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非物質文化遺產月轟動臺灣 兩岸民眾“尋根”中華文化

      2014年07月29日 11:48:32  來源:
      字號:    

        11月27日,臺北。首屆兩岸“非遺月”進入第二階段,主辦者向臺灣民眾呈現了一場難得一見的“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展”——“非遺月”:文化盛宴轟動臺灣

        11月28日,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馬習欽(右)在臺北“孫中山紀念館”西走廊設立的“工作坊”內,演示武強木版年畫的制作。聶傳清攝

        這個大展定名為“根與魂”,是由中華文化聯誼會和臺灣沈春池文教基金會聯合舉辦的“守望精神家園——第一屆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月”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兩岸恢復往來二十余年來,規模最大、內容最為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盛會。

        開幕式上,中華文化聯誼會會長趙少華說:“我們舉辦這個活動的目的,是邀請兩岸民眾共同為中華文化‘尋根’、為民族精神‘守魂’。”

        驚艷演出:驕傲與認同

        20天前,作為“非遺月”的重要活動之一,“國風——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場晚會”在臺北登場。

        首演結束那晚,林古芳第一個站起來鼓掌。林古芳是臺灣著名音樂家、文化評論人,他就坐在專場晚會總導演、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田青的身邊。他對田青說:“在臺北我是一個看演出最多的人,但我從來沒有站起來鼓掌,今天是第一次,忍不住的第一次。”

        也就在那晚,臺灣沈春池文教基金會董事姚浙生的眼里滿是淚光。他說:“觀看如此精彩的演出,讓我突然有了一種中華文化的自信。”

        那天的演出可用“驚艷”來形容。演出規模很大,共有7名國家級傳承人和140余名各民族群眾演員參加了演出,年齡最大的78歲,最小的只有12歲。表演12個獨具藝術性和代表性的傳統音樂、舞蹈。

        當深沉悠遠的琴聲從千年古琴汩汩流出時,全場一片靜謐,觀眾陶醉在中華傳統藝術的大美之中。蒙古族的長調、呼麥,苗族的蘆笙舞,貴州侗族大歌,陜西的華陰老腔等,都是絕活,都是經典,都是原汁原味的中華文化瑰寶。每到節目完畢,觀眾掌聲雷動。

        隨后,專場演出在臺北縣、市與臺中縣、市舉行了4場,贏得了臺灣各界廣泛的贊譽。

        田青說:“5個專場演出,臺灣觀眾的直接反映遠比言語更為鮮活,讓他們感受到中華民族的驕傲與認同。”

        文化大展:呈現與保護

        11月27日登場的“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展”可謂“非遺月”的重頭戲。

        當天,曾策劃過2004年亞太傳統藝術節的林秋芳來了,她特意穿了一條很漂亮的花裙子。當她看到展出的貴州榕江月亮山地區的盛裝——“苗族女子百鳥衣裙”時,還是覺得“被蓋”了。

        大展共展出200多件展品,精品良多。有清末民初做工精巧的萬工轎、清早期的藏族唐卡金剛亥母,有梅蘭芳于1925年至1926年演出《太真外傳》扮楊玉環所穿的戲服、曾經讓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感動到痛哭跪地的阿炳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原音等。

        除展示外,還有“云錦”、“南通藍印花布”、“繪制唐卡”、“雕版印刷”等大陸代表性傳承人做現場示范,并有皮影獨門絕技“十不閑”及泉州提線木偶的精彩演出。

        靜態的展示與動態的演示相輔相成,令臺灣觀眾近距離地領略到中華民族傳承數千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動人風姿。

        據介紹,此次來臺的19個項目,有11個屬于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列,其余8個屬于省級傳承項目。

        這些精彩呈現的背后,是大陸近年來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所進行的精心保護。

        2005年大陸進行了首次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僅浙江一省就有23萬人參與。200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最新一批“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中國共有22個項目入選,成為擁有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數量最多的國家。

        文化部副部長、中華文化聯誼會會長趙少華在接受記者訪問時說:“這些寶貴文化遺產,都是兩岸同胞所共同擁有的財富。兩岸可為保護中華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而共同努力。”

        交流互動:堅守與傳承

        11月28日,周六下午,臺北“孫中山紀念館”西走廊,一大群媽媽和孩子圍住了馬習欽。這是文化大展開幕的第二天,主辦單位專門設立了“工作坊”,讓傳承人與游人見面,一起動手制作非遺作品。

        從事木版年畫刻版、印刷、創作以及年畫研究30余年的馬習欽,是“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他教的是武強木版年畫的制作。武強年畫始創于明永樂年間,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

        和善的馬習欽教得特別認真。他先給練習制作的孩子系上圍裙,然后教他們對版、套版、刷版,爾后,一張色彩明亮、透著喜氣的胖娃娃年畫就這樣印出來了。孩子們學得興致勃勃,也吸引了一些大人前來一試身手。

        馬習欽認為,讓孩子們對年畫產生興趣很重要。興趣,能引導他們深入地了解、實踐、研究,沒準將來的傳承人就從這些有興趣的孩子當中誕生。

        在文化大展開幕后的幾天里,“非遺月”的第三個組成部分“保護·傳承·弘揚——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也將在臺灣登場。屆時,大陸文化界專家、學者將和臺灣文化界專家共同交流和探討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經驗。“非遺大師現身”還將走進臺灣的大學校園,與大學生交流互動。

        趙少華說:“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了古老的生命記憶,鮮活的文化基因,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根’需要滋養,才能根繁葉茂、碩果累累;‘魂’則需要守持,才能抖擻、保持活力,展示生機勃勃。兩岸同根同源,更需要以共同傳承的文化來增進相互的了解。”

        “非遺月”轟動臺灣,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兩岸文化交流之熱。據悉,到目前為止,大陸已審批兩岸文化交流活動千余項,其中六成為臺灣文化團體赴大陸演出、展覽,四成系大陸團體入島表演、訪問。兩岸文化往來不斷向好的趨勢,恰好反映了兩岸之間的感召、互換與需求。(本報記者 聶傳清 吳亞明 臺北11月30日電)

      [責任編輯:徐麗華]

      相關內容

      地方臺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系我們

      聯系電話:010-8399873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无码翘臀在线观看| 日日干日日操日日射| 免费黄色网址入口| 999国产精品| 在线www中文在线| 中文字幕一精品亚洲无线一区| 欧美夫妇交换完整版随便看| 北岛玲亚洲一区在线观看| 韩国一区二区视频|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专区|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观看| 极品丰满美女国模冰莲大尺度|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人守人婷| 蜜臀91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免费精品自在线观看| а√最新版在线天堂| 日本按摩高潮a级中文片| 亚洲国产成a人v在线| 男女做爽爽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三级A三级三级| 亚洲最大看欧美片网站| 在车上狠狠的吸她的奶| 中文字幕a∨在线乱码免费看| 最近2018免费中文字幕视频|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 国产乱淫a∨片免费视频| 亚洲欧美校园春色| 国产高跟踩踏vk| jizz大全欧美| 日产国产欧美视频一区精品| 亚洲av午夜精品无码专区| 欧美黑人vs亚裔videos| 免费看美女脱衣服| 色哟哟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毛片|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黄| 在线中文字幕网站| www国色天香| 成人女人a毛片在线看|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