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川陜蘇區將帥碑林締造者:30年收錄16.8萬紅軍英名

      2021-06-24 09:21:00
      來源:華西都市報
      字號

        巴中川陜蘇區將帥碑林締造者張崇魚:

        30年收錄16.8萬紅軍英名 13.8萬人被刻進豐碑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謝穎 李興罡 陳羽嘯 鐘雨恒 攝影報道

        四川巴中南龕山風景區的川陜蘇區將帥碑林,是全國知名紅色地標建筑,黑色大理石碑上,鐫刻著13.8萬名紅軍將士的名字。每天,都有全國各地的游客前來參觀、憑吊。

        每逢清明等重要節日,家住南龕山下的張崇魚都要攀爬上山,擦拭、撫摸石碑上的名字。熙熙攘攘的人流里,很多人并不知道眼前這位平凡老者的傳奇故事。

        今年85歲的張崇魚,是川陜蘇區將帥碑林的締造者。60年前,因為現場聆聽一位老紅軍的故事,紅軍精神在他心里扎下了根。56歲時,在眾人驚詫的目光里,他開始四處奔走搜集紅軍將士的英名,為他們樹碑、立傳。

        30年史海鉤沉,張崇魚將13.8萬紅軍的英名收錄進典籍,鐫刻在豐碑之上。如今,耄耋之年的他沒有停下來的意思。“才做了體檢,大毛病莫得。”6月8日,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再次見到張老,他依舊快人快語,但激動、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因為通過最近幾年努力,紅軍名錄已從13.8萬人增至16.8萬人。

        60年前一堂課

        讓他萌生為紅軍樹碑立傳的想法

        60年前,張崇魚是巴中中學學生,學校請來一位老紅軍給師生講課。課堂上,老紅軍講述自己的革命經歷,他掀開上衣,身上露出10多道刺目的傷疤。在長征途中,老紅軍險些掉入泥潭,是營長伸手救了他一命。說起犧牲的戰友,老紅軍嚎啕大哭。

        在長達4個小時的講述中,老紅軍不停地抹淚,師生們也跟著哭。那天,年輕的張崇魚深受感動,他開始思考紅軍精神、理想信念這些嚴肅的問題。

        1985年,張崇魚再次被觸動。在省人民醫院,他聽到一位老紅軍、英雄師長的傳奇故事,在沙家店戰斗中,這位老紅軍被打斷8根肋骨。新中國成立后,這位老紅軍在遙遠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一干就是20多年。

        作為后輩,我們該做些什么呢?張崇魚心里萌生了為紅軍樹碑、立傳的想法。

        56歲踏上“長征路”

        他曾收到全國來信重達30多公斤

        1992年,紅軍入川60周年。已經56歲、在人大機關上班的張崇魚,心中的那個念想破土而出。

        都快退休的人了,還折騰啥?張崇魚的決定,令熟悉他的人無不震驚。

        懷揣僅有的800元積蓄,張崇魚踏上了碑林“長征路”。沒有專人專款,沒有辦公場地,他和幾位伙伴以巴中為起點,走出了搜集紅軍資料的第一步。

        來源于巴中黨史辦公室的資料,讓張崇魚叩開了歷史的大門,資料上記載了紅四方面軍部分將士的名字、籍貫等信息,他據此向全國各地發出3000多封信件。大部份信件都得到了積極回應,甚至有人多次回復,一來一往的信件總計3萬多封。張崇魚極為珍視,將每一封來信都小心保留下來,信件重達30多公斤。

        幾乎與此同時,川陜蘇區將帥碑林的建設啟動。1993年,為紅四方面軍立碑的申請得到省政府批準。“那時鎮里窮,雖有了政策,卻無資金和人力支持。”張崇魚回憶,在叮叮當當的敲擊聲里,碑林終于破土動工了,建設人員在南龕山頂風餐露宿,沒有節假日,每天工作至少10個小時以上,不計報酬的技工和民工有1000余人次。

        行程超70萬公里

        住最便宜地下室吃隨身帶的干糧

        在跨越數十年的歷史長河里,打撈犧牲紅軍的名字,似乎比登天還要難。一些健在老紅軍散布在各地,去哪兒找他們呢?張崇魚決定從史料中走出去,開始大海撈針式的遠行。

        1993年開始,從成都到陜西、青海、黑龍江、新疆……張崇魚跑遍全國20多個省區市,總計出行170多次,行程超過70萬公里,拜訪了1000多家單位和5000多位紅軍將士及親屬。僅北京他就去了40多次。為了節約費用,他常常住5元或者15元一晚的地下室,三餐主食都是隨身帶的干糧。

        “得益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落實政策,全國各地開始普遍收集、編撰英烈名錄。”張崇魚說。在四川省委老干部局,他手抄3天,記錄下1000多名紅軍將士的資料;在湖南省民政廳,他用5天時間抄寫了2.8萬余名烈士名錄。一些戰士很小的時候就參加紅軍,犧牲時連正式名字都沒有,張崇魚一邊謄抄一邊流淚。

        找尋的過程十分艱辛。為了對歷史和烈士后輩負責,對一些比較模糊的信息,張崇魚反復查閱資料甄別、求證。有時,他還要扒開荒草搜索墓碑上的名字,或請地方政府加蓋公章證明等。由于信息不準確或者發生變化,無功而返也是經常發生的事。

        困難遠非如此。在昆明、太原等地,張崇魚的行為被疑為推銷或行騙,他曾被拒之門外,甚至被移送派出所。曾經,一位嫉惡如仇的村民將他和同伴鎖在屋內,幾個人惶惶不安通宵未眠。

        吸取教訓后,一份加蓋有五個單位公章的介紹信,讓尋訪之路變得順暢。

        籌集建設資金

        老紅軍及其后代給予了大力支持

        碑林建設需要大量資金,老紅軍及他們的后代給予了大力支持。張崇魚第一次出門20多天,就籌集了2000多元。通江籍老紅軍唐克新之子,專程從西安到巴中捐贈10萬元現金,修建將帥碑林大門;上海98歲老紅軍夫人捐資10萬元,為將帥碑林建起“錦鯉池”。

        1995年開始建設的川陜革命根據地博物館,也得到了全國各地老紅軍及后代的支持,館內共收藏照片3萬余張,紀念物品1.2萬件,歌頌紅軍的楹聯1萬副,紅軍史料4億字以上,以及近千名高級將領、紅軍將士、名人書家的題字題詞。館藏的一張“七大”黨代表證和一張解放華北的軍用地圖,被評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近30年里,南龕山頂120畝的土地上,立起4000多塊紀念單碑,形成了全國規模最大的紅軍碑林。藍天白云下,川陜蘇區紅軍將士英名紀念碑傲然挺立,環繞四周的兩米多高黑色大理石碑上,13.8萬紅軍英名分外醒目。

        名錄新增3萬多人

        碑林“長征”路暫時看不到盡頭

        川陜革命根據地博物館內,一部《英名壯巴山》,收錄了13.8萬紅軍的名字。“其中大部分是紅四方面軍的,包括各個歷史時期犧牲的烈士及后來去世的老紅軍,還有部分‘三紅’人員。”張崇魚告訴記者,“我們將他們的名字刻到碑上去,是為后輩提供一個良好的紀念和學習場所,提醒后人將紅軍精神永遠傳承下去。”

        今年,張崇魚的碑林“長征路”進入第30個年頭。他每天依舊形色匆匆,30年的裝束也從未改變:斜挎的一個小包里,裝著筆記本和鋼筆,還有一杯涼開水。

        雖然已較少遠行,但打電話或找上門來的訪客卻時常有。“他們講述先輩的名字和事跡,希望先輩的名字也能夠進入碑林。”張崇魚說,紅軍后輩的期待、自身強烈的使命感,讓他根本停不下腳步。

        就在幾天前,巴中市供電公司兩位工作人員找到張崇魚,說他們的爺爺是老紅軍,解放后在石棉工作并去世,希望爺爺能魂歸故里。在查證屬實后,他們的愿望得以實現,碑林中將新樹起一塊單碑。

        “最近幾年又新增了3萬,總共16.8萬人了。”紅軍英烈的名錄還在加長,張崇魚的碑林“長征”,暫時還看不到盡頭。

        人物名片

        張崇魚

        川陜蘇區將帥碑林締造者,川陜蘇區將帥碑林紀念館終身榮譽館長,2021“中國好人”候選人,2021年5月被中央組織部確定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擬表彰對象。

      [責任編輯:楊永青]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好紧好爽欲yy18p|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 五级黄18以上免费看| 久久久精品电影| yy6080理aa级伦大片一级毛片| 91精品国产免费| 青青草原精品国产亚洲av| 男爵夫人的调教| 欧美专区在线播放| 日本xxxx色视频在线播放|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3| 国产男女无遮挡猛进猛出| 啊灬啊灬啊灬岳| 亚洲无圣光一区二区| 中文天堂在线视频| aaaaaa级特色特黄的毛片| 色婷婷激情综合| 真人无码作爱免费视频|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mv在线电影| 推油少妇久久99久久99久久| 国产青年摘花xxx| 国产三级精品在线观看| 伊人色综合九久久天天蜜桃| 亚洲av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冲| 东北女人下面痒大叫| 欧美在线精品永久免费播放| 精品久久久一二三区| 日韩成年人视频| 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网站| 国产乱人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 两个人看的www免费视频| 五月婷婷俺也去开心| 爱情岛论坛亚洲品质自拍视频网站 | 91精品国产手机| 色呦呦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在线观看视频一区| 天天爽亚洲中文字幕| 国产h在线播放| 亚洲av专区无码观看精品天堂| xxxcom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