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陽光私募或爆發增長 間接利好股市
近日來,坊間盛傳監管部門將對信托產品A股證券賬戶實施解禁。信托公司業內人士表示,雖然未有正式消息出臺,但是信托產品證券賬戶的放開一定是大勢所趨。一旦放開,目前制約陽光私募發展的高額賬戶費用或將出現下調,中小型陽光私募或將出現爆發性增長,并間接利好股市。
但也有業內人士擔心,信托證券賬戶一旦放開后,信托公司股票類產品增加,有可能滋生“老鼠倉”,并呼喚政策盡快配套,進行合理監督。
對于業內盛傳的信托產品A股證券賬戶解禁,“業內確實有這樣的傳言,但還沒有聽到確切的消息。”一位大型國有信托公司華南地區負責人這樣向記者表示。
據記者了解,2009年年中,由于數家信托公司用“拖拉機”賬戶打新股提高中簽率,證監會暫停了信托公司新開證券賬戶。
由于私募基金發行的陽光私募和信托公司自己發行的股票質押類信托產品都要占用證券賬戶,有限的賬戶資源在“狼多肉少”的情況下,“身價”節節攀升。 目前,一個證券賬戶的價格已經被“炒賣”到了百萬元以上,兩三百萬元的價格屢見不鮮。
信托證券賬戶奇貨可居
信托證券賬戶的價格攀升已經直接影響了陽光私募的發展。上述負責人回憶說,2009年之前,市場上存在很多規模只有三五千萬的陽光私募產品,但現在募資如果低于1億元,甚至2億元,都根本“玩不轉”。
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現在發一只1個億的私募,買一個證券賬戶需要花300萬元,占了成本的3%。而私募的業績報酬一般是二八提取,私募基金公司提取業績的百分之二十,投資者提取百分之八十。如果一只陽光私募一年凈值漲20%,只能提4%的業績報酬,給信托公司的賬戶管理費都要占2%~3%,還有一些其他費用。近幾年股市的行情又不好,發小型私募基本很難賺到錢。”
趨勢:
賬戶放開利好小額投資者買私募
如今,之前導致監管層關停信托證券賬戶的政策背景已經發生改變,開立“拖拉機”戶去炒新的情況發生了根本改變。信托證券賬戶放開的傳言已經在業內甚囂塵上。
上述負責人稱:“這對于各方都是利好,業內已經傳了很久,現在都在等上頭下文件。”而另一位北京某信托公司的資深從業人員則表示,信托產品證券賬戶的放開一定是大勢所趨。
“信托證券賬戶放開,能讓小型的陽光私募有生存的空間。”上述大型信托公司華南地區負責人稱,無形中,會讓更多的增量資金進入股市。
“法律規定,每一個信托產品,包括陽光私募,如果個人投資金額在100萬到300萬以內,人數不能超過50人,但單筆投資超過300萬元不受人數限制。所以如果一個陽光私募的規模上億元,我們一般都會把門檻定在300萬元以上。但如果發個3000萬的小私募,投資規模就可以100萬為起點。因此,增加信托證券賬戶將直接利好小額投資者進入陽光私募產品。”該負責人解釋說。
而對于信托公司本身而言,雖然證券賬戶的增加可能會讓賬戶的“身價”降低,但是能夠做出規模效應。但是,也有市場人士認為,即便賬戶開放,管理費也不會降低多少,因為全國就66家信托公司,而且誰都不愿意把自己的利潤攤薄。
擔憂:
“老鼠倉”或重現
信托公司有證券賬戶的自營盤,又受托管理證券信托,部分交易人員還在私自炒股。隨著信托證券賬戶的放開,“老鼠倉”的土壤也在悄悄滋生。不少投資者擔心,信托公司在自營賬戶與受托管理證券戶之間,存在某些特別的便利,甚至會做侵害委托人利益的操作。
信托人士劉擎告訴記者,監管層并沒有明文規定信托公司證券交易人員不能夠私自炒股,但監管上,可以借鑒證監會對基金、券商從業人員的管理辦法,就是需要信托從業人員報備自己及家屬的證券賬戶,如果出現利用內幕消息交易、違反受托人職責、違背信托責任的情況也好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