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臺灣文創業何以火爆

      2016年05月04日 08:19: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憨態可掬的玩具企鵝,可以變身成多用途螺絲刀;炫酷的左輪手槍浮雕,打開卻是筆記本……近日舉行的臺北文博會,各種既是生活用品又是工藝品的茶具、家具、文具和玩具,讓文藝青年們愛不釋手。臺灣的文創產業走過20年,已經融入生活,成了“小確幸”的源泉之一。

        第二眼美女

        “沒有了創意,生活就是一杯白開水。”專程來參加此次臺灣文博會的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范周,在一場演講中如是說。

        這句話可以用來解釋文創產業為什么會存在。同樣是喝茶,用一次性紙杯和紫砂壺感覺截然不同,溫飽之上,人有更高層面的精神需求。文創就是用創意將文化融進日常,讓生活擺脫“一杯白水”的乏味。

        從本次文博會的各個分主題,能看出文創與日常生活的親密關系。文博會有3個場館,其中華山文創園的展區分為4個主題,分別是“品東風”“食日常”“茶文化”“倚生活”。“品東風”意指品味中國風,內容則是臺灣茶文化,千姿百態的茶具、上百種臺灣茶有序陳列,只為讓喝茶的人賞心悅目;“食日常”是日本飲食主題,一碗一筷都執著于禪意的靜美;“茶文化”是英國主題館,西式的茶具、木質家具別有一番風情;“倚生活”則是丹麥主題館,以創新設計、質感器物創造融合歷史文化與現代美學的切身體驗。

        臺灣年輕人流行“小確幸”,意指追求小而確實的幸福。姑且不論這種觀念是否欠缺進取心,文創給臺灣人的生活增添了美與幸福感,卻是確定無疑的。

        “朕知道了”怎么來的

        臺灣從上世紀60年代經濟起飛,到90年代富到“錢淹腳目”,對生活品質的追求,逐漸成為社會普遍的觀念。1995年,臺灣“文化產業研討會”將文化創意產業的營造意識擴展至全島,臺灣的文創產業由此正式起步。

        20年來,臺灣文創業獲得長足發展,產值由2002年的4352.6億元(新臺幣,下同)增長到2013年的破萬億元,創造了4.3萬個就業崗位。

        臺北故宮是臺灣文創產業化最成功的代表之一。貼下一張印有康熙朱批“朕知道了”的膠帶紙,霸氣、文藝和賣萌的感覺瞬間爆棚。這類文創禮品,臺北故宮去年賣了7億元。

        龐大的文物圖檔數據庫是臺北故宮的創意源泉,在此基礎上,臺北故宮建立了幾種高效的商業模式,其中之一是與90多家廠商合作,通過招標指定廠商設計制造某類產品,或廠商在征得同意下自行設計,產品著作財產權歸臺北故宮所有。包括“朕知道了”膠帶在內,八成禮品是以這種模式制造出來的。

        誠品書店是臺灣文創產業的另一個招牌。陳設典雅的書店里隨處有座椅,木地板上也可隨便坐,有的分店可以24小時免費讀書,配上咖啡、藝文空間、有格調的文創商品,再加上每年多達數千場的演講與展覽,誠品在實體書店沒落的當下另辟生天。

        天青色等煙雨

        “生活美學”的普及,是臺灣文創得以蓋起高樓的地基。狹義的文創業者或許是指鶯歌陶瓷、琉璃工房、琺瑯瓷等商家,但其實絕大多數商家乃至老百姓都離不開文創,在尋常巷陌里隨便一逛,看一看民宅門口花木的擺放和店家的裝潢,都能感受到一顆顆文創的心。

        臺北的明星咖啡屋,墻上、桌上滿是老照片,記錄著白先勇、三毛、黃春明、周夢蝶們流連的身影;永康街的每一家特色餐館,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格調;宜蘭郊外的露天小院,提供意想不到的創意料理,陶瓷餐具皆由店主自己燒制;桃園縣的田野旁,日式木屋被改造成獨立書店,店名是“晴耕雨讀”;深山里的食養山房,成了茶人饕客的圣地;高雄一家不起眼的鹵味店,也會在墻上貼一張巨大的黑白照片,那廚師身后探出半個頭的孩子,正是40年前的店主;島內大大小小的民宿,各有新奇賣點……

        臺灣文創取得成功,離不開人才的培育。臺灣文化創意產業聯盟協會創會理事長林磐聳教授在此次文博會上說,“人才是關鍵”,臺灣自2003年便有文化創意產業推動計劃,制定了“大學校院藝術與設計領域人才培養計劃”,相關人才參加各種國際設計大賽并獲得大量獎項。有了人才,再將“設計力”轉化為“生產力”,把設計作品商品化、設計創意創業化,就可實現創意與經濟的互動。

        另一個值得借鑒的經驗是臺灣文創的“在地化”思路,它強調保存傳統和地方魅力,發掘地方創意與特色。在此思路下,臺灣發展出三義木雕、美濃紙傘、白米木屐等地方特色產業。新竹市為發展米粉、貢丸和玻璃三大傳統產業,每年會舉辦米粉拉長活動挑戰世界紀錄,另舉辦國際玻璃藝術節,還提出“孝敬父母,就給他們買貢丸”的概念。

        追根溯源,中華文化是臺灣文創最深厚的土壤。臺灣歌手周杰倫的中國風系列歌曲大受年輕人追捧,跟臺北故宮禮品的暢銷一樣,都是因為巧妙地運用了中華文化元素。“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當傳統文化與現代性不期而遇,就成了美麗的風景。(記者 王 平 吳儲岐)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后
      七日視點
      視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xxxx在线| 狠狠色婷婷丁香综合久久韩国| 国产精品揄拍一区二区久久| 三级三级三级网站网址| 最近中文电影在线|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色吊丝av中文字幕| 国产福利午夜波多野结衣| fc2成年免费共享视频18| 日本一卡2卡3卡4卡无卡免费|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第一次处破女18分钟高清| 国产亚洲日韩在线a不卡| 中文字幕在线色| 在线观看中文字幕第一页| 两个小姨子韩国电影| 日韩伦理片电影在线免费观看 | chinesestockings国产| 无遮挡又黄又爽又色的动态图1000| 亚洲乱人伦在线| 波多野结衣女教师6bd| 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爽| 调教15小男生gay脱裤子| 国产熟女露脸大叫高潮| 91影院在线观看| 好男人www社区视频在线| 丰满女邻居的嫩苞张开视频| 日韩高清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 洗澡与老太风流69小说| 全彩无修本子里番acg| 色哟哟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在线观看| 91国内揄拍·国内精品对白| 女人扒开双腿让男人捅| 丝袜乱系列大全目录| 日本a级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 欧美三级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欧美不卡视频在线播放| 狠狠色丁香九九婷婷综合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