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fā)出通知,要求各類廣播電視節(jié)目和廣告,嚴格按照規(guī)范寫法和標準含義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不得在成語中隨意插入網絡語言或外國語言文字,不得使用或介紹根據(jù)網絡語言、仿照成語形式生造的詞語,如“十動然拒”“人艱不拆”等。
此次禁令針對的不只是“人艱不拆”等缺乏文化內涵的網絡語言,還包括隨意篡改、亂用成語等現(xiàn)象,例如把“盡善盡美”改為“晉善晉美”,把“刻不容緩”改為“咳不容緩”等。盡管如此,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此舉在贏得公眾普遍稱贊的同時,也招致一些非議。有人認為網絡文化可以自我凈化,無須刻意去遏制一些自然形成的東西,更有甚者稱這一規(guī)定是對網絡文化的扼殺。
不可否認,網絡語言以其輕松活潑的風格得到許多網民,特別是青年人的喜愛。廣播和電視等傳統(tǒng)媒體肩負著標準使用漢語的使命,傳統(tǒng)媒體雖然在語言風格上可以多接些“地氣”,但也要把握好尺度,不能跟風追捧一些缺少文化內涵,甚至是十分粗俗的網絡用語,更何況這些用語在網絡上也存在著很大爭議。
對一些晦澀生硬的網絡用語說“不”,并不意味著對網絡文化的否定與扼殺。網絡文化應當成為多元社會文化的組成部分,而非文化價值的破壞者,不應干擾和誤導人們對文化常識的認知。因此,網絡文化的建立和發(fā)展需要不斷地剔除糟粕。
實際上,近年來一些廣播電視節(jié)目和廣告中不僅熱衷于使用網絡詞匯,還挖空心思篡改和曲解傳統(tǒng)成語,生硬地造出“晉善晉美”“咳不容緩”和“騎樂無窮”等諸多奇怪的用語。這些另類用語看似有創(chuàng)意,實則是為了出奇、奪人眼球,以便提高節(jié)目的收視率。長此以往,漢語的正確使用會遭受威脅,會給公眾、特別是對于處在語言知識學習階段的青少年造成誤導。
除規(guī)范性考慮外,還應看到,語言文字也是民族文化和思想觀念的重要載體。傳播文化、弘揚文化的前提,就是對文化心懷敬意,嚴謹優(yōu)雅地使用語言文字,而生造詞句、追風惡搞是對漢語使用習慣及其標準的破壞,是對漢語審美的破壞。因此,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嚴格廣播電視節(jié)目語言文字的用法和含義,是完全必要的。期待在文化傳播界人士的倡導和帶動下,把這些外在規(guī)則變?yōu)閮仍谧月桑趶V播電視節(jié)目中規(guī)范使用漢語語言,進而對網絡語言的使用起到輻射和提升效應。(朱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