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石油部日前遭到網絡黑客的襲擊,導致伊朗最重要的原油出口基地哈爾克島網絡系統一度被切斷。不過,幸福伊朗專家行動迅速,有效地抵御了病毒攻擊,原油出口沒有受到影響。本網連線環球資訊駐伊朗記者羅來安,介紹一下伊朗石油部遭網路攻擊的具體情況。
記者:伊朗石油部24號稱,其IT系統疑遭網絡黑客襲擊,由于專家迅速行動,病毒攻擊被抵御,但專家需要兩三天進行調查,分析該病毒的影響。
據介紹,電腦病毒是21號晚入侵伊朗石油部及國家石油公司網絡通訊系統的,伊朗石油部為此設立了應急部門,切斷了總部、國家石油公司和石油終端IT系統的連接。負責伊朗絕大多數原油出口的哈爾克島的控制系統對外連接也一度被切斷。
伊朗石油部發言人23號說,病毒燒毀了一些電腦的主板,并清除了電腦上的數據信息,由于公共服務器與中央服務器是分開的,而且所有數據作了備份,因此石油部的數據庫在這次網絡攻擊中沒有什么損失,只有少部分辦公軟件損壞了。
石油行業業內人士說,伊朗原油出口并未受到網絡襲擊的影響,哈爾克島上24號繼續在裝載石油。但該事件表明,石油部的安全系統存在不足。在石油部被爆遭網絡攻擊后,又有傳言說伊朗人日常加油用的燃料卡也因病毒襲擊無法使用,引起民眾恐慌,但后來官方澄清這是個謠言。
另外,大概10天前,一位伊朗黑客為發泄對銀行系統的不滿,在私人博客上公布了300萬張銀行卡的卡號和密碼,引起當地民眾對網絡安全的極大擔憂。伊朗央行為此發出緊急通知,要求所有伊朗人盡快修改自己的銀行卡密碼。
主持人:去年曾經有報道說伊朗核設施遭到電腦病毒襲擊,病毒是美國和以色列聯合研制的。這次伊朗石油部遭網絡襲擊,知道是什么人所為嗎?
記者:目前只知道伊朗石油部遭到的網絡攻擊來自一種電腦病毒,具體什么病毒、什么人干的都還沒有對外公布,伊朗網絡警察正在調查。
據一位沒有透露姓名的伊朗網絡專家稱,石油部可能是遭到一種名叫“毒蛇”的病毒的襲擊,該病毒可以永久性刪除電腦上的數據,導致服務器癱瘓,不光石油部,此前伊朗其它政府部門網站也發現該病毒。這種病毒有一定潛伏期,當受感染的電腦和服務器達到一定數量后突然同時發動攻擊。他認為從這一點上看應該是有組織的網絡攻擊行為。但他也表示,到底是不是“毒蛇”病毒、什么人制造了該病毒都還有待確定。
過去20多年來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對伊朗傳統社會文化秩序造成了強大沖擊,網絡犯罪日益猖獗。另外,伊朗與西方國家關系持續緊張,也導致黑客對伊朗政府部門的攻擊行為增加。為應對網上威脅,去年1月份,伊朗新成立了網絡警察部門,負責打擊網上犯罪。據介紹,網絡警察對網上的各類聊天室全面監控,從中尋找犯罪線索,以維護互聯網上的安全。