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4月9日報道,今年1月中旬,韓國《朝鮮日報》報道稱,沈陽軍區第16集團軍與第39集團軍的近10萬官兵與數千輛軍用車輛在朝鮮邊境集結舉行冬季軍事演習,為朝鮮半島可能爆發的危機做準備。解放軍動員十萬兵力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為應對朝鮮半島潛在危機做準備?雖然這種說法聽起來很有意思,但事實卻有所不同,而且從某些角度來看,事實情況要更加有趣。
報道指出,雖然解放軍的確在中國全境內舉行了規模空前的冬季軍事演習,但這與朝鮮或任何外部威脅無關。這種水平的軍事演習是2013年中國決定把征兵日期提前數月的直接結果。
事實上,據中國媒體報道,自去年12月開始到今年2月,在解放軍全部七大軍區,解放軍海軍、空軍和二炮部隊,都進入了“新”年度部隊訓練周期。《解放軍報》1月底報道稱,另外10萬兵力正在西北蘭州軍區進行軍事訓練。解放軍海軍三支艦隊均有多支艦船在海上執行訓練任務,解放軍空軍也在全國范圍內執行飛行任務,來自第二炮兵的多支旅級部隊也在執行訓練任務。
所有訓練都有新兵參與,為單兵、組、以及小規模部隊作戰能力訓練。在此之前,解放軍這種訓練都是從4月開始。此前,在“冬季征兵模式”下,應征士兵與志愿兵據稱于12月開始訓練,直至次年2月/3月。服完兩年兵役后,老兵大概會在同一時間退役。新兵一直在由以來自上級部隊(師、旅或獨立團)的干部或士官為領導的臨時部隊接受訓練。
在此期間,在一支部分中,至少25%兵力無法執行部隊訓練任務。在相對以技術為導向的解放軍海軍與解放軍空軍,人員短缺情況不太明顯,因為其士官所占比例較大,但他們也面臨著人員不滿的問題。中國軍事媒體最近一些文章評論了舊訓練體制的負面影響,并委婉的將之稱為“薄弱期”。
在過去,一些部分的確在12月至次年1月/2月開始訓練,但他們要么留下部分裝備,導致車輛/裝備無法達到兵力要求,要么在兄弟部隊的幫助下臨時解決兵力短缺問題,但這樣做又會導致兄弟部隊出現兵力更加不足的情況。
然而,由于2013年夏秋征兵政策規定,新兵將于9月接受基礎訓練,并在11月底前后加入其常駐部隊。這樣一來,部隊就能夠在冬季進行滿員訓練。多數冬季訓練都是在小規模部隊級別展開,包括以越野形式展開的武器開火、偽裝以及體能訓練。從中國媒體報道來看,多數訓練都是由班、排、連、以及營級部隊完成的。由于指揮官會努力讓新兵融入部隊,所以冬季訓練是對小規模部隊領導的一次考驗。換句話說,1月中旬解放軍只是在進行例行訓練,而非像推測的那樣在中朝邊境進行軍事建設。
在未來幾個月里,訓練難度與規模會增加,訓練將會在評估演習時達到高潮,許多評估演習將會是對抗、多目標和/或聯合行動演習。根據士兵退役時間來看,征兵周期的變化,意味著部隊滿員訓練時間約為9至10個月,而不是舊體制下的6或7個月。專家稱,這種變化有助于改良解放軍的“整體軍事訓練水平”,“與世界軍事強國相比”,解放軍事整體軍事水平仍然不高。不過,這種變化以及其他改良的影響之一,就是需要更高的成本以及更復雜的后勤支持,即便是解放軍規模有可能會變得更小。
總之,今年1月解放軍大規模兵力集結訓練是一種新常態。(知遠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