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媒體報道,日本世紀強震喚醒民眾對建筑物耐震度的重視,但“內政部營建署副署長”許文龍昨天說,目前全臺30年以上老屋約有75萬棟,住戶300萬戶,占了全臺房屋的八分之三,都不到耐震度五級的標準。他希望通過都市更新的方式,改善老屋安全。
另外,盡管當局早已推出“耐震標章”認證機制,但八年來才發出八件。
“內政部建筑研究所長”何明錦昨天表示,耐震標章比建筑法規要求的更嚴格,從建筑規劃到施作,全程監造并給予合格認證;但取得施工完成的標章要花大約100萬元(新臺幣,下同),迄今取得標章的只有高雄市世運場館、臺電中科變電所、臺科大教學大樓等三件公有建筑,另外五件民間建案大多是超高摩天樓,其中潤泰敦仁是第一座拿到標章的大樓。
九二一大地震后,當局規范,建筑耐震度須達到五級;但全臺仍有75萬棟的房屋,可能承受不住五級的地震。許文龍表示,地震規模愈來愈大,應把耐震度提升到七級。
官員舉例,30年的五樓公寓若要補強到耐震五級的標準,得花費幾十萬到上百萬元都有可能,干脆都更重建,一舉兩得。
[責任編輯:馮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