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中國規劃5顆新科學衛星 有望取得重大創新突破

      2016年06月02日 08:09:21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北京6月1日新媒體專電(喻菲胡龍江)中國計劃在未來5年左右研制并發射5顆新的科學衛星,有望在空間科學、技術和應用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創新突破。專家表示,空間科學衛星是人類認知自然取得重大突破最重要和最直接的手段之一,對宇宙的探索和研究可使中國在基礎科學方面不斷產出重大原創性成果,并將引領中國實現從航天大國到航天強國的跨越發展,為航天產業升級提供新的增長點。

        “十三五”科學衛星要探索什么?

        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吳季透露,目前中科院已遴選出5個空間科學衛星項目,爭取在2020年前后發射。這5個項目包括:中歐聯合空間科學衛星任務太陽風-磁層相互作用全景成像衛星計劃(SMILE)、磁層-電離層-熱層耦合小衛星星座探測計劃(MIT)、全球水循環觀測衛星(WCOM)、愛因斯坦探針(EP)和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ASO-S)。

        據介紹,太陽風-磁層相互作用全景成像衛星計劃(SMILE),對人類進一步了解太陽活動對地球等離子體環境和空間天氣的影響,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應用價值。

        磁層-電離層-熱層耦合小衛星星座探測計劃(MIT),對于深入理解影響空間天氣的一些重要物理過程有著重要意義,與國際同領域的任務相比具有獨特的切入點和創新思想。

        全球水循環觀測衛星(WCOM)將實現對地球系統中水的分布、傳輸與相變過程的機理及水循環系統的時空分布特征認識上的突破,揭示全球變化背景下水循環變化特征,深化理解水循環對全球變化的響應與反饋作用的科學規律。

        愛因斯坦探針(EP)致力于發現和探測幾乎所有尺度上的沉寂的黑洞;探測引力波爆發源的電磁波對應體并對其定位;系統性地開展大樣本X射線源的時變巡天監測。

        中國首顆太陽探測衛星——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ASO-S),將結束中國科學家一直使用國外太陽觀測資料的局面。這顆衛星將觀測并研究太陽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相互關系和形成規律、太陽耀斑爆發和日冕物質拋射與太陽磁場之間的因果關系,研究太陽爆發能量的傳輸機制及動力學特征等。它對重大災害性空間天氣事件的預報,將為中國空間環境保障做出重要貢獻。

        科學衛星體制創新釋放中國航天發展活力

        吳季說,中國自1970年4月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以來,應用衛星、載人航天和月球探測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加強國防、普及應用和激勵民眾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是限于歷史、體制方面的原因,這些航天工程任務偏重于工程實現,在發現空間科學新知識、引發前沿技術變革、帶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等方面還未達到預期要求,空間科學還未能在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扮演重要角色。”吳季說。

        他介紹,為了彌補中國航天事業在空間科學和探索領域的短板,“十二五”期間,中科院在國務院批準實施的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中,將空間科學衛星計劃作為其中最大的項目予以支持,為中國科學衛星系列的發展探索出了一條體制機制創新之路,確立了以科學目標重大性和帶動性為核心的衛星計劃遴選標準,創建了確保重大科學產出的科學衛星工程管理體制。

        中國自去年以來,已經發射了暗物質衛星、實踐十號衛星,今年還將發射量子衛星和硬X射線調制望遠鏡。“這一系列空間科學衛星與載人航天工程、月球與深空探測工程共同組成了互不替代且相互補充的空間科學發展布局!眳羌菊f。

        這些動向引起了國際科學界的高度關注。全球頂級科技期刊《科學》和《自然》5年來近10次追蹤報道中國空間科學衛星的重要進展,在暗物質衛星發射時報道稱:“中國發射衛星加入探測暗物質的空間科學競爭行列”“暗物質衛星的發射開啟了中國空間科學的新紀元”,極大地提升了中國空間科學的國際影響力。

        “空間科學實驗與探索‘只有第一、沒有第二’的內稟屬性決定了每項空間科學計劃都是非重復性的、非生產性的,包含了大量新需求、新思路、新設計、新材料和新工藝等,成為中國空間科技重大原始創新驅動力的源頭活水!眳羌菊f。

        中國空間科學仍需長遠規劃

        據統計,美國航空航天局每年190億美元預算中,50億美元是用于研發科學衛星。歐洲空間局每年用于科學衛星的經費也有二三十億歐元。自1957年人類發射第一顆衛星以來,有2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是依靠科學衛星數據,其中有17位來自美國。

        吳季說:“中國是航天大國,每年發射20多顆衛星,直到去年年底才發射了專門用于科學研究的衛星,這與中國的地位并不相稱!

        吳季介紹,除了上述“十三五”的5個衛星計劃,中科院也在為“十四五”科學衛星工程研制做準備,將在2017年前后從系外類地行星探測計劃(STEP)、X射線時變與偏振探測(XTP)、太陽極軌望遠鏡計劃(SPORT)和空間毫米波VLBI陣列(S-VLBI)這4個正在進行關鍵技術攻關的空間科學衛星項目中,擇優遴選1至2個開展工程研制,在“十四五”期間發射。

        《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提出,中國到2030年要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

        他建議,應將科學衛星系列納入體現國家戰略意圖的重大科技項目,通過長期可持續的發展,實現中國空間科技創新能力從“跟蹤”為主向“并行”和“領跑”轉變,“讓中國人為人類創造新的知識!

      [責任編輯:郭碧娟]

      相關內容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羽田真理n1170在线播放| 小雪你好紧好烫好爽| 亚洲aⅴ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 欧美性另类高清极品| 女人让男人桶的小视频|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首页 | 爽爽爽爽爽爽爽成人免费观看| 国产乱人伦无无码视频试看| 天堂网在线资源www最新版| 女教师巨大乳孔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无码中| 欧美va亚洲va香蕉在线| 亚洲综合精品伊人久久| 美女扒开屁股让男人桶|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在线| 78成人精品电影在线播放| 嫩草影院免费看|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男同 | 狠狠躁日日躁夜夜躁2020| 国产va在线视频观看| 韩国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美女牲交视频| 一级人做人a爰免费视频| 日本老头变态xxxx| 亚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波多野结衣导航| 免费精品国产自产拍观看| 色综合久久精品中文字幕首页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99久久国产免费福利| 小受bl灌满白浊夹多人4p|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果冻传媒和精东影业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品国语在线|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综合网| 国产一卡二卡≡卡四卡无人| 黑冰女王踩踏视频免费专区| 国产精品入口麻豆高清在线| 99在线精品免费视频| 好爽好深好猛好舒服视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