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西部12省(區、市)經濟增速均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長,重慶表現最為搶眼,GDP同比增長16.5%,增速在全國排名第一。雖然西部增速高于東部地區,但經濟增長過于倚重資源和投資,各省經濟結構調整壓力較大。西部省份在承接產業轉移和投資建設時,應更重視發展質量,增強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
投資成拉動經濟增長主力
從經濟總量看,西部地區“前三甲”由四川、內蒙古和陜西摘得,前三季度分別實現生產總值15468.3億元、9590億元和8234.1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4.7%、15%和13.7%。西部經濟大省都是西部大開發的重點發展地區,或是能源資源大省,投資拉動型經濟較為明顯。
據記者觀察,四川的經濟增長主要由投資拉動和重點產業支撐。全省1-9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201.8億元,以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飲料制造業、農副食品加工業等為代表的十大支柱產業,占各行業增加值比重達60.5%。“預計全年GDP將突破2萬億元,但結構調整的壓力較大”,四川省統計局總經濟師熊建中分析稱。
內蒙古的投資增速達到今年以來的最高點。前三季度全區50萬元以上項目固定資產投資額完成8676.96億元,同比增長25.8%。其中,第三產業投資4221.85億元,占全部投資的48.7%。然而,煤炭行業仍是工業企業利潤的主體,實現的利潤總額占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的48.8%,內蒙古亟須加快轉型,提升新興產業和非資源型產業。
陜西省前三季度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6691.12億元,同比增長29.3%。民間投資占據了半壁江山,由上年同期44.5%提高到50.4%;投資的重點領域在農業、裝備制造工業和能源化工工業。全省能源化工工業、裝備制造工業、有色冶金工業三個行業的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83.7%,由此帶來的節能降耗壓力不容忽視。
“西部地區居民收入水平低,消費拉動有限,外貿比重較小,所以經濟增長必然是投資拉動型。東部地區的快速發展需要能源供應,在區域發展戰略上應有保有壓,建議國家不要對節能減排一刀切。”陜西省社會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寶通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說。
廣西前三季度完成生產總值7438.04億元,投資和貿易拉動了廣西經濟。全區固定資產投資共完成6492.59億元,尤其是工業技改、民間投資快速增長;進出口總額完成169.58億美元,同比增長38.8%。其中對東盟出口48.69億美元,同比增長80.5%。
重慶受益于國家級兩江新區的帶動,前三季度GDP達到7003.73億元,爭取到中央預算內投資超過120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114億元,保稅港區、江北嘴金融城成為兩江新區的活力之區。從產業發展看,新增項目和電子行業是工業增長的亮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以同比22.7%的增速領跑全國。
前三季度,云南省完成生產總值5772.68億元,同比增長13.4%。全省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189.56億元,同比增長27%。
新疆前三季度實現生產總值4672.16億元,同比增長11.1%。“受喀什和霍爾果斯兩個國家級新區獲批的利好刺激,以及19個省市援疆政策的全面實施,全區固定資產投資創1994年以來新高,共完成3081.21億元,同比增長33.8%。”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趙德儒對本報記者說。
貴州、甘肅等省經濟總量相對較小,但貴州和青海的經濟增速較快。1-9月貴州完成生產總值3632.96億元,同比增長15%;甘肅實現生產總值3468.83億元,同比增長12.7%;寧夏完成生產總值1442億元,同比增長11.4%;青海省完成GDP1130.5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6%;西藏完成生產總值435.40億元,同比增長12.8%。
可持續發展動力需增強
我國經濟正從過去的外需驅動逐步轉為內需驅動為主,西部地區地大物博,投資潛力巨大。此外,因為生產成本相對低廉、資源豐富等因素,西部省份還將承接來自東部地區的產業轉移。在西部,關中—天水經濟區、成渝經濟區、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新疆天山北坡經濟區正在持續發力。
在西部唯一的直轄市重慶,達豐、宏碁、惠普、鴻富錦、英業達等筆記本代工企業及其配套項目產能釋放,電子信息產業實現高速增長。1-9月份,該市的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累計完成總產值488.65億元,同比增長294.7%,對全市工業產值增長貢獻率高達16.4%。
但記者也注意到,在新疆、內蒙古等地都出現了污染環境的企業。西部省份在承接產業轉移和投資建設時,絕不能再走東部地區先破壞、再治理的老路,應更重視發展質量。此外,在軟環境方面西部省份還要多向東部省份“取經”,營造良好的開放環境,增強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