能減刑也不能假釋,這意味著白恩培將在獄中度過余生。 

        央視網消息:感受公正,回望2016年中國法治進程的年度突破。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要讓法律在人們的心里立得住、行得通,就要扎緊制度的籠子,讓權力在制度的監督與約束下運行,保障人民群眾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與正義。 

        執法規范化:警察、輔警都要管  

        這是2016年5月發生在深圳的一幕,兩個女孩在過馬路時遇到警察盤查,由于沒帶身份證,被民警強制傳喚帶上了警車。事件發生后引發了公眾熱議:警察在什么情況下可以查驗身份證?哪些情形下可以實施強制傳喚?公民應如何配合警方執法?又該怎樣保護自己的合法權利? 

        2016年7月,公安部在全國范圍內首次進行了規范執法視頻演示培訓會,針對執法實戰中的難點、困惑和誤區,做出了明確規范,清晰界定了“應該怎么做”,“不該做什么”。 

        公安部法制局局長孫茂利:讓民警根據這個執法制度,知道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那么這個執法制度的細化,就能夠基本解決民警不會執法辦案的問題。 

        “警察要習慣在鏡頭下執法”、“執法現場應全程記錄音視頻”“對拒不配合執法者警察可按流程處置”這些明令給不當執法劃出了紅線,也給了警察依法用權的底氣。(執法記錄儀視頻)這是2016年12月27日,湖北十堰交警在查處一起醉酒駕駛時的執法現場,一名疑似醉駕的司機被交警逼停后,躲在車里近二十分鐘拒不配合執法,造成了道路交通大面積擁堵,交警按程序向指揮中心報備后,采取了破窗措施,強行將司機帶離。目前這名司機因涉嫌醉駕和妨礙公務被依法刑拘。 

        目擊群眾:當時司機下車時身上一身酒氣,我們感覺警察處理得很規范,也很給力。 

        2016年,中央深改小組會議審理通過了兩份公安機關執法規范化改革文件,分別是《關于深化公安執法規范化建設的意見》、《關于規范公安機關警務輔助人員管理工作的意見》,讓嚴格執法與文明執法在規范框定下并行,用制度支撐起警權在群眾心中的公信。 

        公益訴訟:給行政執法帶上“緊箍咒” 

        2016年,一項新制度的全面發力,也給行政執法“不作為”“亂作為”戴上了“緊箍咒”,這就是檢察機關提起行政公益訴訟,它也被老百姓稱為“官告官”。 

        審判長:判決如下,確認被告十堰市鄖陽區林業局怠于履行林業監管職責的行為違法。 

        這是2016年5月,湖北省首例行政公益訴訟案的宣判現場,十堰市鄖陽區林業局因為對一起違約占用林地行為怠于履行監管職責,被鄖陽區人民檢察院告上了法庭。法院當庭支持了檢察機關的訴訟請求。庭審結束時,鄖陽區林業局主要負責人向法院提交了一份對被毀林地的修復方案,保證在法律授權的范圍內,讓被毀損的公益林地得以修復并發揮其生態功能。同時,他也代表林業局向公眾鞠躬道歉。 

        以往環境污染沒人管,國有資產流失無人問的現象曾讓公眾極為不滿。2016年,作為公益訴訟試點的13個地區的檢察機關共提起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領域行政公益訴訟案件326件,這也意味著平均每個月有超過27家行政執法單位被告上法庭。此外,還有2676起案件,檢察機關通過“檢察建議”等訴前程序,對行政機關怠于履職的行為進行了糾正。檢察機關亮出行政公益訴訟之劍,為維護公共利益、督促依法行政注入了司法強力。 

        巡回法庭:把最高法開到“家門口” 

        感受公正,來自于依法履職、規范執法,更來自于程序正義、獨立審判。 

        聶樹斌再審案審判長 胡云騰:判決如下,原審被告人聶樹斌無罪。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2016年12月2日,聶樹斌故意殺人、強奸婦女案再審公開宣判,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宣告撤銷原審判決,改判無罪。在正義到來的那一刻,已經為兒子奔走申訴21年的張煥枝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淚水。 

        聶樹斌的母親張煥枝:21年,您說值不值,今天是個無罪的結果,我覺得值得,我覺得值,第一我給我兒子,雖說我辛苦,爭來了個無罪,雖說我不容易,爭來這個無罪,我覺得值。 

        2016年1至10月,全國各級法院依法宣告808人無罪,糾正了聶樹斌案、陳滿案等冤假錯案,冤者無罪,正義有聲,聶樹斌案再審首次由最高人民法院提審,第二巡回法庭作為最高法派出機構,判決效力等同于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回法庭,是排除地方干擾,保障審判獨立的關鍵招。把最高人民法院開到老百姓的家門口,2016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原有兩個巡回法庭的基礎上,又增設四個巡回法庭,目前六個巡回法庭管轄區域已覆蓋我國26個省區市,下沉最高審判權,讓久審不決的疑難案件審理不再那么難。 

        “終身監禁”:彰顯司法懲腐力 

        2016年,反腐審判的法槌聲,接連不斷,被判刑的“大老虎”總數接近前兩年總和的兩倍。截至12月27日,全國法院共一審開庭審理省部級及以上落馬官員42人,宣判34人。在這些判決書中,引人關注的是第一次出現了“終身監禁”。 

        審判長:決定對白恩培執行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在其死刑緩期執行二年期滿依法減為無期徒刑后,終身監禁,不得減刑、假釋。 

        2016年10月9日,河南省安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宣判白恩培受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案。白恩培也成為第一個被判處終身監禁的高官,不能減刑也不能假釋,這意味著白恩培將在獄中度過余生。 

        央視網消息:感受公正,回望2016年中國法治進程的年度突破。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要讓法律在人們的心里立得住、行得通,就要扎緊制度的籠子,讓權力在制度的監督與約束下運行,保障人民群眾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與正義。 

        執法規范化:警察、輔警都要管  

        這是2016年5月發生在深圳的一幕,兩個女孩在過馬路時遇到警察盤查,由于沒帶身份證,被民警強制傳喚帶上了警車。事件發生后引發了公眾熱議:警察在什么情況下可以查驗身份證?哪些情形下可以實施強制傳喚?公民應如何配合警方執法?又該怎樣保護自己的合法權利? 

        2016年7月,公安部在全國范圍內首次進行了規范執法視頻演示培訓會,針對執法實戰中的難點、困惑和誤區,做出了明確規范,清晰界定了“應該怎么做”,“不該做什么”。 

        公安部法制局局長孫茂利:讓民警根據這個執法制度,知道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那么這個執法制度的細化,就能夠基本解決民警不會執法辦案的問題。 

        “警察要習慣在鏡頭下執法”、“執法現場應全程記錄音視頻”“對拒不配合執法者警察可按流程處置”這些明令給不當執法劃出了紅線,也給了警察依法用權的底氣。(執法記錄儀視頻)這是2016年12月27日,湖北十堰交警在查處一起醉酒駕駛時的執法現場,一名疑似醉駕的司機被交警逼停后,躲在車里近二十分鐘拒不配合執法,造成了道路交通大面積擁堵,交警按程序向指揮中心報備后,采取了破窗措施,強行將司機帶離。目前這名司機因涉嫌醉駕和妨礙公務被依法刑拘。 

        目擊群眾:當時司機下車時身上一身酒氣,我們感覺警察處理得很規范,也很給力。 

        2016年,中央深改小組會議審理通過了兩份公安機關執法規范化改革文件,分別是《關于深化公安執法規范化建設的意見》、《關于規范公安機關警務輔助人員管理工作的意見》,讓嚴格執法與文明執法在規范框定下并行,用制度支撐起警權在群眾心中的公信。 

        公益訴訟:給行政執法帶上“緊箍咒” 

        2016年,一項新制度的全面發力,也給行政執法“不作為”“亂作為”戴上了“緊箍咒”,這就是檢察機關提起行政公益訴訟,它也被老百姓稱為“官告官”。 

        審判長:判決如下,確認被告十堰市鄖陽區林業局怠于履行林業監管職責的行為違法。 

        這是2016年5月,湖北省首例行政公益訴訟案的宣判現場,十堰市鄖陽區林業局因為對一起違約占用林地行為怠于履行監管職責,被鄖陽區人民檢察院告上了法庭。法院當庭支持了檢察機關的訴訟請求。庭審結束時,鄖陽區林業局主要負責人向法院提交了一份對被毀林地的修復方案,保證在法律授權的范圍內,讓被毀損的公益林地得以修復并發揮其生態功能。同時,他也代表林業局向公眾鞠躬道歉。 

        以往環境污染沒人管,國有資產流失無人問的現象曾讓公眾極為不滿。2016年,作為公益訴訟試點的13個地區的檢察機關共提起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領域行政公益訴訟案件326件,這也意味著平均每個月有超過27家行政執法單位被告上法庭。此外,還有2676起案件,檢察機關通過“檢察建議”等訴前程序,對行政機關怠于履職的行為進行了糾正。檢察機關亮出行政公益訴訟之劍,為維護公共利益、督促依法行政注入了司法強力。 

        巡回法庭:把最高法開到“家門口” 

        感受公正,來自于依法履職、規范執法,更來自于程序正義、獨立審判。 

        聶樹斌再審案審判長 胡云騰:判決如下,原審被告人聶樹斌無罪。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2016年12月2日,聶樹斌故意殺人、強奸婦女案再審公開宣判,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宣告撤銷原審判決,改判無罪。在正義到來的那一刻,已經為兒子奔走申訴21年的張煥枝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淚水。 

        聶樹斌的母親張煥枝:21年,您說值不值,今天是個無罪的結果,我覺得值得,我覺得值,第一我給我兒子,雖說我辛苦,爭來了個無罪,雖說我不容易,爭來這個無罪,我覺得值。 

        2016年1至10月,全國各級法院依法宣告808人無罪,糾正了聶樹斌案、陳滿案等冤假錯案,冤者無罪,正義有聲,聶樹斌案再審首次由最高人民法院提審,第二巡回法庭作為最高法派出機構,判決效力等同于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回法庭,是排除地方干擾,保障審判獨立的關鍵招。把最高人民法院開到老百姓的家門口,2016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原有兩個巡回法庭的基礎上,又增設四個巡回法庭,目前六個巡回法庭管轄區域已覆蓋我國26個省區市,下沉最高審判權,讓久審不決的疑難案件審理不再那么難。 

        “終身監禁”:彰顯司法懲腐力 

        2016年,反腐審判的法槌聲,接連不斷,被判刑的“大老虎”總數接近前兩年總和的兩倍。截至12月27日,全國法院共一審開庭審理省部級及以上落馬官員42人,宣判34人。在這些判決書中,引人關注的是第一次出現了“終身監禁”。 

        審判長:決定對白恩培執行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在其死刑緩期執行二年期滿依法減為無期徒刑后,終身監禁,不得減刑、假釋。 

        2016年10月9日,河南省安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宣判白恩培受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案。白恩培也成為第一個被判處終身監禁的高官,不能減刑也不能假釋,這意味著白恩培將在獄中度過余生。 

        央視網消息:感受公正,回望2016年中國法治進程的年度突破。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要讓法律在人們的心里立得住、行得通,就要扎緊制度的籠子,讓權力在制度的監督與約束下運行,保障人民群眾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與正義。 

        執法規范化:警察、輔警都要管  

        這是2016年5月發生在深圳的一幕,兩個女孩在過馬路時遇到警察盤查,由于沒帶身份證,被民警強制傳喚帶上了警車。事件發生后引發了公眾熱議:警察在什么情況下可以查驗身份證?哪些情形下可以實施強制傳喚?公民應如何配合警方執法?又該怎樣保護自己的合法權利? 

        2016年7月,公安部在全國范圍內首次進行了規范執法視頻演示培訓會,針對執法實戰中的難點、困惑和誤區,做出了明確規范,清晰界定了“應該怎么做”,“不該做什么”。 

        公安部法制局局長孫茂利:讓民警根據這個執法制度,知道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那么這個執法制度的細化,就能夠基本解決民警不會執法辦案的問題。 

        “警察要習慣在鏡頭下執法”、“執法現場應全程記錄音視頻”“對拒不配合執法者警察可按流程處置”這些明令給不當執法劃出了紅線,也給了警察依法用權的底氣。(執法記錄儀視頻)這是2016年12月27日,湖北十堰交警在查處一起醉酒駕駛時的執法現場,一名疑似醉駕的司機被交警逼停后,躲在車里近二十分鐘拒不配合執法,造成了道路交通大面積擁堵,交警按程序向指揮中心報備后,采取了破窗措施,強行將司機帶離。目前這名司機因涉嫌醉駕和妨礙公務被依法刑拘。 

        目擊群眾:當時司機下車時身上一身酒氣,我們感覺警察處理得很規范,也很給力。 

        2016年,中央深改小組會議審理通過了兩份公安機關執法規范化改革文件,分別是《關于深化公安執法規范化建設的意見》、《關于規范公安機關警務輔助人員管理工作的意見》,讓嚴格執法與文明執法在規范框定下并行,用制度支撐起警權在群眾心中的公信。 

        公益訴訟:給行政執法帶上“緊箍咒” 

        2016年,一項新制度的全面發力,也給行政執法“不作為”“亂作為”戴上了“緊箍咒”,這就是檢察機關提起行政公益訴訟,它也被老百姓稱為“官告官”。 

        審判長:判決如下,確認被告十堰市鄖陽區林業局怠于履行林業監管職責的行為違法。 

        這是2016年5月,湖北省首例行政公益訴訟案的宣判現場,十堰市鄖陽區林業局因為對一起違約占用林地行為怠于履行監管職責,被鄖陽區人民檢察院告上了法庭。法院當庭支持了檢察機關的訴訟請求。庭審結束時,鄖陽區林業局主要負責人向法院提交了一份對被毀林地的修復方案,保證在法律授權的范圍內,讓被毀損的公益林地得以修復并發揮其生態功能。同時,他也代表林業局向公眾鞠躬道歉。 

        以往環境污染沒人管,國有資產流失無人問的現象曾讓公眾極為不滿。2016年,作為公益訴訟試點的13個地區的檢察機關共提起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領域行政公益訴訟案件326件,這也意味著平均每個月有超過27家行政執法單位被告上法庭。此外,還有2676起案件,檢察機關通過“檢察建議”等訴前程序,對行政機關怠于履職的行為進行了糾正。檢察機關亮出行政公益訴訟之劍,為維護公共利益、督促依法行政注入了司法強力。 

        巡回法庭:把最高法開到“家門口” 

        感受公正,來自于依法履職、規范執法,更來自于程序正義、獨立審判。 

        聶樹斌再審案審判長 胡云騰:判決如下,原審被告人聶樹斌無罪。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2016年12月2日,聶樹斌故意殺人、強奸婦女案再審公開宣判,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宣告撤銷原審判決,改判無罪。在正義到來的那一刻,已經為兒子奔走申訴21年的張煥枝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淚水。 

        聶樹斌的母親張煥枝:21年,您說值不值,今天是個無罪的結果,我覺得值得,我覺得值,第一我給我兒子,雖說我辛苦,爭來了個無罪,雖說我不容易,爭來這個無罪,我覺得值。 

        2016年1至10月,全國各級法院依法宣告808人無罪,糾正了聶樹斌案、陳滿案等冤假錯案,冤者無罪,正義有聲,聶樹斌案再審首次由最高人民法院提審,第二巡回法庭作為最高法派出機構,判決效力等同于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回法庭,是排除地方干擾,保障審判獨立的關鍵招。把最高人民法院開到老百姓的家門口,2016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原有兩個巡回法庭的基礎上,又增設四個巡回法庭,目前六個巡回法庭管轄區域已覆蓋我國26個省區市,下沉最高審判權,讓久審不決的疑難案件審理不再那么難。 

        “終身監禁”:彰顯司法懲腐力 

        2016年,反腐審判的法槌聲,接連不斷,被判刑的“大老虎”總數接近前兩年總和的兩倍。截至12月27日,全國法院共一審開庭審理省部級及以上落馬官員42人,宣判34人。在這些判決書中,引人關注的是第一次出現了“終身監禁”。 

        審判長:決定對白恩培執行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在其死刑緩期執行二年期滿依法減為無期徒刑后,終身監禁,不得減刑、假釋。 

        2016年10月9日,河南省安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宣判白恩培受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案。白恩培也成為第一個被判處終身監禁的高官,不能減刑也不能假釋,這意味著白恩培將在獄中度過余生。 

        央視網消息:感受公正,回望2016年中國法治進程的年度突破。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要讓法律在人們的心里立得住、行得通,就要扎緊制度的籠子,讓權力在制度的監督與約束下運行,保障人民群眾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與正義。 

        執法規范化:警察、輔警都要管  

        這是2016年5月發生在深圳的一幕,兩個女孩在過馬路時遇到警察盤查,由于沒帶身份證,被民警強制傳喚帶上了警車。事件發生后引發了公眾熱議:警察在什么情況下可以查驗身份證?哪些情形下可以實施強制傳喚?公民應如何配合警方執法?又該怎樣保護自己的合法權利? 

        2016年7月,公安部在全國范圍內首次進行了規范執法視頻演示培訓會,針對執法實戰中的難點、困惑和誤區,做出了明確規范,清晰界定了“應該怎么做”,“不該做什么”。 

        公安部法制局局長孫茂利:讓民警根據這個執法制度,知道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那么這個執法制度的細化,就能夠基本解決民警不會執法辦案的問題。 

        “警察要習慣在鏡頭下執法”、“執法現場應全程記錄音視頻”“對拒不配合執法者警察可按流程處置”這些明令給不當執法劃出了紅線,也給了警察依法用權的底氣。(執法記錄儀視頻)這是2016年12月27日,湖北十堰交警在查處一起醉酒駕駛時的執法現場,一名疑似醉駕的司機被交警逼停后,躲在車里近二十分鐘拒不配合執法,造成了道路交通大面積擁堵,交警按程序向指揮中心報備后,采取了破窗措施,強行將司機帶離。目前這名司機因涉嫌醉駕和妨礙公務被依法刑拘。 

        目擊群眾:當時司機下車時身上一身酒氣,我們感覺警察處理得很規范,也很給力。 

        2016年,中央深改小組會議審理通過了兩份公安機關執法規范化改革文件,分別是《關于深化公安執法規范化建設的意見》、《關于規范公安機關警務輔助人員管理工作的意見》,讓嚴格執法與文明執法在規范框定下并行,用制度支撐起警權在群眾心中的公信。 

        公益訴訟:給行政執法帶上“緊箍咒” 

        2016年,一項新制度的全面發力,也給行政執法“不作為”“亂作為”戴上了“緊箍咒”,這就是檢察機關提起行政公益訴訟,它也被老百姓稱為“官告官”。 

        審判長:判決如下,確認被告十堰市鄖陽區林業局怠于履行林業監管職責的行為違法。 

        這是2016年5月,湖北省首例行政公益訴訟案的宣判現場,十堰市鄖陽區林業局因為對一起違約占用林地行為怠于履行監管職責,被鄖陽區人民檢察院告上了法庭。法院當庭支持了檢察機關的訴訟請求。庭審結束時,鄖陽區林業局主要負責人向法院提交了一份對被毀林地的修復方案,保證在法律授權的范圍內,讓被毀損的公益林地得以修復并發揮其生態功能。同時,他也代表林業局向公眾鞠躬道歉。 

        以往環境污染沒人管,國有資產流失無人問的現象曾讓公眾極為不滿。2016年,作為公益訴訟試點的13個地區的檢察機關共提起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領域行政公益訴訟案件326件,這也意味著平均每個月有超過27家行政執法單位被告上法庭。此外,還有2676起案件,檢察機關通過“檢察建議”等訴前程序,對行政機關怠于履職的行為進行了糾正。檢察機關亮出行政公益訴訟之劍,為維護公共利益、督促依法行政注入了司法強力。 

        巡回法庭:把最高法開到“家門口” 

        感受公正,來自于依法履職、規范執法,更來自于程序正義、獨立審判。 

        聶樹斌再審案審判長 胡云騰:判決如下,原審被告人聶樹斌無罪。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2016年12月2日,聶樹斌故意殺人、強奸婦女案再審公開宣判,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宣告撤銷原審判決,改判無罪。在正義到來的那一刻,已經為兒子奔走申訴21年的張煥枝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淚水。 

        聶樹斌的母親張煥枝:21年,您說值不值,今天是個無罪的結果,我覺得值得,我覺得值,第一我給我兒子,雖說我辛苦,爭來了個無罪,雖說我不容易,爭來這個無罪,我覺得值。 

        2016年1至10月,全國各級法院依法宣告808人無罪,糾正了聶樹斌案、陳滿案等冤假錯案,冤者無罪,正義有聲,聶樹斌案再審首次由最高人民法院提審,第二巡回法庭作為最高法派出機構,判決效力等同于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回法庭,是排除地方干擾,保障審判獨立的關鍵招。把最高人民法院開到老百姓的家門口,2016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原有兩個巡回法庭的基礎上,又增設四個巡回法庭,目前六個巡回法庭管轄區域已覆蓋我國26個省區市,下沉最高審判權,讓久審不決的疑難案件審理不再那么難。 

        “終身監禁”:彰顯司法懲腐力 

        2016年,反腐審判的法槌聲,接連不斷,被判刑的“大老虎”總數接近前兩年總和的兩倍。截至12月27日,全國法院共一審開庭審理省部級及以上落馬官員42人,宣判34人。在這些判決書中,引人關注的是第一次出現了“終身監禁”。 

        審判長:決定對白恩培執行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在其死刑緩期執行二年期滿依法減為無期徒刑后,終身監禁,不得減刑、假釋。 

        2016年10月9日,河南省安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宣判白恩培受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案。白恩培也成為第一個被判處終身監禁的高官,不能減刑也不能假釋,這意味著白恩培將在獄中度過余生。 

        央視網消息:感受公正,回望2016年中國法治進程的年度突破。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要讓法律在人們的心里立得住、行得通,就要扎緊制度的籠子,讓權力在制度的監督與約束下運行,保障人民群眾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與正義。 

        執法規范化:警察、輔警都要管  

        這是2016年5月發生在深圳的一幕,兩個女孩在過馬路時遇到警察盤查,由于沒帶身份證,被民警強制傳喚帶上了警車。事件發生后引發了公眾熱議:警察在什么情況下可以查驗身份證?哪些情形下可以實施強制傳喚?公民應如何配合警方執法?又該怎樣保護自己的合法權利? 

        2016年7月,公安部在全國范圍內首次進行了規范執法視頻演示培訓會,針對執法實戰中的難點、困惑和誤區,做出了明確規范,清晰界定了“應該怎么做”,“不該做什么”。 

        公安部法制局局長孫茂利:讓民警根據這個執法制度,知道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那么這個執法制度的細化,就能夠基本解決民警不會執法辦案的問題。 

        “警察要習慣在鏡頭下執法”、“執法現場應全程記錄音視頻”“對拒不配合執法者警察可按流程處置”這些明令給不當執法劃出了紅線,也給了警察依法用權的底氣。(執法記錄儀視頻)這是2016年12月27日,湖北十堰交警在查處一起醉酒駕駛時的執法現場,一名疑似醉駕的司機被交警逼停后,躲在車里近二十分鐘拒不配合執法,造成了道路交通大面積擁堵,交警按程序向指揮中心報備后,采取了破窗措施,強行將司機帶離。目前這名司機因涉嫌醉駕和妨礙公務被依法刑拘。 

        目擊群眾:當時司機下車時身上一身酒氣,我們感覺警察處理得很規范,也很給力。 

        2016年,中央深改小組會議審理通過了兩份公安機關執法規范化改革文件,分別是《關于深化公安執法規范化建設的意見》、《關于規范公安機關警務輔助人員管理工作的意見》,讓嚴格執法與文明執法在規范框定下并行,用制度支撐起警權在群眾心中的公信。 

        公益訴訟:給行政執法帶上“緊箍咒” 

        2016年,一項新制度的全面發力,也給行政執法“不作為”“亂作為”戴上了“緊箍咒”,這就是檢察機關提起行政公益訴訟,它也被老百姓稱為“官告官”。 

        審判長:判決如下,確認被告十堰市鄖陽區林業局怠于履行林業監管職責的行為違法。 

        這是2016年5月,湖北省首例行政公益訴訟案的宣判現場,十堰市鄖陽區林業局因為對一起違約占用林地行為怠于履行監管職責,被鄖陽區人民檢察院告上了法庭。法院當庭支持了檢察機關的訴訟請求。庭審結束時,鄖陽區林業局主要負責人向法院提交了一份對被毀林地的修復方案,保證在法律授權的范圍內,讓被毀損的公益林地得以修復并發揮其生態功能。同時,他也代表林業局向公眾鞠躬道歉。 

        以往環境污染沒人管,國有資產流失無人問的現象曾讓公眾極為不滿。2016年,作為公益訴訟試點的13個地區的檢察機關共提起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領域行政公益訴訟案件326件,這也意味著平均每個月有超過27家行政執法單位被告上法庭。此外,還有2676起案件,檢察機關通過“檢察建議”等訴前程序,對行政機關怠于履職的行為進行了糾正。檢察機關亮出行政公益訴訟之劍,為維護公共利益、督促依法行政注入了司法強力。 

        巡回法庭:把最高法開到“家門口” 

        感受公正,來自于依法履職、規范執法,更來自于程序正義、獨立審判。 

        聶樹斌再審案審判長 胡云騰:判決如下,原審被告人聶樹斌無罪。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2016年12月2日,聶樹斌故意殺人、強奸婦女案再審公開宣判,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宣告撤銷原審判決,改判無罪。在正義到來的那一刻,已經為兒子奔走申訴21年的張煥枝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淚水。 

        聶樹斌的母親張煥枝:21年,您說值不值,今天是個無罪的結果,我覺得值得,我覺得值,第一我給我兒子,雖說我辛苦,爭來了個無罪,雖說我不容易,爭來這個無罪,我覺得值。 

        2016年1至10月,全國各級法院依法宣告808人無罪,糾正了聶樹斌案、陳滿案等冤假錯案,冤者無罪,正義有聲,聶樹斌案再審首次由最高人民法院提審,第二巡回法庭作為最高法派出機構,判決效力等同于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回法庭,是排除地方干擾,保障審判獨立的關鍵招。把最高人民法院開到老百姓的家門口,2016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原有兩個巡回法庭的基礎上,又增設四個巡回法庭,目前六個巡回法庭管轄區域已覆蓋我國26個省區市,下沉最高審判權,讓久審不決的疑難案件審理不再那么難。 

        “終身監禁”:彰顯司法懲腐力 

        2016年,反腐審判的法槌聲,接連不斷,被判刑的“大老虎”總數接近前兩年總和的兩倍。截至12月27日,全國法院共一審開庭審理省部級及以上落馬官員42人,宣判34人。在這些判決書中,引人關注的是第一次出現了“終身監禁”。 

        審判長:決定對白恩培執行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在其死刑緩期執行二年期滿依法減為無期徒刑后,終身監禁,不得減刑、假釋。 

        2016年10月9日,河南省安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宣判白恩培受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案。白恩培也成為第一個被判處終身監禁的高官,不能減刑也不能假釋,這意味著白恩培將在獄中度過余生。 

        央視網消息:感受公正,回望2016年中國法治進程的年度突破。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要讓法律在人們的心里立得住、行得通,就要扎緊制度的籠子,讓權力在制度的監督與約束下運行,保障人民群眾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與正義。 

        執法規范化:警察、輔警都要管  

        這是2016年5月發生在深圳的一幕,兩個女孩在過馬路時遇到警察盤查,由于沒帶身份證,被民警強制傳喚帶上了警車。事件發生后引發了公眾熱議:警察在什么情況下可以查驗身份證?哪些情形下可以實施強制傳喚?公民應如何配合警方執法?又該怎樣保護自己的合法權利? 

        2016年7月,公安部在全國范圍內首次進行了規范執法視頻演示培訓會,針對執法實戰中的難點、困惑和誤區,做出了明確規范,清晰界定了“應該怎么做”,“不該做什么”。 

        公安部法制局局長孫茂利:讓民警根據這個執法制度,知道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那么這個執法制度的細化,就能夠基本解決民警不會執法辦案的問題。 

        “警察要習慣在鏡頭下執法”、“執法現場應全程記錄音視頻”“對拒不配合執法者警察可按流程處置”這些明令給不當執法劃出了紅線,也給了警察依法用權的底氣。(執法記錄儀視頻)這是2016年12月27日,湖北十堰交警在查處一起醉酒駕駛時的執法現場,一名疑似醉駕的司機被交警逼停后,躲在車里近二十分鐘拒不配合執法,造成了道路交通大面積擁堵,交警按程序向指揮中心報備后,采取了破窗措施,強行將司機帶離。目前這名司機因涉嫌醉駕和妨礙公務被依法刑拘。 

        目擊群眾:當時司機下車時身上一身酒氣,我們感覺警察處理得很規范,也很給力。 

        2016年,中央深改小組會議審理通過了兩份公安機關執法規范化改革文件,分別是《關于深化公安執法規范化建設的意見》、《關于規范公安機關警務輔助人員管理工作的意見》,讓嚴格執法與文明執法在規范框定下并行,用制度支撐起警權在群眾心中的公信。 

        公益訴訟:給行政執法帶上“緊箍咒” 

        2016年,一項新制度的全面發力,也給行政執法“不作為”“亂作為”戴上了“緊箍咒”,這就是檢察機關提起行政公益訴訟,它也被老百姓稱為“官告官”。 

        審判長:判決如下,確認被告十堰市鄖陽區林業局怠于履行林業監管職責的行為違法。 

        這是2016年5月,湖北省首例行政公益訴訟案的宣判現場,十堰市鄖陽區林業局因為對一起違約占用林地行為怠于履行監管職責,被鄖陽區人民檢察院告上了法庭。法院當庭支持了檢察機關的訴訟請求。庭審結束時,鄖陽區林業局主要負責人向法院提交了一份對被毀林地的修復方案,保證在法律授權的范圍內,讓被毀損的公益林地得以修復并發揮其生態功能。同時,他也代表林業局向公眾鞠躬道歉。 

        以往環境污染沒人管,國有資產流失無人問的現象曾讓公眾極為不滿。2016年,作為公益訴訟試點的13個地區的檢察機關共提起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領域行政公益訴訟案件326件,這也意味著平均每個月有超過27家行政執法單位被告上法庭。此外,還有2676起案件,檢察機關通過“檢察建議”等訴前程序,對行政機關怠于履職的行為進行了糾正。檢察機關亮出行政公益訴訟之劍,為維護公共利益、督促依法行政注入了司法強力。 

        巡回法庭:把最高法開到“家門口” 

        感受公正,來自于依法履職、規范執法,更來自于程序正義、獨立審判。 

        聶樹斌再審案審判長 胡云騰:判決如下,原審被告人聶樹斌無罪。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2016年12月2日,聶樹斌故意殺人、強奸婦女案再審公開宣判,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宣告撤銷原審判決,改判無罪。在正義到來的那一刻,已經為兒子奔走申訴21年的張煥枝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淚水。 

        聶樹斌的母親張煥枝:21年,您說值不值,今天是個無罪的結果,我覺得值得,我覺得值,第一我給我兒子,雖說我辛苦,爭來了個無罪,雖說我不容易,爭來這個無罪,我覺得值。 

        2016年1至10月,全國各級法院依法宣告808人無罪,糾正了聶樹斌案、陳滿案等冤假錯案,冤者無罪,正義有聲,聶樹斌案再審首次由最高人民法院提審,第二巡回法庭作為最高法派出機構,判決效力等同于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回法庭,是排除地方干擾,保障審判獨立的關鍵招。把最高人民法院開到老百姓的家門口,2016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原有兩個巡回法庭的基礎上,又增設四個巡回法庭,目前六個巡回法庭管轄區域已覆蓋我國26個省區市,下沉最高審判權,讓久審不決的疑難案件審理不再那么難。 

        “終身監禁”:彰顯司法懲腐力 

        2016年,反腐審判的法槌聲,接連不斷,被判刑的“大老虎”總數接近前兩年總和的兩倍。截至12月27日,全國法院共一審開庭審理省部級及以上落馬官員42人,宣判34人。在這些判決書中,引人關注的是第一次出現了“終身監禁”。 

        審判長:決定對白恩培執行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在其死刑緩期執行二年期滿依法減為無期徒刑后,終身監禁,不得減刑、假釋。 

        2016年10月9日,河南省安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宣判白恩培受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案。白恩培也成為第一個被判處終身監禁的高官,不能減刑也不能假釋,這意味著白恩培將在獄中度過余生。 

        央視網消息:感受公正,回望2016年中國法治進程的年度突破。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要讓法律在人們的心里立得住、行得通,就要扎緊制度的籠子,讓權力在制度的監督與約束下運行,保障人民群眾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與正義。 

        執法規范化:警察、輔警都要管  

        這是2016年5月發生在深圳的一幕,兩個女孩在過馬路時遇到警察盤查,由于沒帶身份證,被民警強制傳喚帶上了警車。事件發生后引發了公眾熱議:警察在什么情況下可以查驗身份證?哪些情形下可以實施強制傳喚?公民應如何配合警方執法?又該怎樣保護自己的合法權利? 

        2016年7月,公安部在全國范圍內首次進行了規范執法視頻演示培訓會,針對執法實戰中的難點、困惑和誤區,做出了明確規范,清晰界定了“應該怎么做”,“不該做什么”。 

        公安部法制局局長孫茂利:讓民警根據這個執法制度,知道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那么這個執法制度的細化,就能夠基本解決民警不會執法辦案的問題。 

        “警察要習慣在鏡頭下執法”、“執法現場應全程記錄音視頻”“對拒不配合執法者警察可按流程處置”這些明令給不當執法劃出了紅線,也給了警察依法用權的底氣。(執法記錄儀視頻)這是2016年12月27日,湖北十堰交警在查處一起醉酒駕駛時的執法現場,一名疑似醉駕的司機被交警逼停后,躲在車里近二十分鐘拒不配合執法,造成了道路交通大面積擁堵,交警按程序向指揮中心報備后,采取了破窗措施,強行將司機帶離。目前這名司機因涉嫌醉駕和妨礙公務被依法刑拘。 

        目擊群眾:當時司機下車時身上一身酒氣,我們感覺警察處理得很規范,也很給力。 

        2016年,中央深改小組會議審理通過了兩份公安機關執法規范化改革文件,分別是《關于深化公安執法規范化建設的意見》、《關于規范公安機關警務輔助人員管理工作的意見》,讓嚴格執法與文明執法在規范框定下并行,用制度支撐起警權在群眾心中的公信。 

        公益訴訟:給行政執法帶上“緊箍咒” 

        2016年,一項新制度的全面發力,也給行政執法“不作為”“亂作為”戴上了“緊箍咒”,這就是檢察機關提起行政公益訴訟,它也被老百姓稱為“官告官”。 

        審判長:判決如下,確認被告十堰市鄖陽區林業局怠于履行林業監管職責的行為違法。 

        這是2016年5月,湖北省首例行政公益訴訟案的宣判現場,十堰市鄖陽區林業局因為對一起違約占用林地行為怠于履行監管職責,被鄖陽區人民檢察院告上了法庭。法院當庭支持了檢察機關的訴訟請求。庭審結束時,鄖陽區林業局主要負責人向法院提交了一份對被毀林地的修復方案,保證在法律授權的范圍內,讓被毀損的公益林地得以修復并發揮其生態功能。同時,他也代表林業局向公眾鞠躬道歉。 

        以往環境污染沒人管,國有資產流失無人問的現象曾讓公眾極為不滿。2016年,作為公益訴訟試點的13個地區的檢察機關共提起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領域行政公益訴訟案件326件,這也意味著平均每個月有超過27家行政執法單位被告上法庭。此外,還有2676起案件,檢察機關通過“檢察建議”等訴前程序,對行政機關怠于履職的行為進行了糾正。檢察機關亮出行政公益訴訟之劍,為維護公共利益、督促依法行政注入了司法強力。 

        巡回法庭:把最高法開到“家門口” 

        感受公正,來自于依法履職、規范執法,更來自于程序正義、獨立審判。 

        聶樹斌再審案審判長 胡云騰:判決如下,原審被告人聶樹斌無罪。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2016年12月2日,聶樹斌故意殺人、強奸婦女案再審公開宣判,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宣告撤銷原審判決,改判無罪。在正義到來的那一刻,已經為兒子奔走申訴21年的張煥枝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淚水。 

        聶樹斌的母親張煥枝:21年,您說值不值,今天是個無罪的結果,我覺得值得,我覺得值,第一我給我兒子,雖說我辛苦,爭來了個無罪,雖說我不容易,爭來這個無罪,我覺得值。 

        2016年1至10月,全國各級法院依法宣告808人無罪,糾正了聶樹斌案、陳滿案等冤假錯案,冤者無罪,正義有聲,聶樹斌案再審首次由最高人民法院提審,第二巡回法庭作為最高法派出機構,判決效力等同于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回法庭,是排除地方干擾,保障審判獨立的關鍵招。把最高人民法院開到老百姓的家門口,2016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原有兩個巡回法庭的基礎上,又增設四個巡回法庭,目前六個巡回法庭管轄區域已覆蓋我國26個省區市,下沉最高審判權,讓久審不決的疑難案件審理不再那么難。 

        “終身監禁”:彰顯司法懲腐力 

        2016年,反腐審判的法槌聲,接連不斷,被判刑的“大老虎”總數接近前兩年總和的兩倍。截至12月27日,全國法院共一審開庭審理省部級及以上落馬官員42人,宣判34人。在這些判決書中,引人關注的是第一次出現了“終身監禁”。 

        審判長:決定對白恩培執行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在其死刑緩期執行二年期滿依法減為無期徒刑后,終身監禁,不得減刑、假釋。 

        2016年10月9日,河南省安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宣判白恩培受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案。白恩培也成為第一個被判處終身監禁的高官,不能減刑也不能假釋,這意味著白恩培將在獄中度過余生。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阮齊林:部分被判處死緩的貪腐官員,雖然有可能“免死”,從死緩減為無期徒刑,但沒有減刑、假釋的機會,會終身服刑,通俗的說就是把牢底坐穿。應該說對貪腐分子是形成了強大震懾。 

        實施終身監禁制度,彰顯了依法嚴懲腐敗的力度與決心,法律的權威在于實施,在法律面前沒有特殊公民。扎緊制度的籠子,守住司法公正的底線,公平與正義就會人人有感、處處可見。 

        (原標題:2016中國法治進程年度突破 “終身監禁”:彰顯司法懲腐力)

      netease 本文來源:金羊網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責任編輯:韓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无限看片在线版免费视频大全| 午夜老司机在线观看免费| 男女下面一进一出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网站视频www|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二区爱AV| 男女性杂交内射女BBWXZ| 国产女人和拘做受视频免费 | 第一次h圆房细致前戏| 国产另类在线观看| 114级毛片免费观看| 女人张开腿让男人桶个爽| 久久99视频精品|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大全高清大全1|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羞羞漫画登录页面免费| 国产小情侣自拍| 18女人水真多免费高清毛片| 天天综合天天操| 中文字幕在线日韩| 日韩小视频网站| 亚洲成aⅴ人在线观看| 男人边吃奶边激烈摸下面的视频 | 伊人色综合网一区二区三区| 色偷偷女男人的天堂亚洲网|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片区在线观看| 91制片厂在线播放| 夭天干天天做天天免费看| 中国猛少妇色XXXXX| 日本口工h全彩漫画大全| 亚洲a∨无码男人的天堂| 永久在线免费观看港片碟片| 免费看欧美一级特黄a大片一| 色天天天综合色天天碰| 国产女人高潮抽搐叫床视频 | 亚洲精品国产电影午夜| 精品国产VA久久久久久久冰| 国产va免费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麻豆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片**aa毛片视频| 2020阿v天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